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征  陈菊红 《运筹与管理》2015,24(3):240-247
为了提升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进行服务创新,本文提出了基于产品服务融合的服务创新方法,分析了产品服务融合的概念,采用关联规则算法识别出能够进行融合的产品或服务模块,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产品服务系统的概念,并通过模块化的方法对这些模块进行相互融合,设计出新产品服务系统。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该方法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一种企业内部经理人激励方式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激励方式进行了进一步讨论,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最优激励系数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风电场维护服务调度及服务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问题,提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联合组建风电场维修服务基地,为风电场提供专业维修服务。在考虑了维修时间、运输时间、服务能力约束下,构建了数学模型优化维修队的调度方式,使维修成本最小。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提出了基于风电场和维修队的混合非负整数分段编码方式,避免了遗传操作过程中非法解的产生,并用MATLAB编程进行实例求解,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M-H模型、模糊数学及优化理论为工具,对保险代理中的个人代理的 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用上海市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取得了预期的 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演化博弈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造企业服务化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背景,通过借鉴创新扩散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社会系统中参与服务创新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并改进Bass经典创新扩散模型,探究政府规制行为对企业服务创新行为演化及扩散的影响,利用Matlab对复制动态方程和扩散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政府的社会总收益大于其调控成本和各项补贴总额且企业选择服务创新策略时收益的额外增加额大于其实际投入时,系统才会演化至政府调控且企业采纳服务创新的稳定状态;适当增加政府对企业的调控力度、投入补贴和税收补贴有助于推进服务创新在系统中的扩散,其中税收补贴的感知能力最强,投入补贴最弱;将抑制系数引入Bass创新扩散模型,构建互补型、竞争型和替代型三种服务创新的扩散模式,其中竞争型扩散符合中国现阶段市场规律,替代性扩散将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项目管理中承包商不努力工作的问题,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业主一承包商间的激励数学模型.构造了努力产出函数和努力成本函数,求出了业主的最优激励水平以及相应的承包商最优努力水平,给出了业主的最优激励合同安排.最后,通过一个简化算例求出了模型均衡解的解析式,结果表明模型的结论是符合工程项目实际的,从而本模型能够为业主的激励合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委托代理的工程监理激励——监督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程建设中,业主和监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监理的道德风险问题,即监理的工作绩效会远远偏离业主的预定目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监督成本和惩罚函数两个概念对传统的激励模型进行拓展,从而建立一个关于工程监理的激励监督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获得了业主的最优监督水平和相应的激励策略,并研究了业主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研究结果为业主对监理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理论指导和实际方法.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制造网络资源整合决策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服务型制造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对服务型制造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整合及优化.分析服务型制造网络的运作特征, 在此基础上将决定网络和个体运作水平的硬环境因素和软环境因素作为服务型制造网络资源整合的主导因素,提出基于主导因素评判的资源整合决策模式,构建出优化整合决策的数学模型,搭建了改进的蚁群寻优算法来求解整合决策的优化过程,最后借助算例仿真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激励的短期性与道德风险的单边性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引入解聘补偿机制,建立并分析了信息完全对称和不完全对称两种情况下的股权激励模型,研究了委托人解聘倾向对股权激励合同设计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合同中引入解聘补偿,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委托人的道德风险,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导游最优激励合同后得出,当小费、回扣为旅行社带来直接收益的情况时,在激励相容条件下,导游引导游览活动的最优激励合同是其绝对风险规避度、边际激励成本变化率和可观测变量方差的递减函数;导游赢得小费活动的最优激励合同为“临界型激励合同”,即只有当导游所创造的收益超过某临界值,对其的激励才是正向的,若小于该临界值,激励将是负向的;导游获取回扣活动的最优激励合同只与其完成回扣任务的业绩有关;当小费和回扣不为旅行社带来直接收益的情况时,那么在激励相容条件下,导游在小费和回扣活动上的努力依赖于激励报酬,而且导游的最优激励合同与其在小费和回扣活动上的收益无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企业调查,对收集到的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完整数据进行整理,因子分析整理后得到9个综合因子表述原数据,以减少数据处理及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利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并使用已有的企业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创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径向基函数和多项式函数作为核函数,此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性能,可作为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2.
将声誉效应引入众包竞赛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接包方为考虑未来绩效收益而提高当前努力。建立并求解了显性和隐性声誉效应下连续两个任务阶段的动态激励模型,探讨了显性声誉修正系数、隐性声誉系数以及参赛者数量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并与无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声誉激励机制通过单位绩效激励强度和固定奖励水平两条途径起作用,增大隐性声誉系数有助于提高每个任务阶段的努力程度,显性声誉不确定性则会降低第2任务阶段的努力程度;各种条件下实施声誉激励对第1任务阶段中的努力程度和单位绩效奖励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参赛者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弱化第1任务阶段中棘轮效应,但也会降低声誉激励机制对努力程度的正向价值,扩大声誉激励机制对单位绩效奖励的负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旅游服务供应链中,旅行社与导游之间的信息非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将损害旅行社的利益,因此,如何对导游进行有效甄别与激励是旅行社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导游的服务能力和努力水平两种私有信息不被旅行社所观察到,但其服务业绩可以被观测到为基础,利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设计了导游的服务能力为连续类型下的激励机制,运用最优化原理得出了最优激励机制参数。结果表明,旅行社应对不同服务能力的导游设计一揽子形式的不同的激励机制。双重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对导游起到自我选择的甄别作用,还能起到诱导导游提高工作努力水平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介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综合模糊评判方法针对中介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估问题 ,给出了一个综合评估模型 .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上游市场结构对下游厂商的许可策略、创新激励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别基于上游原料供应商为独占垄断、双头垄断以及完全竞争的假设,结合提成许可策略,比较分析了下游产品市场差异Cournot厂商的创新激励.结果表明:上游厂商的市场势力越强,下游厂商的显著创新激励越低,但显著创新的提成许可激励却越高.这一结果为厂商与政府的创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庄新田  姜硕 《运筹与管理》2013,22(2):222-228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将组织承诺纳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首先,在员工的组织承诺类型可被观测的信息对称情形下,讨论最优的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进而,在员工的组织承诺类型无法被观测的信息非对称情形下,探讨依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外在特征,如风险厌恶程度、工作成本和工作能力等,选择最优的激励机制。最后,进一步考察了企业生产中依赖于人力劳动程度的高低,对员工激励机制设计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完善和拓展了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也从组织行为学视角为切实解决企业员工激励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超网络现象是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的体现。本文引入了合作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对协同创新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刻画监管部门激励与创新主体努力投入建立了双重线性分离契约模型。研究发现:(1)收益分享率是风险偏好、努力成本系数和协同创新不确定性的递减函数;(2)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有效降低超网络不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积极性;(3)只有当高水平创新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双重线性分离激励契约才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收益;(4)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合理控制合作创新风险,但会影响创新主体对标准化协同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