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勇  李林玺  赵东保  张卫  刘绣华 《化学学报》2006,64(13):1361-1366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IS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ISO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ISO和BSA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二者的结合常数为7.41×1011L/mol,结合位点数为1.98.ISO与BSA作用的活性部位为其分子内的7-OH和5-OH,且7-OH活性强于5-OH,并且随着ISO浓度增大,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显色剂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5-NO2-PA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显色反应,建立了5-NO2-PAH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3.0的B-R缓冲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5-NO2-PAH定量络合,导致5-NO2-PAH在530 nm处的吸收降低,且吸光度降低值与BSA量在6~31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5 L*mol-1*cm-1,方法检出限为9.8×10-8 mol/L.用摩尔比法测得结合数为130.  相似文献   

3.
王勇  李林玺  赵东保  张卫  刘绣华 《化学学报》2006,64(13):1361-1366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IS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ISO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ISO和BSA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二者的结合常数为7.41×1011 L/mol, 结合位点数为1.98. ISO与BSA作用的活性部位为其分子内的7-OH和5-OH, 且7-OH活性强于5-OH, 并且随着ISO浓度增大, 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钴-8-羟基喹啉-5-磺酸的荧光光度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8-羟基喹啉-5-磺酸测定金属离子的荧光反应已有报道。我们研究了CoH2O2-8-羟基喹啉-5-磺酸(H2QS)体系,钴含量在3.7×10-7~2.5×10-5mol/L时,该方法能给出线性响应,试验了多种离子的干扰情况,拟定了植物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新试剂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简称8Q5SAC)作为显色剂,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体系中,用二阶导数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镁。镁在0~15/μg/25ml中符合比耳定律,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水样中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水杨醛缩7-氨基-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S7N8Q5S)在酸性介质中分解,产物呈现荧光,V(V)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本文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体系在PH=2的柠檬酸钠-盐酸缓冲溶液中,λex/λem=342/499(nm)。测定V(V)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04%S7NSQ5S5.0mL,5%KBrO35.0mL,缓冲溶液5.0mL,90℃加热5min。V(V)含量在12.0~40.0μg/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将该方法用于钒铬钢样品及水样中痕量钒的测定,结果满意。本文还详细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革并座隆类显色试剂—2-[2′-(6-溴-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简称Br-BTCA),并研究了其与钛的显色反应。在CTMAB存在下,钛与试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ε616=1.15×105L·mol-1·cm-1,组成为Ti(Ⅳ):R:=1:2:钛浓度在0~0.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用于铝合金及硅铁试样中微量钛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7-(2,4,6-三羟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THBAQS)与锆、铪的显色反应.酸性条件下锆、铪均可形成 M-THBAQS-CTMAB三元络合物,ε_(315nm)~(Zr)=3. 27×10~4,ε_(515nm)~(HI)=3.8×10~4,适量H_2O_2使锆络合物吸光度显著降低,据此实现了锆铪的同时测定.本法简便快速、适用范围为0~30μgZr/25 mL,0~25μg Hf/25 mL,且X_(Zr)+X_(Hf)<35μg/25 mL.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新的显色试剂2-〔2’-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研究了与铝的显色反应.在CTMAB存在下,铝与试剂于pH7.0~8.0的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深紫红色络合物,组成为Al(Ⅱ):R=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6×10~5L·mol_(-1)·cm~(-1).铝浓度在0~5.0 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用于测定低合金钢、稀土硅镁合金和硅铁等试样中的微量铝.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条件下,3-甲基-6-氨基-5-氰基-4-(2-邻羟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I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计算给体-受体间距离r为5.75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为0.74。证实了I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1.
5—(4—安替比啉偶氮)—8—氨基喹啉示波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传民  王宅中 《分析化学》1991,19(12):1398-1401
  相似文献   

12.
Fostriecin(CI-920) 11 a potential anticancer agent presently in phase I clinical trials at NCI is a novel phosphate ester 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pulveraceus. Scheme 1 1 2 3 5 4 Synthesis of C10 epimer of compound 1 had been reported by Just G2. dur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Just’s synthesis, a revised retro-asymmetric synthetic route of Fostriecin (scheme 1) was designed here of which compound 3 was synthesized from 5 with C3 in R configuration correspondi…  相似文献   

13.
探讨题示试剂(DMTAQ)与锌离子的显色反应条件,当pH为5.5,在TritonX-100存在下,DMTAQ与锌离子形成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9.4×10 ̄4L·mol ̄(-1)·cm ̄(-1),锌量在0~25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可用于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了采用2-(N-十六烷基氨基甲酰基)-8-羟基喹啉镉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材料,通过LB膜技术来制备发光层所制得的电致发光器件。在室温下,当直流正向偏压为6.5 V时,可于暗室中用肉眼观察到发光。当电流密度为35 mA/cm2时,可得稳定的发光,其电致发光图谱峰值在490 nm处。  相似文献   

15.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 并引入杂环三氮烯结构, 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QPyT).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实. 研究结果表明, 在碱性介质中, 该试剂在λex/λem=216 nm/343 nm处产生强荧光, 并且能被Pb(Ⅱ)猝灭. 据此建立了QPyT测定Pb(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10-7~1.2×10-5 mol /L, 检测限为9.0×10-8 mol/L. 将其应用于水中Pb(Ⅱ)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首次合成了5-(4-硝基苯偶氮)-8-(4-甲苯磺酰氨基)-喹啉,测量了其酸离解常数。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钴(Ⅱ)在pH9.0~11.2范围内形成配合物,ε_(645)=1.01×10~5L·mol~(-1)cm~(-1),在H_2o_2作用下,于λ_((?)m)/λ_((?)x)=420nm/345nm产生强荧光,建立了一个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线性范围2~32ppb,检测极限0.1ngCo(Ⅱ)/ml,用以测量了维生素B_(12)及生物样品中的痕量钴(Ⅱ)。探讨了H_2O_2对荧光增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的三氮烯试剂:1 (8 喹啉) 3 (2 苯并噻唑) 三氮烯(QBT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Cu2 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铜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Cu2 与QBTT在室温下迅速生成络合比为1∶1的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48×104L·mol-1·cm-1,Cu2 的质量浓度在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8.
曹秋娥  赵建为 《分析化学》1993,21(6):682-684
用本实验室首次合成的5-(4-乙酶胺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AAPAQ)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在Tween-80存在下,试剂与铜(Ⅱ)在pH9.8~10.8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形成淡黄色络合物。在λ_(em)/λ_(ex)=414nm/334nm处产生强荧光。此体系对铜(Ⅱ)的测定的线性范围是4~36ng/ml,检测下限为1ng/ml。此外,本文还探讨了H_2O_2对体系的增敏机理。  相似文献   

19.
张培全  曾和平 《有机化学》2008,28(6):1035-1039
设计合成了5-[2-(8-羟基喹啉-2-基)乙烯基]-2-甲基-8-羟基喹啉(5), 用IR, UV,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 利用DPPH•法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分别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及调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作用. 结果表明, 目标产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在低浓度时对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光荣  李熙灿  曾和平  Zeng  Heping 《化学学报》2009,67(9):974-982
设计合成了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N-对甲苯基咔唑(8)和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N-对甲氧苯基咔唑(9)两个新的化合物, 用IR, MS,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 并利用DPPH&#8226;方法,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法, 羟基自由基HO&#8226;法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分别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调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作用. 结果表明, 这两种化合物对DPPH&#8226;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化合物9在低浓度时对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