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悟”的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悟”的重要性1.1“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当前数学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追求容量、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便由教师“包打天下”,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搬题型、对套路”的教学,弱化了“悟”的过程.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2.
肖三春 《数学通讯》2003,(15):11-12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已在各地实验和推广 .因此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数学老师 ,更应迅速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掌握的数学知识只是结果 ,而知识的数学活动过程才是途径 ,通过这个途径 ,来挖掘人的发展潜能才是目的 ,结果应让位于过程 .没有途径 ,学生无法达到目的 ,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贯彻好过程性原则 ,也就是说 ,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揭示每一个阶段的思维活动过程 ,通过思维过程的暴露和数学…  相似文献   

3.
沈翔 《数学通报》2002,(12):22-22,16
开放性问题教育教学正日益受到关注 ,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就是开放性数学问题如何设计 ,笔者在参编《高中数学开放题集》、《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和《高中数学开放性问题》中 ,原创了一些数学开放题 ,现结合实例就如何立足于学生数学现实设计数学开放题谈一点认识 .例 :“回归”变换对于任意一个非零实数 ,它的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也就是说连续施行二次“倒数”变换后又回到施行变换前的对象 ,我们把这样变换称之为“回归”变换 .1 在中学数学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找出这样的变换 ;2 试提出一些与“回归”变换有关的问题 .【分析与解】 :1 …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良好的环境中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某种层度上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应重视问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体现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这一角度来谈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设计问题情景 ,诱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讲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 ,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 ,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例 1 一块三角…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猜想、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挖掘其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数学应用”教学的多层次素质教育作用.1.在“数学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  相似文献   

8.
1 引言现代教育观认为 ,人应当终生受教育 ,学校教育 ,尤其是中学教育 ,仅仅是个起步 ,学生在其间获得学习能力比学到知识更有意义 ,即“会学”比“学会”更为重要 .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是热爱学习且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 ,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应纳入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增加活动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国家在‘两西一津’开展的新课程计划试验中提高了活动课的比重 .下面是笔者为选修课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案 ,供同行们组织活动时参考 .2 课题姓氏、籍贯和年龄3 教学目的通过学生自己参与的“通讯”活动、使学生了解二…  相似文献   

9.
本根据作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网上数学教学习题课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的情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归纳一些教学情境的设计,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习题课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至今为止 ,在数学习题课上尚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理的途径与形式 .已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情形已得到改善 ,但取而代之的是以下的程式 :教师出题 ,全体同学各自解题 ,请一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解 ,或请一两位做得快的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思路 ,也就是说 ,习题课上能做到的充其量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 ,及个别学生与大家的交流 .由于学生是多层次的 ,这种形式无法实现全体学生的广泛、共同的参与 .为了改变这种“个别对话”的现状 ,并把师生的个别对话转变为教师和全体…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观点在当前我国教育界自上而下都得到认同.特别是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涵义和特点也都有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难点主要在操作过程上.如何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并没有现成的方法来实施.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1 数学素质的涵义与认识1.1 涵义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品德、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父母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大多数人来说,先天禀赋差异并不太大,所以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3.
习题课在“高等代数”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诸多作用,通过实例分类说明教师如何才能够上好习题课。并指出在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选题。加强启发式教学,把控研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是诸能力的核心,因此应把数学教学看作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与提高活动的教学。创设求疑、猜想、尝试、验证、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情境,提供知识的产生、发展的思维过程,着意塑造与优化学生思维素质.本文拟就数学思维过程的一个片断——思维的深化.谈谈个人的管见. 思维的深化即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的进程,其涵义是:1.在学习实践中善于挖掘和发现决定问题本质的信息;善于根据问題的结构特征,从元素间的联系或矛盾中深入一步思考;善于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习题课是培养学生数学修养,提高创新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本文结合一道典型数学例题,尝试数学习题课在培养大学生的质疑态度,否定意识,一题多解,类比分析,逻辑推理,以及追根寻源的探索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方面都是通常所说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陈文明 《数学通报》2002,(10):17-20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其本质特征是思维的多向性 ,表现在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思考、析取和重组信息 ,使思维不恪守常规、不拘于常法、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模式 ,而是善于开拓、变异并提出新问题 ,去从多种途径寻求问题解答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数学习题的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 :“一题多解”、“一题多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四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 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一道数学题 ,往往由于审视的方向不同 ,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习题课教…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观就是一个人对“数学是什么”的观念或认识,其内涵十分丰富,一个数学工作者的数学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他从事数学研究的方式,同样,一个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也会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并最终影响到学生数学观的形成,因为,数学课堂本质上是一个环境,学生的数学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反映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在代数中应重视进行形象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加林 《数学通报》1990,(12):11-14
在近代科学史上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十九世纪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许多著名数学家进早餐.法国数学家柳卡突然向在场的人们提出一个被他称为“最困难”的题目: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世界五彩缤纷 ,对称性情况比比皆是 ,尤其在数学领域更是如此 ,展现出无限魅力。中学数学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对称性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启发数学的思维 ,增强数形结合的能力 ,拓宽解题思路 ,简化解题方法 ,提高中职学校学习效果 ,都是十分有益的。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对称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点P(x ,y)关于x轴、y轴、原点、直线 y =x对称的点为A(x ,-y)、B(-x ,y)、C(-x ,-y)、D(y,x)。这是研究其它对称性的必备条件。二、函数的对称性 :1 .奇函数、偶函数的对称性 :众所周知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  相似文献   

20.
知识形成过程教学个案——数列极限的ε-N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丹 《数学通报》2002,(5):15-18
个案包括三部分 :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过程实录 ;对个案的分析与评价 .1 教学目标的确立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是学生相当难掌握的内容 ,往往需要学生在相当长的学习时间内 (甚至要到学习微积分以后 )反复体会才能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因此 ,一开始让学生接触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时 ,应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列极限概念的合理性 ,并为学生创立一个比较容易独立进行准确、深入思考的语境背景和图形背景 .2 教学过程2 1 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设计思想 在生活中学生也会使用诸如“极限”、“无限接近”等词语 ,对这些词语生活化的使用有时会给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