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5G高铁覆盖面临着资源占时短、瞬时容量高、车体损耗大、移动速度快、基站交替快和远近兼顾难等多重挑战。本文针对5G高铁专网的覆盖方案、容量方案、公专网频率协同方案、主设备与天线选型方案、优化创新方案五大关键点开展了对比论证和深入研究,并应用于某高铁规划建设优化实践中,提升了高铁客户的感知,满足了“5G高铁上车”过渡期的高铁场景5G覆盖需求,为后续高铁覆盖项目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铁覆盖是5G建设的重点场景,高铁场景又面临客户价值高、多普勒频移较大,车身穿损大,切换频繁的场景特点。本研究通过分析5G高铁的场景特点,对于5G高铁的部署原则、设备形态、容量能力、组网能力及天线选型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技术分析,并提出了5G高铁的设备选型建议。针对高铁覆盖关注的切换区及重叠区的分析,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高铁的站台及候车厅的高铁覆盖提出了有效的覆盖方案,以进一步完善5G高铁的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3.
5G小区带宽是4G的5倍以上,且室外主要使用复杂度较高的64/32通道Massive MIMO设备,导致5G基站功耗极高.数据显示,2019年初5G基站功耗约为4G基站的2~3倍,高功耗是运营商大规模部署5G面临的棘手问题.从5G基站节能的需求、目标出发,聚焦于软硬件节能技术的研究发展,硬件部分主要从功耗分布分析和硬件...  相似文献   

4.
5G若干关键技术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  陶运铮  张治 《通信学报》2016,37(7):15-29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目前得到了全球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详细介绍和总结了5G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基于虚拟化的5G网络架构。从无线传输、无线接入、网络这3个角度,深入全面地介绍了5G潜在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包括大规模多天线、全双工、信道建模与信道编码等,分析了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可研究方向。最后,展望了5G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及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第五代通信技术(5G)不同于以前的通信技术,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更新。无线传输技术方面采用了大规模天线技术,新的编码技术与信道建模。无线接入方面采取了新的针对不同场景的技术。网络技术上,5G采用了C-RAN与D2D技术。5G不仅仅是数据速度的提升,更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文章预计在2020年5G将正式应用于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5G高铁部署中面临的信号穿透损耗和多普勒频谱极大而导致的覆盖和容量受限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铁架构研究和高铁天线发展趋向的研究,在分析5G高铁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类5G高铁部署方案的架构,提出了高铁沿线天线技术研究方向,为5G高铁部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电作为第4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已经于2022年6月27日正式启动5G网络服务。针对高铁区域的网络拥塞问题,中国广电在城市高铁区域建设基于广电5G网络信号覆盖,提升城市高铁区域的5G网络质量。本文以上海虹桥站及上海段部分高铁线路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广电5G网络实现城市高铁区域覆盖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8.
广深港高铁作为打造大湾区紧密城市群的重要基础设施,具备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对高铁5G网络覆盖思路及效果进行探究,提出具备可行性的规划建设方案,并结合现网网络覆盖对运营效益进行评估,提出5G铁路覆盖建设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5G高铁专网由于高铁速度快、穿损大等特性,受多普勒偏移和信号衰减诸多影响造成的评估难点,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同时结合AI智能算法,从高铁用户感知角度出发,提出5G高铁专网的智能自评估技术。首先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5G高铁用户的高准确率识别,其次完成了对5G高铁用户的高分辨率定位,最后提出了全面评估5G高铁用户语音及视频感知等多业务的模型,并采用Adaboost算法实现5G服务中无线侧短板的精准定位。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的高铁用户识别准确性达到99%,高铁定位精度达到1/2站间距,训练样本预测误差率保持在2%以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5G网络已经商用,运营商5G网络建设初期的重点是广覆盖.随着5G建设的深入,网络建设将向深度覆盖、容量提升和重点场景覆盖转变.由于工作于3.5GHz频段的5G网络在空间传播和穿透损耗方面,与4G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必将对5G高铁场景连续覆盖带来挑战,因此需要针对高铁覆盖场景的特点,探讨未来5G网络的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杨艳  张涛  郭希蕊 《电信科学》2021,37(1):112-120
提出了一种简化限制条件的5G高铁站间距计算方法,从5G特征入手,考虑多种设备形态下5G高铁覆盖情况,并结合高铁场景特定的限制条件,将复杂的限制条件简化为单一限制条件,平衡了理论研究和实际使用间的差距。从射频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大规模MIMO设备形态对5G高铁覆盖的影响;分析不同场景对5G高铁覆盖的影响;分析5G高铁站间距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计算入射角、下倾角与站高、站轨距、覆盖距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站间距计算式;分析可用站高、站轨距与覆盖距离的相关性,简化限制条件为单一参数——覆盖距离。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已知站轨距、站高、站型和部署场景的单一站点的站间距评估。通过对比验证,使用所提方法评估的站间距具备极高的准确性,计算误差仅为3 m,准确率为99.14%。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铁列车密闭性强、速度快、人流集中等特点,高速铁路无线网络一直是网络建设的难点,本文分析了贵州高速铁路沿线无线网络面临的地势复杂和容量需求旺盛等难点,从网络类型、频段选择、隧道内外建设方案等方面给出规划建议,同时对现有高速铁路网络如何向5G的演进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需要开展下一代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越区切换是高速铁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和通信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中越区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未来越区切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智能铁路总体建设,实现高速铁路智能化,高铁信息基础设施将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建设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2.1 GHz有望成为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承载频段。高铁站台作为客货乘降与调度中转的功能核心,其在2.1 GHz下的电波传播特性亟待研究。本文以厦门北站高铁站台为研究场景,利用射线跟踪(RT)技术仿真2.1 GHz频段下的电波传播,基于仿真结果分析此场景无线信道特性,包括均方根时延扩展(RMS DS)、到达/离开方位角扩展、到达/离开俯仰角扩展(ASA/ASD, ESA/ESD)、交叉极化比(XPR)和以上参数的互相关。根据以上结果,对高铁站台场景中铁路5G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评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相对于4G技术来说,在网络速度、网络延时和网络容量上进行了不断的提升。随着我国智能化的设备不断发展,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技术所面向了全社会的网络。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的数据传输将变得更加高速率和高性能。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建设和关键技术,分析当前我国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能耗问题,同时对于5G绿色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无线传播信道测量与建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国内外已开展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测量活动,总结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的相关提案和标准化模型,分类讨论了高速铁路在不同条件下无线信道大尺度、小尺度等方面的衰落特性,得出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特征参数受传播环境、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大;根据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实际测量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基于理论方法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建模类型,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5G网络常见垂直行业应用,以及各垂直行业应用对网络能力的要求.基于满足不同行业需求,本文从实际落地出发,研究了面向垂直行业应用的5G无线网频率选择方案、频率协同方案、帧结构方案和切片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对通信运营商在面向垂直行业的5G无线网建设方案选择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使通信方式的传输速度大幅度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网络使用者提供更优质的上网体验.5G无线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数据传输速度的先进的水平.文章就5G无线通信技术概述及其在广播电视传播平台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垂直行业的业务需求是一系列子业务需求的集合,各子业务需求之间千差万别,仅以室外上行eMBB为例,需求区间为2~100 Mbit/s,该数值跨度巨大.采用单一上下行边缘速率指标的规划体系,难以满足ToB客户终端级/业务级的高SLA保障需求.本文尝试从研究ToB的室外上下行边缘指标、建立ToB的单用户多维度指标体系、提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