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蕴华 《大学化学》2008,23(5):70-72
由厦门大学黄培强教授、靳立人教授和陈安齐教授合作编著的《有机合成》,是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第一批立项教材。这本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自2004年6月出版以来已印刷4次,印数超过1.1万册,说明这是一本受欢迎的教材和有机合成参考书。作为教材和参考书,该书与国内外其他有机合成教材和参考书相比,有若干特色与创新,兹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机合成是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扎实的有机合成功底对将来从事科研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该课程难度较高的特点,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有机合成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由徐家业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的<有机合成化学及近代技术>与流行的同类书籍通常偏重于介绍有机合成反应或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同.该书在按化合物的分子骨架构成,和官能团的变换为纲简要地介绍有机合成反应的同时,较全面的介绍了各种近代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包括有机合成设计、有机电化学合成、相转移催化技术、固相合成方法和干法合成等.除了通常的加热促进反应之外,还介绍了光促反应、微波促进反应和声波促进反应,以及生物催化剂的应用和仿生合成法等,展示了有机合成的新面貌.针对有机合成的实用性,还特意编写了"有机合成的化工过程开发"一章,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有机化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4.
偶氮次甲基亚胺是构筑吡唑酮稠环骨架非常重要的合成子,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合成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对于偶氮次甲基亚胺参与的反应引起了广大化学家的关注.本文对近几年来偶氮次甲基亚胺作为合成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按照反应类型进行了总结,详细阐述了其在[3+2]、[3+3]、[3+4]和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以期为开发新反应及结构新型的含有吡唑酮骨架的合成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Vinamidinium是一种重要的三碳骨架构建体,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vinamidinium盐的合成方法及近年来在醛、芳环和杂环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冬  贾彦兴 《有机化学》2013,(6):1144-1156
取代的吲哚类天然产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杂环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以及相当一部分作为重要的临床使用药物,100多年以来,吲哚的合成及官能团化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众多吲哚类生物碱中,含有3,4-桥环吲哚骨架的天然产物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良好的生物活性,这些分子引起了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兴趣.重点概述了构建3,4-桥环骨架的主要合成方法和策略,并对一些方法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水杨酸到阿司匹林再到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及复合药物的合成为历史脉络,基于药物发展的真实情境,以驱动发展历史的问题为线索,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推进教学内容,既落实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教学内容,又使学生理解了基于分子结构修饰合成新药物的思想,拓展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真实问题的解决,体会有机合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华承  郝爱友  杜光焰  申健 《有机化学》2008,28(9):1515-1522
综述了以季戊四醇衍生物为骨架的糖簇、糖树枝状分子的合成与应用. 由于季戊四醇衍生物本身所具备的结构特点, 这类分子非常适合于合成新型的糖簇分子和糖树枝状分子. 同时, 由于季戊四醇衍生物在有机合成领域应用广泛, 很多有机合成方法都可以应用到这类糖缀合物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9.
<正>Angew.Chem.Int.Ed.2015,54,9414~9418协同催化是一种强大的催化策略,广泛应用于现代有机合成中.高张力双环[3.n.1]体系是很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核心骨架,如何快速、高效构建此类桥环骨架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挑战课题.最近,华南理工大学祝诗发教授课题组利用金属/质子酸协同催化策略,成功实现了炔酮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一步构建了双环[3.n.1]烷酮化合  相似文献   

10.
烯烃及其衍生物异构化是一种利用碳碳双键沿骨架碳链发生位置迁移或顺反构型变换构建新烯烃的合成方法,对于有机合成、日用化学品合成、原料油应用和天然产物合成等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自1960年代以来烯烃及其衍生物异构化的五种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介绍光催化在有机化合物中碳碳双键异构反应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赵宇  张大海 《化学教育》2016,37(18):24-27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PBL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PBL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专业水平、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式,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微观层面的教学方法。以磷化学的课堂教学为例,展示了对比教学法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该方法时应注重4个基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深刻性原则和前沿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谈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庆城  李凤  刘柳 《化学教育》2004,25(12):12-13,49
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于动态的化学教学过程;学生是化学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动态生成者;教师是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课堂教学资源的重组者。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识别、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付西军 《化学教育》2015,36(22):50-54
高职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基本操作、基础知识、基本应用3大模块,分别采用模仿学习、发现学习、体验学习3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生的实际,能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双语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静  陆真  黄晓华 《化学教育》2004,25(3):43-47
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使双语教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科双语教学师资的缺乏影响了各地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2年来,我们对化学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开展了双语师资培训的尝试,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胡虹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9,40(22):50-58
为建立完整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评价工具,在已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了2轮实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评价工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1轮调查对象是S大学102位化学专业师范生,针对评价框架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和删减,共计12处。基于修改后的评价框架,形成第2份调查问卷。第2轮调查对象是14所高校的15位专家,针对理论框架、评价框架中的各级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删减、内涵及表述修改、项目补增等,共计30处。最后,形成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37个评价标准且全面具体、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王光荣  常帅  于晓锋 《化学教育》2018,39(20):73-77
根据移动教学的功能和特点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为辅助,构建移动学习平台,课前上传教学资料,供学生在线预习;课堂通过“签到”“抢答”“选人”“直播”等控件和在线上传图片等操作,增强课堂教学活跃度,提高互动效果;课后学生登录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复习和自我检测。实践证明,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陈益山 《化学教育》2015,36(2):19-22
通过具体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通过整合课堂内外教学过程来显著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些实例包括:(1)选编预习作业和英文阅读材料;(2)在辅导课上对一道高考化学试题从物理化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3)根据化学史和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安排课程论文。教学实践表明认真编写预习材料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准备辅导内容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合理安排课程论文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相似文献   

19.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教学内容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围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多样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1个阶段是借鉴前苏联、摸索前进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从教育部颁布的第1部《大纲》起,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就被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双基”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第2个阶段是遭遇“文革”、破坏倒退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多次“运动”的冲击,一度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