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三元丙烯酸酯共聚物(MMA/BA/AA)无皂水溶胶中加入三乙醇胺锆螯合物对水溶胶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在水溶胶中,螯合物增加了共聚物的亲水性,改变了水溶胶的流变性、稳定性、表面张力. 螯合物也提高了共聚物涂膜的耐水性. 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在固化成膜过程中螯合物与共聚物发生交联反应,用IR、1H NMR、DSC、TGA和UV等分析方法对其交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三乙醇胺螯合锆烷氧化物;交联反应;锆螯合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Ⅱ锆螯合物与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无皂水溶胶的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三乙醇胺螯合锆烷氧化物;交联反应;锆螯合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Ⅱ锆螯合物与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无皂水溶胶的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交联剂M(NH3)42+(M2+为Zn2+、Cu2+、Ni2+和Co2+)络合交联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形成涂膜,用差示量热法和重量分析法考察了涂膜的交联程度,得出一致的结论,均表明交联剂Zn(NH3)42+的交联效果最佳,适宜的交联固化条件是80℃加热30min;用透射电镜观察到Zn(NH3)42+与丙烯酸酯水溶胶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的过程;还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初步分析了交联反应的动力学,求出反应级数为3.3,活化能为34.0kJ·mol-1。  相似文献   

5.
金属离子络合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涂料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杨立群谢志明李卓美*(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关键词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水性涂料,合成1997-06-16收稿,1998-01-08修回广州市科委科技...  相似文献   

6.
乙酰丙酮钛螯合物掺杂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胶;乙酰丙酮钛螯合物; 丙烯酸酯共聚物水溶胶;掺杂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阻尼涂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分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两种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共混物[P(BA-HEMA-AA)/P(MMA-HEMA-AA)A],制成无皂水溶胶,加入交联剂配成涂料。两种共聚物既可相互贯穿缠结,又可通过交联剂交联,使涂膜同时具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扭辫分析法(TBA)考察了涂膜的动态力学性能,表明涂膜具有IPN结构,并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8.
金属离子络合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涂料Ⅱ.Zn(NH3)2+4交联无皂水性涂料的性能杨立群谢志明李卓美*(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关键词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性涂料,流变性,耐热性,硬度1997-06-16收稿,1997-12...  相似文献   

9.
钙离子室温交联聚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a^2 聚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交联乳液的制备条件,考察了交联温度、交联剂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加入无皂水溶胶中的最低温度为40℃,交联反应于室温下即完全发生,交联膜具有较好的耐热、耐水性能。用TEM以及电导滴定对交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胶乳表面.COO^-与Ca^2 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合成了不含均聚物的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将共聚物中的羧基中和后制成无皂水溶胶。研究了水溶胶的流变性、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关系、表观粘度与固含量关系。所得无皂水溶胶涂料具有较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水溶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种AA含量不同的丙烯酸酯共聚物(MMA/BA/HEMA/AA),通过中和AA使共聚物带有—COO~-能起自乳化作用分散于水中而成为无皂水溶胶.TEM观察表明水溶胶粒子呈球状,单分散性好,粒径随AA含量增加而变小,在30~90 nm范围.用电导滴定法测定水溶胶粒子中—COOH和—COO~-的分布,表明绝大部分—COO~-处于粒子表面,并且随AA含量增加,粒子表面的—COO~-增多,Zeta电位增大,这是导致水溶胶的抗电解质稳定性(以C.C.C.值反映)和贮存稳定性(以表现粘度反映)随AA含量增加而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室温交联剂——环氧硅氧烷(KH-560)的乳化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类型、用量以及KH-560含量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10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当ω(OP-10)=5%、ω(KH-560)=40%时,微乳液稳定性最佳。微乳液加人无皂水溶胶中制得的交联乳液(用量为5%)室温放置6个月后性能无明显变化,干燥涂膜的交联度达到93%,而且具有较好的耐水、耐溶剂性能(水中溶胀度降低了83%,在甲苯中由原来的溶解变为溶胀115%)。  相似文献   

13.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表征了掺杂体系内钛螯舍物(Ti-Ac)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相互作用。测试了Ti-Ac用量对涂膜耐水性、耐热性及复溶性的影响。鲒果表明。当ωTi-Ac=0.015时涂膜的吸水率可下降到1%以下。且涂膜仍保持较好的复溶性(15s)。  相似文献   

14.
环氧硅烷室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Ⅰ.环氧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刘和文,蔡宇东,施文芳,周永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合肥230026)(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南宁)关键词蓖麻油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共聚物,溶胀,相逆转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的平衡溶胀度及...  相似文献   

16.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传统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表面性能的稳定性,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作为可交联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MPS改性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DLS、TEM、I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MPS对合成乳液的稳定性、涂膜性能和膜表面接触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法适合用于对水敏感单体的聚合,合成的纯丙烯酸酯乳胶为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92 nm,而氟丙乳胶和含3%MPS的含硅氟丙乳胶形成了典型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分别增大至107 nm和103 nm,含硅氟丙聚合物中存在Si-O-Si的交联结构。涂膜性能测试表明,MPS的引入增加了共聚物膜的硬度、耐溶剂性和耐水性。接触角测试表明,随MPS用量的增加,乳胶膜对水的初始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随时间的降低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共聚体系中加入适量MPS,通过含氟链段与MPS链段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涂膜表面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前文[1]介绍了大孔交联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三烯丙基氰尿酸酯(TAC)共聚物(GT)的合成及其孔结构性能。本文研究了GT共聚物经与甘露醇进行功能基化反应制得新型吸磷吸附剂(GTG)。并观察了该吸附剂在诸因素(如pH值、温度及时间等)对磷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7.0时,温度为37℃,磷的初始含量为10mg/dl时,吸附剂对磷的吸附量可达8.60mg/g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高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共聚物的后交联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业和实验室合成的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对其对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在二氯乙烷溶剂中的后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交联大孔共聚物经后交联反应后,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与后交联反应条件及大孔共聚物本身的合成条件有重要关系。进一步试验了简化的后交联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得后交联产物的比表面积仍可达1000m^2/g以上,影响后交联反应的因素与未简化的制备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20.
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通过悬挂双键的后交联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St-DVB)共聚物在无外加交联剂条件下的后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起始St-DVB共聚物的DVB用量及聚合反应时间,比较了以无水三氯化铁、对甲苯磺酸(TSA)及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后交联催化剂时,所得产物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eCl3或TSA为催化剂时,后交联产物的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而前者比后者的提高幅度更大。在BPO存在下进行后交联时,产物比表面积及孔容的改变不明显,但孔结构稳定性提高。此外,对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后交联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无外加交联剂的条件下,后交联主要是通过悬挂双键参与的反应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