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发展了BUU模型,能够同时研究双中子晕结构核11Li引起反应的核反应总截面和双中子剥去截面,计算中使用软的核物质状态方程和0.8倍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同时还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计算的中子和质子密度代替通常使用的方密度分布,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反应系统的实验数据,假定对于晕核及其核芯核,彼此的核反应总截面与相互作用截面之间的差别相同,那么11Li的双中子剥去截面可以表示成”Li及其核芯核9Li引起反应的核反应总截面之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假定可以适用于高能,对于中能核反应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检验.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 《物理学报》1964,20(6):512-517
用V-A型等效费米弱作用哈密顿计算了反应v+O16→N16+l的截面,得到了总截面与入射反中微子能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计算表明,当Ev=400MeV时,等效赝标量作用项使总截面减小23%。  相似文献   

3.
杨显俊  张竞上  卓益忠 《中国物理 C》1989,13(12):1102-1110
在严格考虑了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导出了任意单粒子哈密顿量下多粒子多空穴态的能态密度的一般性精确公式;并应用半经典的Thomas-Fermi近似,计算了三维线性谐振子下的能态密度;计算了g1p至g10p,g1h至g7h以及g1p-1h至g6p-6h能态密度;讨论了泡利不相容的影响,与微子模型中通用的等间隔模型的能态密度进行了比较.由计算结果看出,激子模型中通用的等间隔单粒子能级密度模式在由核子诱发的核反应中,是一很好的近似.  相似文献   

4.
合理地给出了复合核反应光子穿透系数及同质异能态俘获截面的计算公式,其中包括统计和非统计过程.通过求解级联γ退激过程计算光子穿透系数,既合理地扣除(n,γn)过程,又包括首次γ跃迁至中子分离能Bn以上能级的贡献.以4MeV以下中子和59Co及103Rh的反应为例,比较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光子穿透系数,计算同质异能态俘获截面并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使用密耦近似(Close-Coupling)方法、采用Tang-Toennies势模型计算了惰性气体原子Ne与H2分子及同位素D2分子在碰撞能量为83.8 meV时的微分散射截面及分波截面, 并与实验值和文献值进行比较.计算得到的微分散射截面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分波截面值与文献值也相符合.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模型,文中对Ne-H2(D2,T2)三个体系的微分截面和分波截面进行了系统计算和比较分析,得出对称同位素替代碰撞体系的散射截面规律.  相似文献   

6.
杨同盛 《应用声学》1992,11(4):42-43
从已得的F113、CCl4及其混合液体的声速经验公式,计算了F113、CCl4及其混合液体的声速.绘出了定混合比下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和定温度下的声速与混合比的关系曲线.给使用这些声速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小龙 《中国物理 C》2001,25(3):229-236
提出了中子反应同质异能态截面比的半经验公式.该公式含有一系统学参数,适应于产物核质量数44≤A≤197、同质异能态自旋0≤Jm≤12和基态自旋0.5≤Jg≤8的中子反应.在入射中子能量En<20MeV能区,对该系统学参数进行了系统学研究.通过获得的半经验公式和系统学参数,可以很好地再现已有实验数据,也可较好地预言无实验数据的同质异能态截面比或同质异能态截面.  相似文献   

8.
中子分布弥散度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引入库仑场修正的Glauber模型基础上,区分入射弹核和靶核中的中子、质子,并考虑有限力程相互作用,发展了一个计算核反应总截面的微观修正模型.如果引入一个核内中子分布弥散度随中子分离能的变化关系,则能较好地解释奇异核(如8He,11Li,11Be)反应总截面的反常增加.同时,该修正模型还能在低能到高能的范围内较好地拟会稳定核的反应总截面.  相似文献   

9.
郭文军  姜焕清  刘建业 《中国物理 C》2001,25(12):1206-1212
利用考虑了量子修正、库仑修正、核子–核子碰撞同位旋效应和假定有效原子核密度分布后得到的改进的Glauber理论,计算了晕核与稳定核反应总截面,研究了晕核结构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1Be,14Be和11Li等入射核,必须考虑它们的晕核结构和利用自由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才能得到与实验符合的反应截面,并可依据反应总截面来确定晕核的密度分布和均方半径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活化方法测量了1?4MeV中子引起的185Re(n,2n)184gRe,185Re(n,2n)184mRe和191Ir(n,2n)190Ir核反应的截面.中子能量En=(14.7±0.2)MeV时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817±85)mb,(390±18)mb和(2038±82)mb.并利用HFTT程序计算了中子能量在7—18MeV范围内的截面值,给出了其中两个核反应的激发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11.
黄小龙 《中国物理 C》2006,30(4):306-309
在中子与58Ni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基础上, 获得了入射中子能量从0.825—150MeV的一组普适的中子与58Ni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 利用光学模型、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和核内级联模型的中能核反应计算程序MEND, 计算了中子与58Ni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和能谱, 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Tm3+掺杂的MFT玻璃材料的升频转换发光及光学性质的JO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Tm3+离子在MFT玻璃材料中的光学性质.测量了吸收光谱,利用JO理论计算了不同能级的寿命、跃迁分支比及跃迁几率,计算了一些能级的辐射跃迁振子强度.测量了650nm激发下蓝色升频转换发光,讨论了升频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的关系,计算了1D23H41G43H6两个蓝色跃迁的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观的动量空间光学势及R.Crespo和J.A.Tostevin建议的处理动量空间库仑作用的方法,计算了500MeV的核子与镜象核3H和3He弹性散射微分截面,截面比r1,r2和超比R.理论计算结果r1,r2和R均不等于1,显示出由于p–核库仑作用直接引起的电荷对称破坏效应.  相似文献   

14.
韩银录 《中国物理 C》2003,27(5):436-439
应用现有的中子与原子核Sn及其同位素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获得一组普适的中子与Sn及其同位素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利用这组光学模型势参数,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核反应Hauser-Feshbach理论和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子与116,118,120,122,124Sn反应分离能级的非弹性散射截面和角分布.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用Tang-Toennies势模型和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惰性气体原子He与H2及其同位素D2,T2替代碰撞体系的振转激发碰撞截面. 通过分析He-H2(D2,T2)各碰撞体系分波截面的差异,总结出在H2分子的对称同位素替代情形下He-H2(D2,T2)碰撞体系分波截面随量子数和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的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同位旋分馏强度(N/Z)(N/Z)随着碰撞系统中子–质子比和碰撞参数的变化所呈现出的同位旋效应,得到了一些有兴趣的结果.如在碰撞系统质量、入射能量和碰撞参数固定的条件下,(N/Z)(N/Z)随碰撞系统中子–质子比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丰中子系统而言,(N/Z)(N/Z)灵敏地依赖于对称势而较弱地依赖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而缺中子系统,(N/Z)(N/Z)对于对称势和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都不灵敏.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一般核反应中,碰撞参数是各种物理观测量的灵敏函数,但计算结果表明同位旋分馏强度对于碰撞参数并不灵敏,故对于丰中子系统而言,同位旋分馏强度是提取对称势知识的灵敏物理观测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E—E望远镜及Q3D磁谱仪,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35MeV α离子束轰击下,测量56,57Fe,59Co(α,d)58、59Co,61Ni核反应的精细能谱和微分截面角分布,微观DWBA近似用来分析实验数据.在56Fe(α,d)58Co核反应观测的9个强激发能级中,重点分析和讨论了6.79MeV和6.4MeV能级的性质,观测到迄今所能看到的最高拉长组态(1g9/2,1g9/2)9和首次确认了6.4MeV能级Jπ=1+.在57Fe,59Co(α,d)核反应测量中,未看到孤立强激发能级,它意味着强度分散在许多能级上,以致看不到孤立拉长态存在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运用夸克交换模型计算所得的核子—χcJ离解截面研究Pb+Pb和S+Pb中心碰撞过程中强子物质中的χcJ抑制.并定性地研究了核子动量和核子气温度对热平均截面地影响.Pb+Pb和S+Pb中心碰撞中χcJ存活率表明核子与反核子所诱导的χcJ抑制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含QCD修正的p-A碰撞Drell-Yan过程的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扰QCD αs级近似下,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计算了p-A碰撞Drell-Yan截面与p-N碰撞Drell-Yan截面之比,即核效应函数RQCD(xA,Q2).计算结果与没有QCD修正的R(xA,Q2)值比较,在0.03≤xA≤0.3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压低,与实验符合的情况有所改善.说明对核Drell-Yan过程核效应的研究,QCD修正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且在计入这种修正后,双重Q2重标度模型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在领头级近似下计算了HERA硬光生过程中直接光子和分解光子与质子作用的单、双光子产生截面.结果表明:当xT≤0.15时,对单光子产生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分解光子过程;当xT≥0.15时,主要贡献来自于直接光子过程.双光子的主要产生源则是分解光子的两个子过程:qq→γγ和gg→γγ,且双光子的产生截面与同等条件下,h1h2→γγX的截面在同一量级.研究双光子产生有助于探明分解光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