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原理,建立了七道远红外HCN激光干涉仪。用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参数研究了HT-6M托卡马克上的边界欧姆加热(EOH)、抽气限制器(PumpingLimiter)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实验中的密度分布变化规律和约束特性。对于HT-6M托卡马克装置欧姆放电,密度分布特征参数u约为1.1~1.3;约束改善的放电模式,u上升到1.8~2.0,电子密度分布展宽;当密度分布特征多数u≤0.9时,密度分布峰化,这是大破裂的先兆。  相似文献   

2.
根据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原理,建立了七道远红外HCN激光干涉仪。用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参数研究了HT-6M托卡马克上的边界欧姆加热(EOH)、抽气限制器(PumpingLimiter)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实验中的密度分布变化规律和约束特性。对于HT-6M托卡马克装置欧姆放电,密度分布特征参数u约为1.1~1.3;约束改善的放电模式,u上升到1.8~2.0,电子密度分布展宽;当密度分布特征多数u≤0.9时,密度分布峰化,这是大破裂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HT-6M装置上离子回旋波的传播和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线性理论出发,结合HT-6M托卡马克少数离子为氢,基本离子为氘[H(D)]的等离子体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为例,讨论了离子回旋波在这特定的等离子体中传播、吸收与少数离子氢的浓度RH(定义为nH/ne,nH为氢离子密度,ne是等离子体总密度)和平行波数k‖的关系。文中最后还给出了HT-6M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的优化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HT-6M托卡马克可见光谱信号中锯齿振荡现象,分析了电子温度,电子密度以及原子基态密度对光谱信号的影响,认为主要由边界电子温度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道光学分析仪测量了HT-6M托卡马克CV227.1nm谱线线形分布,通过选点拟事得到了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  相似文献   

6.
HT—6M装置上离子回旋波的传播和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线性理论出发,结合HT-6M托卡马克少数离子为氢,基本离子为氘的等离子体离子回旋共振加热为例,讨论了离子回旋波在这特定的等离子体中传播、吸收与少数离子氢的浓度RH和平行波数KⅡ的关系。文中最后还给出HT-6M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的优化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7.
LHCD的径向扩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杂波驱动电流的准线性理论,利用二维Fokker-Plank方程模拟程序,求出速度空间扩散的驱动电流,考虑快电子的径向扩散效应对驱动电流的影响,对原有程序加以完善,并HT-7,HT-6M装置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径向扩散后,原有的驱动电流以分变平很宽,并且变得光滑,同时驱动电流明显减小,驱动效率降低,另外,对于不同的径向扩散系数,电流密度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针对HT-6M托卡马克成功地研制出1MW快响应等离子体平衡反馈控制系统。主电源采用GTO直流斩波器。主控采用带微分反馈环节的开关斩控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在HT-6M托卡马克装置上做ECRH实验时,用软X射线诊断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数据及处理结果。还尝试了能够提供每次放电数据的方法。如果在实验中要求温度的时间分布,本方法能够及时提供每次放电的电子温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SCC-DV-Xα方法对M4S6+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计算研究得出Clusters的第一吸收峰;同时,对M4S6+的稳定性、电荷转移及轨道成分对LUMO和HOMO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从头算HONDO8.1程序分别选用STO-3G、6-31G、6-21G在HF水平上计算了三乙基铝的电子结构,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MOPAC6计算了三乙基铝的生成热等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SCC-DV-Xα方法对M4S^6+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计算研究得出Clusters的第一吸收峰;同时,对M4S^6+的稳定性,电荷转移及轨道成分对LUMO和HOMO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个小的环向涡旋脉冲电场(4.4V/m,0.45ms)成功地将HT-6M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流从第一平顶(55kA)提升到60kA的第二平顶。其电流上升率大于12MA/s,电流上升时间远小于经典趋肤时间,实验中观察到了标志等离子体约束改善的明显物理现象。等离子体电流提升后,粒子约束时间提高了2.1倍,能量约束时间提高了1.6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丝光沸石的Monte Carlo研究 Ⅰ,原粉丝光沸石的硅,铝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光沸石原粉样品骨架上硅、铝原子占据是不违反Loewenstein's rule。而且Al-Al彼此次最近邻回避的随机分布。基于这个设想模型,Model-2的Monte Carlo计算所得到的Si-Al近邻分布{Si(n-Al)}相对于未考虑Al-Al次最近邻回避原则的Model-1或二项分布模型计算与^29Si MASNMR实验观测有较好的符合。根据Model-2我们也计算了Al-Al次邻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SCC-DV-Xa方法计算了(RSi)4Se6,(RSi)2Se3和R4Si3Se4(R=CH3,C2H5,Ph)等分子簇的结合能,轨道能级,电荷分布,状态密度,分析了簇的稳定性,NMR化学位移,紫外可见吸收和催化性能等,结果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频溅射的方法制备了高亮度的ZnS∶Tb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发射强度比I(5D3-7F6)/I(5D4-7F4)随激发电压的变化关系、弛豫时间及发光的量子效率,计算了碰撞截面,分析ZnS∶Tb的过热电子的分布,并与ZnS∶Mn进行了比较.指出了ZnS∶Tb效率与ZnS∶Mn效率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此文用从头计算法,在HF,MP2,MP3水平下,使用基组6-31G,6-31+G对SiO的等电子分析SiX^m(X=Be,B,C,N,F,Ne,m=-4~+2)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相应的平衡几何构型下的振动频率,对SiO分子,使用QCISD(T)方法考虑了不同水平下的电相关效应,并考虑了不同其函数6-31+G和6-311+G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分子的势能曲线都有稳定的极小值,并且键长与频  相似文献   

18.
全同粒子间的玻色-爱因斯坦关联可以用来研究相对论性核碰撞中次级粒子源分布及有关的物理问题.本文用强子级联模型(HCM)模拟28Si(14.6AGCV/c)+Au反应,得到π-粒子的freeze-out状态,进而计算了π-π-关联函数,取得与实验一致的结果.还计算了freeze—outπ-源的均方根线度,并讨论了它与拟合方法抽取的源参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ANN-BP算法,采用逐步改变训练步长和两个惯性项的权重系数惯性调整策略,分别以单目标和双目标的三层网络对八面体六卤化物MXn-6的八面体ν1和ν2模振动频率进行了预测,发现单、双目标下预测的结果相差不大,双目标时权重系数调整得较快,[MoF6]2-,[BiF6]-和[AuF6]2-的振动频率文献值与网络的计算值或预测值相差偏大。  相似文献   

20.
对下列含MoFe3S4 单元的μ2-OR或μ2 -SR桥联双类立方烷簇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Et4 N)3[Mo2Fe6 S8Cl6 (OMe)3 ](1),(Et4 N)3 [Mo2 Fe6 S8 (SPh)6 (OMe)3 ](2),(Bu4N)3 [Mo2Fe6S8 (SPh)6 (OMe)3 ](3),(Et4N)3 [Mo2Fe6S8 (SBut)6(OMe)3](4),(Et4N)3 [Mo2Fe6S8 (SPh)9 ](5)。通过这系列簇合物特征振动频率和结构参数及与线型Mo-Fe-S簇合物红外光谱的比较,对其νM o-μ2O(R) ,νM o-μ2S(R),νM o-S,νFe-S,νFe-SR,νFe-Cl 进行了归属。对其中两条途径的亲电诱导效应及Δν(即νM o-S-νFe-S)与Fe→Mo 电荷迁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桥联双类立方烷与线型Mo-Fe-S簇合物红外光谱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