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竞赛或练习中,往往会碰到“等式求证”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许多同学难以下手.因此,我们必须熟知各种窍门,才能在做题时游刃有余.平时多开动脑筋,多想必有多解,巧思必有妙解.  相似文献   

2.
李津慧  高明 《中学数学》2023,(11):81-82
几何直观是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竞赛考查的热点,主要考查数形结合、几何模型、构造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本文中主要以“数量”直观、“关系”直观、“结构”直观为出发点,探究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优化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巧思妙解     
题目正三棱锥相邻两侧面所成的角为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相似文献   

4.
巧思妙解     
许多中考题,解法比较灵活,有循规蹈矩的“正宗”解法,也有别出心裁的巧解.现以一些典型的中考题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5.
王宝琪 《数学大王》2016,(20):14-16
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善于利用他物,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孩子,有的方法还包含着巧妙的数学道理,显示了极强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设△ABC的三边为“a、b,其对应的内角平分线为ta、tb、tc,求证: 1993年,湖南师范大学匡继昌教授在《常用不等式》一书的附录中将该题列为100个未  相似文献   

7.
佚名 《数学大王》2017,(2):48-53
仔细观察大树的样子,最粗的茎干会长出许多形状相似的小树枝。你曾仔细观察过蕨类的叶子吗?它们也是由许多相似的叶子组合成的。当我们要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小部分时就会用到树状图。不相信啊?那我们就一起去见识一下它的本事吧!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数学》在2004年11月上期刊登了《抓住问题的关键》。我对作者介绍的例2中的方法十分欣赏,但仔细思考后,认为例2中所用方法不仅来自灵感,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配凑。题目已知a,b,c均为正数,求y=(ab 2bc)/(a~2 b~2 c~2)的最大值。分析此题很难用均值不等式,则思考应用消元法。可如何消元呢?则又需用配凑法。y=(ab 2bc)/(a~2 b~2 c~2)分子中有“ab、bc”,则拆分母中的b~2。解 y=(ab 2bc)/(a~2 b~2 c~2) =(ab 2bc)/(a~2 kb~2 (1-k)b~2 c~2)(设k满足:0<k<1)(为下面使用均值不等式所需“一正、二定、三相等作铺垫”) 上式若要消元,则需满足(?)=1/2,解得k=1/5,符合0<k<1。  相似文献   

9.
解析几何实现了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结合,使形与数统一起来,在解题时,要善于观察、类比、联想、化归,选择恰当的途径,快捷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和全国各省市的数学竞赛已进行了多年,诞生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试题,在各类期刊上均有公布,但有些期刊提供的解法比较繁琐.本文给出一些有名的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的简解,供参考.题一(中等数学初中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是否存在正整数a、b使得等式a3+(a+b)2+b=b3+a+2成立,如果存在,求出a、b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1.
巧思得妙解     
方程应用题是初中代数课本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但又是很多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知识点,难就难在应用题的分析没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同学们能根据问题本身的数量关系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巧思妙想,如巧列方程(组)、巧设未知数或对方程(组)巧变形,就能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而且富有趣味性.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葛媛 《数学之友》2022,(20):92-94
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课堂日常任务,对于一些较难题的讲评如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基于较难题的关键步骤、解题难点,进行铺垫设问、启发引导,借助图形直观的思路解释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讲评之后,还要及时安排回顾小结与变式巩固,可有效反馈教情、学情.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中考题,解法比较灵活,有循规蹈矩的“正宗”解法,也有别出心裁的巧解.在解中考题时,如何较快地进行巧思,发现它的妙解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实验操作例1(河北省中考题)小宇同学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先把一张矩形纸片按图1的方式进行折叠,使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短1cm;展开后按图2的方式再折叠一次,使第二次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长1cm,再展开后,在纸上形成的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是cm.图1图2解析本题的一般解法是从寻找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来思考:不妨设重叠部分长为xcm,则矩形的长为(2x+1)cm,则展开后,两条折痕左右两侧长分别为xcm,则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为1cm.其实我们只要动手按步骤实际操作一下,无需象上面那样去进行复杂的思考,就可快速发现问题的答案为1cm.图3例2(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如图3,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纸中,线段AB、CD的长均等于5,则图中到AB和CD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网格点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中的压轴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许多考生不能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而“小题大做”、“小题繁做”,甚至有考生(考后调查表明)是在“...  相似文献   

14.
解析几何实现了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结合,使形与数统一起来,在解题时,要善于观察、类比、联想、化归,选择恰当的途径,快捷准确地解决问题.一、善于运算,简明快捷解析几何的本质就是解析法,就是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一定量的代数运算是难免的.例如,关于三点共线问题,常常由三点坐标来验证其线性关系.在三点坐标不全明确的情况下往往就先要求出三点坐标,这就需要一  相似文献   

15.
16.
<正>竞赛题常以创新问题的崭新形式出现,此类问题将欲考查的知识借以新背景、新思维呈现.初见此类问题,我们常感到无从下手,洞悉问题的本质,有时构建熟悉的几何模型,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实现问题的解答.1巧构直线化为距离  相似文献   

17.
王浩  潘静 《数学通讯》2024,(1):29-3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通过分析判别式得出结论.本文结合一道椭圆练习题的评讲过程,说明这种解题经验并不能直接迁移到两条曲线的公共点问题,而借助图形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条曲线的公共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练习课上,我们学习小组碰到了这样一道求值题:求1/2 1/4 1/8 1/16 1/32 1/64的值.本题若直接通分计算,显然运算量较大,比较繁琐,那么有没有简便办法呢?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本题有规律可寻,后一项总等于前一项的一半,根据这一特点,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我们小组集思广议,经过探究得到了如下解法:  相似文献   

19.
杨苍洲 《数学通讯》2020,(6):38-39+47
含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难度较大,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若能在几何直观下对含参数问题进行再认识,将给学生一个新的认知角度——伸缩变换,同时能对事物有辩证的认识——运动与变化,又能进一步提高几何直观素养,并能掌握这类含参数问题的快速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用静的方法来处理动的数量和形态,即以静制动;转换视角,实行动静互换,笔者用此方法来处理一道自主招生试题.题目(上海交大自主招生试题)对于两条垂直直线和一个椭圆,已知椭圆无论如何滑动都与两条直线相切,求椭圆中心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