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聂崇实 《分析测试通报》1990,9(1):79-82,F003,76
  相似文献   

2.
用红外反射光谱研究固体表面上单分子膜可给出关于结构及表面定向的直接信息。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众多报道。由于组成单分子膜的物质量极少(如单层硬脂酸钙Langmuir-Blodgett(简称LB)膜,约为8×10~(-10)mol/cm~2),给测量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和信噪比是研究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现场FTIR反射吸收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电极上HCl, H2SO4水溶液中乙醛的吸附及氧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0.3至1.0V(vs. SCE)电势范围内乙醛主要以式I吸附于电极表面上, 并发生了生成乙酸的电化学反应, 产物乙酸可能以式II吸附。对于H2SO4水溶液中, 上述电势范围内电极表面上还检测出硫酸根离子与乙醛和乙酸的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位FTIR反射光谱对介体型酶电极、酶免疫电极进行了研究 .通过不同电极电位下的电位差谱和同一电位不同状态下的单光束光谱之差 ,确定并解析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葡萄糖的特征谱峰 ,同时 ,还初步研究了酶免疫电极的红外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非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方法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1.0mol·dm~(-3)H_2SO_4中-0.6至2.5伏电势范围内(相对SCE)Pb阳极膜的形成及其可能的结构。在此电势区内Pb阳极膜中始终存在硫酸铅或碱式硫酸铅,其中SO_4~(2-)主要以桥式双齿配位方式与Pb~(2+)结合。另外,上述电势范围内生成的膜中无可检测量的H_2O和OH~-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非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方法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1.0mol·dm-3H2SO4中-0.6至2.5伏电势范围内(相对SCE)Pb阳极膜的形成及其可能的结构.在此电势区内Pb阳极膜中始终存在硫酸铅或碱式硫酸铅,其中SO42-主要以桥式双齿配位方式与Pb2+结合.另外,上述电势范围内生成的膜中无可检测量的H2O和OH-存在.  相似文献   

7.
结合步进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采用微电极和利用纳米结构表面的异常红外效应,显著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红外检测灵敏度和红外电极表面对极化电位的响应速度,使广泛应用的外反射型薄层红外电解池的时间常数(τ=R1Cd)从使用常规盘电极的约40 ms降低到0.65 ms.研究了酸性介质中CO在Pt电极上的吸附过程,谱图的时间分辨率达50 μs.  相似文献   

8.
玻碳电极电化学活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法研究了玻碳电极电化学活化过程中表面含氧功能团的生成及其表面过程。结果表明,该电极在高电位下氧化时生成了表面含氧功能团,并有一部分进一步氧化成CO_2,表面类醌基在随后的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部分转化成酚基,最终形成稳定的表面氧化还原对。表面类醌基同羟基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用漫反射装置的高效率椭球面镜子来收集金属丝玻璃纤维等表面的反射光谱, 发现当样品轴与光的入射面平行时, 可得到与红外大角度入射装置收集金属板表面的反射吸收光谱相似的效果。用这一方法研究铜丝表面咪唑(C3H4N2)涂层的结构, 发现金属铜与咪唑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成Cu(C3H3N2)2m.p. 260-263℃, 本文研究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11.
自制的红外掠角反射吸收光谱装置及其应用陈铁峰,唐季安,江龙(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1引言随着傅里叶变换技术、新的实验手段和计算机应用的结合,红外光谱分析这一经典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涉及诸如催化、电分析化学、微电子学、医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电解池设计。对Fe(CN)_~(4-)和SCN~-在Pt、Cu电极上的吸附及电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外反射-吸收光谱及其在表面和薄膜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水  李薇 《大学化学》1997,12(1):28-30
介绍了红外反射吸收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灵敏度的因素和光路设置,用近期研究实例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方法, 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上的氧化过程。结果指出, 丙三醇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表面过程。其间包括脱水、吸附、解离等步骤。根据CV和红外实验数据, 本文提出了Pt电极上丙三醇解离吸附的表面反应机理和不同电位下丙三醇氧化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方法,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上的氧化过程。结果指出,丙三醇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表面过程,其间包括脱水、吸附、解离等步骤.根据CV和红外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Pt电极上丙三醇解离吸附的表面反应机理和不同电位下丙三醇氧化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程序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从定量角度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了CO2在Rh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红外光谱结果指出CO2还原的吸附产物为线型和桥式吸附态CO物种。在所研究和还原电位范围(-0.15-0.40V)和相同还原时间,CO2还原吸附物种的氧化电量随还原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每个还原电位下,时间超过250s时都可达到一个相应的饱和值。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2的还原与Rh电极表面氢吸附反应密切相关,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相邻表面位的参与。因此生成的CO不能在Rh电极表面达到满单层吸附,而是形成均匀的亚单层分布。  相似文献   

17.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on a gold electrode in a gold electrod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 0.1mol •L -1 Na2CO3+0. 1mol•L - 1NaHCO3+0. 1 mol•L - 1 HCHO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in -situ FTIR spetroscopy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at different potential range connected with different surface species of gold. At lower potentials, the main product of formaldehyde oxidation was HCOO-, and at higher potentials, the products HCOO- and CO2 were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results,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陈声培  黄国贤 《电化学》1999,5(3):252-260
采用原位红反射光谱(in-situ-FTIRS)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化学徨伏安技术(CV),研究了「Os^Ⅵ(N)(NH3)4」(CF3SO3)3的电化学诱导桥氮偶联过程。首次在Pt电极上检测到桥氮混合价锇物中「Os-N≡N-oS」及其随电位的变化过程。在约2m mol/L「Os^Ⅵ(N)(NH)」(CF要的乙腈溶液中,选取0.4--1.0V电位区间100mV/s扫描速度,对Pt或  相似文献   

19.
用电化学和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Pt电极上吡啶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在-0.80~0.80 V(vs SCE)范围内皆存在吡啶吸附,在较负电势下(约-0.80~-0.20 V),吡啶环可能以2种方式吸附于电极表面上,随电势变正(约-0.20~0.80V)由垂直取向向平躺取向转变,该平躺吸附降低了电极表面及其附近水分子结构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