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碱性介质中K3Fe(CN)6与H2-受体拮抗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化学发光,罗丹明6G可显著增强其发光信号,且强度与药物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采用K3Fe(CN)6-罗丹明6G体系测定制剂中H2-受体拮抗剂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西咪替丁在1.0×10^-9-7.0×10^-5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6×10^-10g/mL;盐酸雷尼替丁在1.0×10^-9-5.0×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7×10^-10g/mL;法莫替丁在5.0×10^-9-7.0×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4×10^-9g/mL。通过对浓度为1.0×10^-6g/mL的3种H2-受体拮抗剂分别进行的11次平行测定,其RSD分别为4.0%,3.8%和2.9%。  相似文献   

2.
实验发现盐酸倍他司汀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具有后化学发光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建立了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线性范围为2.0×10^-7-4.0×10^-4mol/L(r=0.9975),检出限为1.0×10^-7mol/L;对4.0×10^-5mol/L的盐酸倍他司汀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9%。方法成功地用于盐酸倍他司汀片中盐酸倍他司汀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实验了地塞米松磷酸钠在K3Fe(CN)6-鲁米诺、KMnO4-鲁米诺、KIO4-鲁米诺、H2O2-鲁米诺体系中的化学发光现象。结果表明,地塞米松磷酸钠能够显著增强K3Fe(CN)6-鲁米诺体系和KMnO4-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而在另外两个体系中没有增强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分别在K3Fe(CN)6-鲁米诺体系和KMnO4-鲁米诺体系中建立了测定地塞米松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7-1.0×10^-5g/mL和6.0×10^-8-1.0×10^-5g/mL,检出限分别为3.0×10^-8g/mL和2.0×10^-8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1.9%(1.0×10^-6g/mL地塞米松,n=11)。此法已用于针剂和片剂样品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美司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介质中,当把鲁米诺和KMnO4的混合溶液注入到盐酸美司坦溶液中时,会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现象。由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盐酸美司坦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7-8.0×10^-6g/mL,检出限(3σ)为9×10^-8g/mL,对2.0×10^-6g/mL盐酸美司坦样品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0.74%。已用于盐酸美司坦片剂中盐酸美司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前衍生化试剂,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E—ED)法测定酱油中组胺的含量。以直径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50mmol/L硼砂(pH8.7)为运行缓冲液,对组胺和组氨酸的分离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组胺和组氨酸二组分可在12min内完全分离,检出限分别为7.5×10^-7g/mL和5.0×10^-4g/mL。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氯酚红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9.40的Britton-Robinson广泛缓冲溶液中,氯酚红与盐酸吡格列酮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570 nm处,最大增色波长位于434 nm处。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分别在1.3×10^-6-1.1×10^-5mol/L和1.5×10^-6-1.2×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29×10^4L.mol^-1.cm^-1和1.47×104L.mol^-1.cm^-1,检出限分别为3.50×10^-7mol/L和6.54×10^-7mol/L,回收率为100.8%-101.4%(血样)、99.3%-99.8%(混合样)、98.1%-98.6%(尿样)。方法已用于血样、尿样和混合样中盐酸吡格列酮测定。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法研究橙黄Ⅳ和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11.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橙黄Ⅳ与溶菌酶能形成一种橙黄色的超分子复合物。用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复合物的形成使橙黄Ⅳ的还原峰电位不变,峰电流下降,并且该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的溶菌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于溶菌酶的测定,在1.6×10^-9-1.0×10^-8mol/L,1.0×10^-8-8.0×10^-8mol/L,9.0×10^-8-1.6×10^-7mol/L三段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0×10^-10mol/L,进而对模拟样品进行分析,并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黄藤素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黄藤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10-10-3.0×10^-8mol/L(r=0.9956)和3.0×10^-8-3.0×10^-6mol/L(r=0.9981),检出限为2.5×10^-10mol/L(3σ)。对1.0×10^-9mol/L和1.0×10^-7mol/L的黄藤素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和0.73%。该方法用于药物和体液中黄藤素的分析,回收率在96%-102%之间。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基于电聚合和配位效应构建聚鲁米诺-金属离子复合物膜修饰电极测定尿素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 并且提出了一种优化聚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的新思路. 在最佳条件下, 增敏电化学发光信号与尿素的质量浓度在2.0×10-9—1.0×10-7 g/m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7×10-10 g/mL.  相似文献   

10.
在酸性条件下高碘酸钠氧化过氧化氢产生弱发光,青霉胺的加入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胺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8.0×10^-4mol·L^-1,检出限为5.6×10^-7mol·L^-1,对8.0×10^-5mol·L^-1的青霉胺进行7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已应用于青霉胺片中青霉胺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测得值一致。在青霉胺片中加入6×10^-5~2×10^-4mol·L^-1青霉胺标准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8%~104.4%之间。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机理也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