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七十年代,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独具的低电压、低功耗工作特性而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扭曲场效应黑白显示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日本、英国、瑞士、西德等国对液晶彩色显示的研究也相当活跃,并在应用于手表电视等方面获得成功. 液晶彩色显示与黑白显示一样,都是利用加电场后液晶分子排列状态发生变化,液晶盒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变化的原理而构成液晶显示元件的.目前已经开发的液晶彩色显示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归为四大类:二色性方式、电控双折射方式、扭曲方式和胆甾方式.它们利用的主要液晶光学性质为:二色性、双折射、选择性反射、圆二色散和旋…  相似文献   

2.
太阳光对液晶显示器件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阳光对液晶显示器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其液晶显示器件光稳定性和寿命的影响,从而引起液晶显示器件的迅速老化。通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经过不同时间太阳光辐照后液晶显示器件的光谱特性,研究长时间阳光辐照对液晶显示器件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其光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B组普通计算器液晶显示器和C组电话液晶显示器两组液晶片的光学特性类似,品质较好;而A组台式计算器液晶显示器液晶片的老化问题明显比B, C两组严重,品质较差。液晶显示器件长时间受阳光辐照,液晶结构会相应发生变化,光学性能也发生相应变化,表现为液晶表面变黄发黑,其光谱透射特性明显下降。这与液晶材料及制作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3.
一、多种多样的液晶显示 液晶虽然发现于1888年,但直到近十年来才家喻户晓.有人将液晶比喻为著名的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她沉睡了80年以后,直至60年代中,两个“王子”出现后才将她唤醒,一个是J.L.弗加森,他发现液晶可以用于温度指示器,另一个王子是G.H.海尔米耶,他发现了液晶的动态散射效应.这些重要发现开创了液晶显示(LCD)的新纪元,经过无数人的努力,迄今液晶显示的发展如火如荼,一发不可收拾,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手表、袖珍计算器、计时器、游戏机、仪表、汽车仪表盘、计算机监视器、电视和巨幅信息牌等,至1986…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信息处理手段之一的液晶显示技术,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迅速发展的一门新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为人类有效地扩展了自身的视觉能力,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用报纸、广播等方式传递信息的单一模式。当今从液晶电子手表、计算器到液晶电视、便携式计算机,人们已非常熟悉了这种闪动的数字与图形,但能揭开其神秘面纱、了解其特征的人并不多。本文通过介绍液晶显示的基本知识、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使人们对液晶显示加以认识,开阔眼界。一、液晶显示液晶显示是利用液晶材料将反映外界事物的信息经过变换处理,以数字、图形等适当形式加以显示使人们获得信息的一种方式。要了解液晶显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液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液晶显示器原理出发,阐述了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原理,重点介绍当今普遍采用的有源矩阵驱动型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不仅用于符号、数字、文字等显示,还用于图象显示.诚然,图象显示的难度是大一些,但是近来已有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用于彩色电视的液晶显示,最后介绍了14英寸彩色电视液晶显示器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液晶显示器(简称LCD)是当今及可预见的将来最重要的信息显示媒介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用于计算器、手表;第二代用于电子翻译机、游戏机、家电设备、测试仪器;第三代用于高级信息社会的各种办公室自动化设备、新型信息传递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文字处理机、手机、便携式彩色电视机等.  相似文献   

7.
一、引 言 液晶自问世以来,其电光效应尤为引人注目.最早进入实用的动态散射效应(简称DSM)是利用波晶的电流体动力不稳定性,又称电流效应.后来接踵出现的扭曲效应(TN),电控双折射效应(ECB),胆甾相-向列相的相变效应(Ch-N),Np-Ch液晶正性存贮效应等则是另一类新型的电光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LED背光源区域控制的高动态范围液晶显示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采用恒定亮度的面光源,由于漏光现象限制了液晶显示器对比度动态范围的提高。采用LED背光源区域控制实现高动态范围(HDR)液晶显示的技术不仅可获得高对比度、宽色域的液晶显示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功耗。在对实际区域控制技术算法流程中背光驱动信号的获取、背光强度分布及液晶屏幕信号补偿三个方面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概述。论述了当前国内外LED背光源显示器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发光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红波  张超  吴少君  邱龙臻  杨家祥 《发光学报》2015,36(11):1227-1232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的发光液晶材料,能有效地解决一般发光材料聚集时荧光猝灭和液晶自组装之间的矛盾,在液晶显示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一种自发光液晶材料(2Z,2'Z)-2,2'-(1,4-亚苯基)二(3-(4-己氧基)苯基)丙烯腈(PHPA)。研究了PHPA的聚集态发光性质、溶剂化效应、热力学性质及发光各向异性。结果表明,PHPA同时具有聚集态诱导发光增强效应和液晶性,其有序取向的薄膜发出的光具有各向异性。该发光液晶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将能简化器件结构、增加亮度、对比度和能效。  相似文献   

10.
用液晶驱动芯片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TFT液晶驱动芯片设计了一个TFT有机发光显示屏用的驱动电路。目前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是平板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研制长寿命、高稳定的器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之配套的驱动电路还不是很成熟,而且专用芯片又价格昂贵。液晶显示器件的配套驱动芯片功能比较完善,且价格低廉,所以应用TFT液晶驱动芯片设计了TFT有机发光显示屏用的驱动电路很有实际意义。比较了TFT LCD与TFT OLED驱动原理的异同点,从原理上探讨了将TFT LCD用的驱动芯片加以改造,使其可用于驱动TFT OLED,并采用三星公司的TFT液晶驱动芯片S6C0655和S6C0671设计了一个驱动64×3×80的全彩色OLED显示屏的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11.
 自从液晶被发现之后,便有众多的科学家对它展开了兴趣盎然和富有成效的研究,曾有过几十年的兴盛历史.可是,在二战以后,这种研究工作却几乎停止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液晶是个无用之物.到了60年代则又出现转机,这是因为人们发现液晶具有灵敏的显示功能,应用它可以制造各种显示器件.现在,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液晶研究工作正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液晶显示与一般显示的主要区别在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而是利用它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各种电光效应,以调制环境光,从而达到显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荣华  张书敬  杨国琛 《物理》2003,32(9):577-582
液晶表面和与它接触的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作为边界条件对液晶显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影响着液晶表现出的各种物理效应.液晶表面和界面科学一直是液晶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一领域内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从物理机理出发寻找正确反映界面作用规律的数学物理方程,以便完善发展液晶界面理论,指导界面诱导技术.文章就这一研究领域已取得的成果、未解决的问题、当前研究的热点(一级转变和挠曲电效应)及目前有争议的问题(表面弹性项是否存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液晶显示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以其大容量、高清晰度和高品质全真彩色[1]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和整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薄膜晶体管性能,薄膜晶体管(TFT)是众多场效应晶体管(FET)中的一种[2].非晶硅用于制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的成熟,使非晶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由于其低迁移率、电导率[3]等性能,严重制约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寻找合适的替代品,追求高迁移率和高电导率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此基础上,多晶硅、微晶硅相继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迁移率、电导率低的问题,但因多晶硅、微晶硅的价格昂贵、材料短缺,因而未能动摇非晶硅的主导地位.随后的纳米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依靠其本身具有高电导率、高迁移率[4-6]的优越性以及当前纳米技术的进展而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激光显示消散斑问题是激光显示的重要研究课题,是阻碍激光显示真正实用化的一个关键难题。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的消散斑方案的优劣以及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双屏幕振动消散斑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三种理论消散癍方案:铁电液晶消散斑,波导扰动光纤消散斑和旋转散射片消散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超扭曲波晶显示的原理、分子排列,电光特性以及超扭曲液晶显示的进展和应用.对超扭曲用液晶材料的选择和调制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一组台式计算器液晶显示器进行了光辐照,研究了光辐照对液晶显示器件显示品质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了辐照后液晶的偏光织构的变化,液晶中出现了平行的条纹状织构和失去消光作用的黑洞,随着接受光辐照时间的增加,黑洞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透射光谱的变化,发现其透射率随着接受光辐照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分析结果表明,条纹状织构和黑洞的出现是由于液晶分子结构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了变化所致,失去消光作用的黑洞是导致液晶器件透射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液晶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它在相变时,不是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液态,而要经过一个过渡态,人们称此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这一过渡态为液晶态,简称为液晶.此态具有液态又具有固态的性质,即它的机械性能具有液体特性,而光学性能方面具有晶体的特性.它对光线、电场、磁场、温度、应力和蒸汽等的反应都非常灵敏,所以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曾应用液晶于探伤、探瘤、电子元件以及其它一些试验工作.本文仅介绍应用液晶显示电子器件在工作伏态下的热分布情况,特别是应用于集成电路上. 集成电路内部异常状态的显示,国外有的是用红外装置来检…  相似文献   

18.
频率驱动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液晶光阀频率驱动方式的原理, 并分析了液晶光阀在频率驱动方式下的电光特性。在特定的交流电压下改变外加电场频率, 测量了TB3639型液晶光阀在频率驱动方式下的电光特性关系曲线。测量结果表明,TB3639液晶光阀在可见光区域具有电光显示灰度变化特性,不仅能实现黑白显示,也能实现不同灰度级显示。频率驱动方式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对不同波长的透射率变化趋势影响大致相同,在应用中可避免出现色差较大的现象。这种新型频率驱动方式对液晶器件的显示有改善作用,将开拓液晶显示器件的新应用,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液晶电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鹏飞 《应用光学》2013,34(1):143-147
随着近几年液晶显示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新技术的推出,人们一直致力于改善液晶器件显示性能的研究。在液晶显示器应用中,电光特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介绍了采用激光测量的方法获得液晶的电光特性、阈值电压及视角特性。分析了液晶分子在交流电场作用下重新取向后的扭曲特性,测试了不同电压下液晶分子的透光率和扭曲角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向列相液晶具有0.92 V较低阈值电压和较为陡峭的电光曲线,水平方向上在-60~+50有较好的视角特性,垂直方向上在-40~+20有较好的视角特性。该结论为偏光器件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TN141.92007010635彩色液晶显示控制器AMI Pegasus及其应用=LCD con-troller AMI Pegasus andits application[刊,中]/付先成(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湖北,武汉(430074)),邹雪城//液晶与显示.—2006,21(4).—393-397详细分析了AMI Pegasus的电路结构和数据流的处理过程。以通讯系统中广泛使用的MC68EZ328为例,讨论了AMI Pegasus与CPU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详细分析了其中的注意事项。在分析液晶显示屏接口时序模型的基础上,对软件编程中的两个难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图5表1参6(严寒)TN272007010636光电显示技术发展研究=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