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两种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NJ-8、AM-1与Amberlite XAD-4(以下简称XAD-4)对对硝基苯乙酮的静态吸附行为,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在298~318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NJ-8,AM-1、XAD-4对对硝基苯乙酮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结果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计算了对硝基苯乙酮在NJ-8,AM-1、XAD-4树脂上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吸附熵变.对吸附行为作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南京大学研制的AM-1型吸附树脂和ND-900型络合树脂联合处理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系统地研究了流速、温度、废水的pH值等因素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以NaOH为脱附剂,其流速、浓度、温度等对树脂脱附性能的影响。当废水的处理量为30BV时,其CODCr总去队达93%,表明树脂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含硝基苯的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文用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对碱木质素进行改性制备胺化木质素,详细研究了溶液pH、接触时间、温度、浓度等因素对胺化木质素吸附水溶液中硝基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吸附的最佳pH为8,胺化木质素对硝基苯吸附3h后达到平衡,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4.
树脂吸附法处理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采用树脂吸附法对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103树脂处理,废水中硝基物平均去除率达98%;酚类去除率达100%;CODcr平均却除率达89%。采用乙醇作脱附剂,脱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氯硝基苯吸附在银纳米粒子上的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 通过检测吸附分子的SERS信号, 可以获得表面吸附分子的结构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在拉曼激发光源的辐射下, 在碱性溶液中, 银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对氯硝基苯(PCNB)的SERS光谱与其固体的常规拉曼光谱相比, 出现异常SERS谱. 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对PCNB以及可能的偶联产物p,p''-二氯偶氮苯(DCAB)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谱峰归属, 发现这些异常峰来自其偶联产物DCAB的偶氮C-N=N-C基团的基频振动.  相似文献   

6.
赵振国  顾惕人 《化学学报》1987,45(7):645-650
测定了15℃和30℃时炭黑自水和环己烷中吸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Triton X-305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的标准热力学函数;测定了石墨/水/环己烷和石墨/水/空气的接触角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 分析所得结果,可得结论:在炭黑/水或石墨/水界面上,Triton型表面活性分子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分子以憎水的iso-C8H17C6H4基团附着在表面,而以亲水的聚氧乙烯链伸入水相的方式取向;在炭黑/环已烷或石墨/环己烷界面上,分子是通过聚氧乙烯链吸附到表面上的,当浓度增加时分子在表面可能通过聚氧乙烯链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聚集,即可能形成表面反式胶团。  相似文献   

7.
D301R树脂对水溶液中硝基苯的吸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硝基苯的吸附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吸附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提出了吸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平衡吸附量、吸附活化能和吸附焓等。 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反应模型,其速率常数k2在300 K时为3.74×10-2 g/(mg·min),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平衡吸附量在300 K时为5.02 mg/g,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活化能为39.02 kJ/mol;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焓为-22.47 kJ/mol,吸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相似文献   

8.
邻硝基苯甲醚生产废水预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化-树脂吸附"法对邻硝基苯甲醚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比较了XAD-4、NDA-88、NDA-99、NDA-150几种树脂对酸化后废水中邻硝基苯酚的静态吸附行为,并选用吸附量较大的NDA-150树脂对该废水进行了吸附及脱附研究。结果表明,pH为4时,NDA-150树脂的平衡吸附量4.38mmol/g。动态吸附处理量为40BV(树脂体积)时,酚去除率95%,以8%NaOH为脱附剂,温度333K,脱附率98%。该工艺CODCr总去除率92%,邻硝基苯酚总去除率99%,每升废水可回收邻硝基苯酚10.8g,纯度大于97%。  相似文献   

9.
集中讨论了球形微腔表面对腔中氢键流体相态结构的调控机制. 为了揭示微腔表面对腔中氢键流体相平衡的影响, 首先根据吸附-解吸附原理并利用经典流体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微腔中氢键流体的平衡密度分布, 进而通过吸附-解吸附等温线及巨势等温线绘制出体系的相图. 在此基础上, 重点考察了球腔尺寸、 表面作用强度和作用力程对氢键流体毛细凝聚及层化转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调控体系毛细凝聚和层化转变的临界约化温度、 临界密度和相区大小等特征, 从而阐明了表面调控的主要机制. 研究结果为设计相关吸附材料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造了高岭石硅氧层和铝氧层的团簇模型(分别为Si13O37H22和Al6O24H30), 并分别在B3LYP/6-31G(d), MP2/6-31G(d)//B3LYP/6-31G(d)和B3LYP/6-311++G(d,p)//B3LYP/6-31G(d)理论水平上对1,3,5-三硝基苯(TNB)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性质(如优化的几何构型、 结构参数、 吸附能、 振动频率、 静电势和分子轨道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NB和硅氧层表面间的相互作用以静电和范德华相互作用为主; TNB与铝氧层间的相互作用以氢键为主, 且TNB和铝氧层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更低, 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在低剪切应力场下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制备得到纳米炭黑(CB)粒子在聚丙烯(PP)中以纳米尺度分散的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表明CB粒子在纳米复合材料中以纳米尺度存在,并均匀的分布在PP基体中.电性能测试发现,通过这种低剪切混合方法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导电逾渗阈值(vc=2.49vol%)和较高的临界电阻指数(t=5.82),很大的偏离了普适逾渗理论.基于隧道逾渗模型对体系的电导率进行了模拟,并对CB的分散状态与导电网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当纳米CB粒子以纳米尺度分散于基体中时,并不遵从接触导电机理,而是隧道逾渗机理在CB/PP纳米复合材料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聚酰胺酸(PAA)在研磨过程形成炭黑(CB)的"impurity-free"分散剂制备纳米CB填充聚酰亚胺(PI)高性能复合薄膜.球磨CB和PAA/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的混合液,PAA在研磨过程中降解形成活性分子,原位生成与CB表面具有反应活性和强烈物理吸附能力的"impurity-free"分散剂.拉曼、红外以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证实了降解PAA分子对CB的改性作用.经改性的CB与PAA溶液共混,涂覆固化制备PI/CB复合薄膜.TEM照片表明该分散剂可以显著促进CB粒子在PI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分散粒径约为200nm.力学性能测试和导电性能测试表明PI/CB复合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大幅提高,电阻率(ρ)重复性浮动范围从2个数量级降到1个数量级.进一步研究发现,研磨过程中添加高分子量PAA更有利于CB在PI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3.
天然橡胶原位接枝炭黑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固相接枝方法,使在高温和强剪切作用下降解的天然橡胶接枝到炭黑表面.采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观察了接枝前后的炭黑粒子形貌变化,发现未接枝炭黑以微米级的附聚体形式存在,而由于炭黑聚集体被强剪切力部分破坏,接枝炭黑的聚集程度明显减弱,粒子的尺寸减小.采用激光光散射粒度仪对接枝前后炭黑的粒度进行分析,接枝炭黑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64 nm,远小于测得的原炭黑的粒径797 nm.采用沉降法、透光率法及zeta电位测量研究了接枝改性对炭黑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炭黑在接枝分子的溶剂中的分散性变好,分散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巴胺(DA)在碳黑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 4.5(pH 3.8~5.2)的磷酸盐缓冲介质(PBS)中,多巴胺在伏安图0.21 V处的二阶导数峰高与其浓度在6×10-6~2×10-5mol.L-1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σ)为1×10-6mol.L-1;将此方法应用于多巴胺针剂试样的分析,测定结果的RSD值(n=5)均小于2.4%,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6%~102%之间。此方法所测得结果与碘量法测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炭黑混杂填充聚甲醛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转矩流变仪中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导电炭黑(CB)共同填充的聚甲醛(POM)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和导电填料用量之间的关系.用该体系的实验数据点对已发表的混合导电填料体系的定量关系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点和理论预测略有偏差.为方便实际应用,把混合导电填料体系的定量关系式加以发展,推导出逾渗值和两种导电填料质量比之间的关系式,并绘出了工作曲线.设计实验对工作曲线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工作曲线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气凝胶及炭气凝胶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结构的炭气凝胶和有机气凝胶。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茶碱的动力学行为。实验表明,炭气凝胶比有机气凝胶吸附速率快,吸附平衡时间短。炭气凝胶与文献报道的酚醛树脂对茶碱的吸附量相当,但吸附速率较快。茶碱在气凝胶上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遵从Langmuir方程,也符合假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7.
Pt/活性炭催化剂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t/活性炭催化剂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酚刘东志陈昌藻(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天津300072)关键词硝基苯,催化氢化,对氨基苯酚,复合催化剂,铂,钯,活性炭对氨基酚(PAP)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橡胶及感光材料等工业,同时也是消炎...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酸水解工业微晶纤维素(MCC)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将其与天然胶乳共凝沉,混炼时加入炭黑(CB),制备了天然橡胶(NR)/NCC/CB复合材料,研究了NR/NCC/CB和NR/NCC/CB/RH(间苯二酚-六亚甲基四胺络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态性能,并与NR/CB体系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CC可以均匀分散在天然橡胶基体中,且依拉伸方向取向,随着NCC替代炭黑的份数增加,Payne效应减弱,说明NCC本身并不构成强的填料网络,NR/NCC/CB与NR/CB比较,前者整体的网络化程度减弱,体系的损耗因子变化不大,NCC的加入改善了NR/CB的力学性能和抗屈挠龟裂性能,降低压缩疲劳温升和压缩永久形变,当NCC取代5~20 phr CB后,仍然保持高耐磨炭黑补强天然橡胶的耐磨耗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显示NR/NCC/C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NR/CB变化不大,0℃的tanδ略有下降的同时60℃的tanδ明显降低.NR/NCC/CB/RH体系的Payne效应较NR/NCC/CB明显减弱,力学性能、抗屈挠龟裂性能和耐磨耗性能进一步改善,体系的压缩疲劳温升和压缩永久形变更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活加二茂铁制得了中孔较发达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PSAC-Fe),此种活性炭对VB1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等吸附性能均较未添加二茂铁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随活化时间的延长,导致PSAC-Fe中孔孔径及孔容的增大,使其对VB12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逐渐增加,PSAC-Fe对VB12的吸附等温线属于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其吸附过程为有摹放散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酸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丙烯酸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吴壁耀,刘安华,邵兰英,蒋子铎(武汉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武汉,430073)关键词接技聚合,炭黑,Zeta电位,表面改性炭黑是由大量的原生粒子聚集而成的.该聚集体表面积大、表面又含有丰富的极性基因,故在炭黑/涂料树脂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