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大学物理》2015,(2):1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上世纪50年代黄祖洽先生领导并参与了我国核潜艇用反应堆的初步理论设计,组织领导了多种类型反应堆的理论探索,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反应堆理论人才.他是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黄祖洽先生与我国最有才能的一批物理学家一起,日夜攻关,为我国战  相似文献   

2.
《物理》2014,(10)
<正>编者按2014年9月7日,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黄祖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的一面旗帜。他是我国最早深入钻研中子输运理论并在核反应堆理论上卓有建树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同为我国核反应堆理论与设计奠基,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为了打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任中国原子能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副所长、我们尊敬的黄祖洽院士于2014年9月7日与世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十分悲痛.黄祖洽院士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设计立下不朽功勋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一起奠定了我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为  相似文献   

4.
<正>黄祖洽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我国战略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和彭桓武先生同称为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奠基人.黄祖洽先生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立下了不朽功勋.可以说,如果没有像黄祖洽先生等为代表的卓越的理论先行工作,我国‘两弹’的研制就不会那么快,‘两弹’的质量也不会那么高.黄祖洽先生科学生涯的后30年,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  相似文献   

5.
彭桓武 《物理》2004,33(9):661-661
今年 10月 2日是黄祖洽教授 80岁生日 ,特抄 1994年 10月所作“后庭宴”前半阙为贺 .廿月师徒 ,多年战友 ,逢时顺势同行走 .科研设计育人才 ,尖端理论摇龙首 .彭桓武       于 2 0 0 4年 7月 9日为黄祖洽祝寿@彭桓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原词全名为“后  相似文献   

6.
《物理通报》2005,(9):1-3
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于2005年6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宣读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杜祥琬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何祚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称颂彭桓武先生在开创我国理论物理、核理论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两弹一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培养高层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科学事业和人格塑造两个方面竖起了高大的丰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副所长、北京应用物理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所长、云南大学陈世波副校长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九十高龄的彭桓武院士还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最新的前沿研究,彭先生的报告使与会者感到极度振奋.为使大家了解这位物理学大师卓著成就和崇高的精神,现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与何祚庥院士的讲话摘要发表如下(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的讲话均经本人审核,彭桓武先生还对全组文稿作了审定).  相似文献   

7.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8.
<正>黄祖洽院士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14年9月7日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先生1943年高中毕业。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他随校北上,选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8年8月毕业,之后考入清华研究院。先是师从钱三强教授研制核乳胶,后改随彭桓武教授研习理论物理。1950年8月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关于氟化氢分子的一个计算》。同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2日,是黄祖洽院士的八十寿辰,黄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祖国的核事业,在原子核反应堆理论,核武器设计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我们在此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幸福、长寿!黄祖洽院士如何以其敏捷的思维、孜孜的追求、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信和独到的治学精神,由普通的学子成长为一位知名科学家,已有文章介绍;黄祖洽院士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巨大贡献,已有文章给了很高评价。我们都是黄先生的学生,谨以他领导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多年研究工作的亲身经历写下此文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祝贺。  相似文献   

10.
<正>曾经,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台上有这样一位师者,他虽已年届九旬,却仍然坚守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他虽已重病住院,却仍然从医院请假回来给学生上课.他就是敬爱的黄祖洽先生.黄祖洽先生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设计立下不朽功勋的理论物理学家,是为我国物理学基础教学和研究殚思极虑,锐意开拓,广育人才,无私奉献的教育家.1980年黄祖洽先生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近十几年来,耄耋之年的黄祖洽先生一  相似文献   

11.
杨先庶 《物理》2004,33(9):671-672
1994年秋,我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参加庆祝黄祖洽院士70华诞的聚会,又见到了分别30多年的黄先生,回想我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就是在黄先生手下迈开的,黄先生对我的教育和熏陶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说:“我为曾是‘黄祖洽兵团’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这里所说的“黄祖洽兵团”,是指原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理论室的反应堆理论组(简称47组).下面就是我对47组期间科研工作的一些片断回忆。  相似文献   

12.
应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物理学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所长黄祖洽教授于1984年3月14日专程从北京赴上饶讲学,受到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黄祖洽教授作了“当代科技前沿”、“材料科学和表面科学”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当代生物物理学和物埋学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黄教授的讲学内容广博精深,深入浅出,涉及到生物心理学、量子化学、表面科学及其应用、激光技术、仿生学(下一代机械人的研究)等方面,使广大师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讲学期间,…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沈联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5月6日15时20分在湖北省武汉市去世,享年83岁.沈联芳同志193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52年9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5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原武汉物理研究所),于1986年12月被中国科学院聘为研究员.沈联芳同志曾于  相似文献   

14.
何祚庥 《物理》2004,33(9):661-663
今年,亦即2004年,是我们的老学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黄祖洽院士的80寿辰.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祖洽教授的一本文集——《黄祖洽文集》.我曾经为这一文集写过一篇题为“读《黄祖洽文集》”的后记,纪录了我所知道的黄祖洽院士所做的贡献和黄祖洽学长与我们这些学弟间的友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个十年了!为了祝愿黄祖洽院士健康长寿,对这篇十年前的旧作略为做了一些补充,作为寿礼送给黄祖洽院士.  相似文献   

15.
<正>我于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成为黄祖洽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我同时考取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的何汉新同学。1965年10月下放劳动锻炼回来,我们才第一次见到先生。那时我生病住院,先生来看我,给我开了一个书单,上面列了三本书:Conrad L Longmire写的Elementary Plasma Physics,L.D.  相似文献   

16.
王乃彦 《物理》2003,32(9):633-636
《物理学报》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刊物 .她创刊于 1933年 ,原名“ChineseJournalofPhysics” ,195 3年易为现名 .她是中国第一份物理类综合性的学术期刊 ,由我国第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和丁燮林任首任编委会负责人 (当时称干事 ) .随后相继担任编委会负责人的有 :吴大猷、赵忠尧、钱临照、王竹溪、顾功叙、黄祖洽和王乃彦 .70年来 ,《物理学报》从初创到成长、壮大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 ,其中既有沧桑和凝重的感受 ,但更多的则是充满生机勃勃的改革与创新的时代气息 .现在 ,《物理学报》已成为目前我国在国内外影响面最广的…  相似文献   

17.
郑绍唐 《物理》2004,33(9):667-669
黄祖洽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我衷心地祝福他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01,30(4):251-251
第 10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0日— 2 4日在成都举行 .这是继 1998年在广州召开的第 9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激光物理工作者的学术盛会 .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承办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的期刊编辑部共 2 9个单位近 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著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沈元壤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杨国桢研究员 ,复旦大学物理系章志鸣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92年8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第21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21).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从1950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是全世界半导体物理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由我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担任主席.由于她本人和国内外许多知名科学家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这一国际学术界的盛会得以首次在中国举行.著名科学家黄昆教授和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张立纲博士担任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的现任主席沈吕九教授和前任主席上村洸教授都出席了本届会议.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出席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十二日是著名物理学家汤定元院士七十五岁生日,他是我国红外技术的创建人,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开拓者,窄禁带半导体学科的带头人。汤定元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为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助研、副研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