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地面传输”这一古老的技术亟待在数字浪潮的洗礼中再铸辉煌。本文提出的“同步多载波扩频(Synchronized Multi-Carrier CDMA)”技术,其中用多载波技术OFDM克服多径效应和建立单频网(SFN)体制(分布化)。采用时——频并行扩频技术(CDMA)带来的快速OFDM符号同步克服在遮蔽间穿行接收的信号得入?再同步困难,采用周期连续导频技术解决高速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跟踪问题和运动衰落(而向移动接收)。采用系统传输流的定秒精确同步技术解决在建立蜂窝单频网(Cellular SFN)传输体制(基站化)的困难,用以解决城市楼群遮蔽的覆盖问题,并为数据回传(双向化)所需的同步,定时,定位提供技术手段。分布化,基站化,双向化——面向移动接收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必将创造其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提出同步多载波扩频(SMCC)技术,其中用多载波技术OFDM克服多径效应和建立单频网体制(分布化),采用时-频并行扩频技术(CDMA)带来的快速OFDM符号同步克服在遮蔽间穿行接收的信号重入/再同步困难,采用周期连续导频技术解决高速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跟踪问题和运动衰落(面向移动接收),采用系统传输流的定秒精确同步技术解决在建立蜂窝单频网(Cellular SFN)传输体制(基站化)的困难,用以解决城市楼群遮蔽的覆盖问题,并为数据回传(双向化)所需的同步、定时、定位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电视地面传输”这一古老的技术亟待在数字浪潮的洗礼中再铸辉煌。本文提出的“同步多载波扩频(Synchronized Multi-CarrierCAMD)”技术,其中用多载波技术OFDM克服多径效应和建立单频网(SFN)体制(分布化)。采用时——频并行扩频技术(CDMA)带来的快速OFDM符号同步克服在遮蔽间穿行接收的信号重入/再同步困难,采用周期连续导频技术解决高速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跟踪问题和运动衰落(面向移动接收)。采用系统传输流的定秒精确同步技术解决在建立蜂窝单频网(Cellular SFN)传输体制(基站化的困难,用以解决城市楼群遮蔽的覆盖问题,并为数据回传(双向化)所需的同步、定时、定位提供技术手段。 分布化、基站化、双向化——面向移动接收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必将创造其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在载波频率偏移作用下多载波扩频系统的误码性能。详细研究了载波频率偏移对系统的信噪比和误码的影响。并且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多载波扩频系统对很小的相对频率偏移也是非常敏感的,载波频率偏移引起的系统性能下降不仅与频率偏移量有关而且与子载波个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戴延龄 《世界广播电视》2009,(6):42-42,44,45
在数据通信中,按照定时方式的不同可将传输划分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步传输的收发双方具有统一的时钟,而异步是各自具有独立的时钟。在数字电视的传输中.无论是演播室中的未压缩视音频信号.还是已压缩的数字视音频信号,因传送的数据量大,且要求传送速率快和效率高,而均采用同步传输。数据通信的目的是将发送端的数据有效、可靠地传送到接收端。但对数字电视传输而言,  相似文献   

6.
介绍地面数字传输技术的单载波和多载波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采用单载波制式的ATSC标准和采用多载波系统的DVB-T,以及基于单载波时域调制技术的ADTB-T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罗仁泽  朱维乐 《电讯技术》2004,44(6):122-124
描述了由电子科技大学提出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SMCC (Synchronized Multicarrier CDMA plus)系统。通过与现有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标准在调制方式、同步、信道估计、相噪技术、峰平比、编码等方面的比较,证明了SMCC 系统具有比现有的标准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地面数字电视符号与载波同步的FPGA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奇  归琳  张文军 《电视技术》2007,31(9):18-20,32
提出一种基于中国数字电视国标系统接收机的低复杂度同步模块实现结构.通过联合进行符号同步与载波同步,有效减少了载波偏差对符号同步的干扰.FPGA的仿真和综合结果表明,该结构在满足国标系统同步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实现载波同步和符号同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的情况,并对从数据传输系统到接收系统传输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功能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单载波系统如何实现移动接收》的续篇,在回顾典型案例及介绍地面数字电视单载波系统的新进展后,补充讨论接收端的一些时间域处理技术:1)从相位域和时间域分析主信号和单个“0 dB回波”的能量叠加后,C/N门限值可望下降约1.5~2.5 dB;2)对“同步码捕获/保持”采用“部分序列法”可缩短所需时间,作补充说明;3)对自适应信道均衡器的卷积运算则提出“6 msb(最高有效位)/符号处理法”替代原8比特/符号,以显著节省运算资源.  相似文献   

11.
通用多载波CDMA无线传输体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高速率无线多媒体信息传输,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传输体制通用多载波码分多址(GMC CDMA)。在GMC CDMA中,通过把信息符号流转换成符号块后,在符号块级冗余扩频,消除了多用户间干扰和符号间干扰,从而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频谱效率高等优点,提高了系统误比特率性能和容量,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体制。该文综述了GMC CDMA的原理、设计、性能特点以及研究进展等,并讨论了几个热点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使用COFDM技术实行单频网、蜂窝化和基站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双向化的结构和接入方式,就上行信道S_CDMA多址接入方式设计了Internet接入的MAC层协议-竞争/冲突解决机制,分析表明该协议简单有效,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 前言 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以下简称“国标”),至此,多年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之争告一段落,中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张哲 《电子测试》2007,(5):70-74
针对很多人对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认识的不足,本文全面详述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并介绍了我国在这方面的 标准发展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张哲 《电子测试》2007,(3):68-73
针对很多人对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认识的不足.本文全面详述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并介结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标准发展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6.
结合2001年春的私人讨论,介绍了单载波系统实现移动电视接收的关键技术:考虑非专家的主观判据,在系统设计中缩小数据结构;在解调器中,采用过采样相位跟踪技术,合理利用回波或多径信号的能量,并采用非线性处理替代线性处理;对现场测试中实验方法的建议.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在原理上解决了采用单载波系统实现移动电视接收的国际难题,还解决了用单载波技术组建单频网以及固定接收中单载波与多载波如何处置复杂的动态回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与单载波直扩相比,多音调制直接序列扩频(Multi-tone DSSS,MT-DSSS)在相同频谱效率下具有更高的处理增益,但非正交子载波的频谱重叠导致其对载波同步更加敏感。分别在频偏及相噪两种情况下对多音调制(MT)系统载波同步误差进行随机过程建模,计算出相关检测判决统计量及平均误码率,并进行仿真验证。结论表明:在频偏条件下,频率估计误差严重干扰每个子载波的解调并对系统误码率有较大影响;不存在频率估计误差时,频偏所造成的载波间串扰(ICI)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在相噪条件下,相同扩频码MT系统的ICI被相关检测时的低通滤波所抑制,使其与单载波直扩具有相同误码率;不同扩频码MT系统的ICI主要由扩频码互相关性引起,而与相噪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一种能有效抑制窄带干扰的小波包多载波扩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能有效抑制窄带干扰的基于小波包的多载波扩频接收系统.该系统通过小波包分析来自适应调整优化参数并进行抗干扰处理,使系统性能在高功率窄带干扰下得到改善.处理过程可与传统的基于小波包的多载波扩频系统解调解扩方式很好的相匹配,系统复杂度很低.研究与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案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性能.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性能要大大优于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多载波扩频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出台后,清华的多载波方案与交大的单载波方案在国标中融合成为一种系统可选项,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及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TMB,探讨了DTMB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移动接收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多载波扩频系统中单音干扰抵消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计算的结果对干扰信号进行准确估计与重构,提出了一种有效去除多载波扩频系统中存在的单音干扰DFT变换域处理新方法.与基于变换域处理的"门限剔除"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干扰,同时保证有用信号的能量损失很小.研究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尤其在极大功率干扰的场合中,采用"门限剔除"法失效的情况下,仍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