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化学乙种本上册第六章第132页和144页上两处出现反应式:2NO+O_2=2NO_2,3NO_2+H_2O=2HNO_3+NO,并讲述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颜色,硝酸的生成.但教材对这一十分重要的内容没有安排演示实验.我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补做了演示实验,效果很  相似文献   

2.
谭燮昌 《化学教育》1989,10(2):30-30
高中化学乙种本下册第137页有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并讲明一氯甲烷等四种取代物在常温下后三种都是液体。按课本上的做法很难得到液态卤代物。我把这个反应移到塑料袋里进行,效果特别好。现把实验操作步骤简介如下:一、分别收集一塑料袋的甲烷和一塑料袋氯气,用玻管和胶管把它们连结起来,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3.
(一)初中化学课本(1955年4月出版,下同)第41页,图17,燃磷前可在燃烧匙内放少许细沙,细砂上再放磷,以免燃烧匙损坏。 (二)第44页,用氯酸钾制氧气,要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的实验,可参考高中化学(1955年4月出版)第一册125页及180页中有关的实验,选作演示之用。 (三)教师演示44页图19制氧时,除用排气法收集氧气外,还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给学生说明注意事项,为学生实验(第166页实验5)准备条件。 (四)如教师用氯酸钾及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演  相似文献   

4.
宋金秀 《化学教育》2010,31(Z2):265-269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硫的转化"的第2课时。在之前的第1课时学生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以及硫单质的性质。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在实验室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通过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的后处理与环境保护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善平 《化学教育》1999,20(2):35-36
高级中学化学第一册“硫硫酸”一章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而本章6个演示实验中却有5个存在二氧化硫的泄漏污染。将本章演示实验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与环境保护教育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周燕梅 《化学教育》2002,23(6):38-38
高一化学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 ,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的实验资料和好经验 ,加强了实验教学 ,补充了好几个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注意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不过“碱金属”这一章的几个演示实验本人认为仍有诸多方面值得研讨。教材P2 9页 [实验 2 - 4],本人认为图 2 - 4的第四张图有欠妥之处 ,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 ,大头针上的钠一旦与水接触 ,就会马上窜到瓶底浮于水面反应。如果说课本上的第四张图表示的是把塑料瓶倒置的一瞬间 ,那么最好再补充一个图示说明一下反应情况。实验改进见图 1:教材P32页 [实…  相似文献   

7.
孙志宽 《化学教育》1987,8(6):48-48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24页和高中化学(乙种本)上册第18页都有“卤素各单质的活动性比较”的两个演示实验,用来说明氯能置换溴和碘及溴能置换碘。这两个实验操作并不复杂,效果一般也较明显,但教师必须在课前预备好新制的氯水和溴水,否则实验效果就有问题;同时,由于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只好选用汽油作溶剂才易于观察比较,这样所观察到的并不是单质的嗅和碘,而是它们的溶液。  相似文献   

8.
邓九皋 《化学教育》1994,15(8):34-35
初三化学第三章中讲到二氧化碳性质时,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图略)。可以把二氧化碳象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中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相似文献   

9.
沈开惠 《化学教育》1981,2(6):31-31
高中化学(试用本)第二册第186页的演示实验和第262页的学生实验,均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馏出的乙酸乙酯。这对制备、分离是有利的。在中学阶段只要求看到透明油状液体浮在液面上,并闻到果香味。为此,可直接用冷水收集馏出物。这样收集的馏出物呈酸性,可抑制酯的水解,有利于配合课文的讲授。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第14页制取Fe(OH)_2的演示实验中,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的沉淀,偶而得到也是短暂的时刻,且实验的直观性、可见度均差。而演示中能立即看到灰绿→红褐色沉淀是极为普遍的。为获得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并增大实验的可见度、直观性和持久性,作如下设想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