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小时候我们梦想成为科学家、教师、宇航员、艺术家,长大后我们梦想追逐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富足的精神世界。只要有梦想在,生活似乎就总是充满期待和希望。从事超导研究  相似文献   

2.
陶蕾 《物理》2021,(3):174-175
踏入物理科研领域的人,大概都是怀着一些梦想的.和他们中很多人一样,我最初对物理有兴趣,是基于各式各样科幻题材的电影和小说.之所以选择物理专业,也是因为不满足于仅仅一时沉迷幻想,而是希望真的去做些什么.不过对我来说,这个选择稍微寒碜了点:父母帮我选择的高考志愿落榜了,在父母和老师失望的眼神中,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选择了自...  相似文献   

3.
周树云 《物理》2023,(3):167-169
<正>回望走过的路,我很庆幸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机会自由地成长,也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使我接触到越来越大的世界,并且通过持续努力拥有不断增长的信心以及伴随着长大的梦想。这些不同阶段的转变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逐渐因为拥有热爱的事业而过得充实。感谢成长道路上的家人、朋友、老师、同事和学生的关心与支持!青少年时期:从“小池子里的大鱼”到“大池子里的小鱼”我的小学是在乡村上的,同学都是同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4.
 早在古代,人类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一批批飞行探索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选登的有关飞行的集邮卡,正是为了纪念那些英勇无畏的飞行先驱们。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一生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有的人在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有的人在崎岖山路上摸索攀登,还有的人在荆棘满布的道路上逡巡不前.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的人生道路.我为自己选择的,是物理这条并不平坦却充满光明的路.小时候的我是个读书迷.《少年科学画报》、《我们爱科学》、《十万个为什么》……都是我的老朋友.当我从书中知道,摇摇摆摆的不倒翁,转个不停的陀螺,会唱歌的录音机,飞得比鸟儿还高的飞机……都是根据物理原理制成的时候,我的心里常常想:物理多有趣啊!长大了我一定要学好它.  相似文献   

6.
《物理》2019,(11)
<正>大创意可以改变世界。这是詹姆斯·麦肯齐(James Mc Kenzie)在谈到Li Fi技术的巨大商业前景时说的。如果每一个灯泡都能传输数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这是2011年爱丁堡大学哈拉尔德·哈斯(Harald Haas)教授在TED演讲中提出的问题。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此就会有简单而深刻的理解。比如,你的路由器装在书房,在厨房里就没法收到不错的Wi Fi信  相似文献   

7.
张海婧 《物理》2021,(3):172-174
<正>收到编辑部的邀约,让我从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分享自己求学和科研的经历。对此,我感觉既荣幸又有些犹豫。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尚在摸索前进中,一直在向那些更优秀的人看齐,远没有达到分享成功经验的高度。但一路走来,我确实发现科学界女性工作者偏少,并且我能感受到大众对科研工作者的好奇与疑惑,也一直想尽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借此,或许把我的科研经历——包括顺利与挫折——真实的分享出来,能够帮助到曾经和我一样彷徨过的女生。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紅外线     
紅外线和我們看得見的光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不同的是紅外綫的波长較可見光的波长要长一些,人們的眼睛看不見它們。一个正常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光的波长大約在0.4微米到0.75微米之間(1微米等于1毫米的千分之一),电磁波譜的这个区域被称为可見光区。电磁波的波长从0.75微米一直到1000微米的范围,就是紅外线区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三组物理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态,称之为“鲁特英格(Lutteinger)液体”。在这种物质态中,电子(?)互相连接着,就象火车的一节节车厢一样一起运动,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单独行动。 30年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J.鲁特英格(Joaquin Luttinger)就提出了有关这种物质态的理论,但他仅仅把这作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目前已经退休的鲁特英格说“我怎么也不敢梦想它会真地被实验所发现”。 去年,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查尔斯·凯恩和加州大学桑达-巴巴拉分校的马修·费希尔提出一个实验方案,力图证实鲁特英格液体的存在。实验目前已经进行,凯恩说,他有70-80%的把握肯定该态的存在。 在通常的温度下,导电材料中的电子总处在不停地疯狂运动中。但任一个电子的运动都不会对其他电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小刚 《物理》2015,(4):261-266
1基本粒子的起源与纠缠的量子比特《赛先生》:在您看来,当代物理学最伟大的未决问题有哪些?文小刚:就物理学的基础问题而言,人类一直追求万物起源这一问题,希望了解万物是从哪儿来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直到今天,这还是物理学的最大梦想。但有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我们有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有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还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些已经把我们的世界解释得清清楚楚,很让人满意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在标准模型提出40年后的今天,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认为标准模型是基本理论,大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近似的  相似文献   

11.
云中客 《物理》2005,34(2):114-114
一本书藉的畅销究竟是聪明商人在促销呢,还是它真正是一本具有社会价值的书藉?它的销售额会迅速地下降呢,还是会是一本影响几代人的经典著作?这些问题好像不是自然科学领域应该研究的课题.但物理学家们却能利用统计物理的方法对这个现象提供真知灼见.它能预言将要发生的事件的几率有多大.就像在大地震后能确定随后将会有多少次余震,或者在沙滩上堆沙子时,会有多少次将会坍塌一样。  相似文献   

12.
光速不变定律是相对论的基础,其内容为:光速在真空中的所有惯性系统都是一样的,它与系统运动方向无关,与光源的运动无关。这在建立相对论时是作为一个假定提出的。历史上有过很多人企图证明这个假定;与此相反,也有过很多人想维护利兹的假定:光速相对于光源是常数。在1924年前后对这一问题曾经有过热烈的争论,证实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大都是利用双星的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13.
吴大猷 《物理》2005,34(6):399-404
41930年代中国之物理学研究 我着重讲“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指“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史.用本地的形容词常用的两个字,就是“本土化”的意思.其中的资料并不像电话簿一样,随便抄来的,而是经过我自己的选择与评估.也就是说我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讲有关物理的发展,这个就是很严格的评论.换句话说,就是会得罪很多人,因为很多人又不在我这个叙述之内.  相似文献   

14.
 丁肇中,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这里发表的一篇短文,是从丁先生1974年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所举行的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隆重仪式上讲演中摘出的.所说之言,语重心长;所谈之理,言简意赅.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样的真理:自然科学理论离不开实验基础.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入,劳力者治于入.”  相似文献   

15.
 在“磁在天上、地下和人间”一文中曾阐明磁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磁场是任何空间都存在的,只不过有磁性强弱和磁场高低之分而已.那么,我们人类和各种生物也会有磁性、也会产生磁场吗?回答是完全肯定的.现在我们就来介绍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的磁性和磁场,外加的和环境的磁场对生物的影响和效应,各层次生物系统的磁学研究方法,生物磁学在工业、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生物体是有磁性的,这就是说生物体同其它物体一样在不均匀的磁场中会受到力(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对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谱并不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细节问题。"作为科学家,肯定醉心于探索这种基本思想的感受,那么大自然究竟是按照什么基本思想和规则设计的呢?重整化思想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候选者。  相似文献   

17.
 这时正是1945年,实验室的人由国防工作转回来的越来越多.他们要恢复回旋加速器作研究,催了好几次,最后不得不拆掉α谱仪.所以,上面所介绍的现象未能深入观察、研究,始终未得到答案.这是我不满意的一个方面.直到现在想到这事,心里仍很不安,因为问题没有解决,不知是什么东西.我是1943年秋天到的普林斯顿.当时除我所在的组外,科学研究差不多都停顿了,有经验的教师基本上都出去了.教学还有一点,我有时候代莱德伯上核物理课.到45-46年间,一切又开始恢复正常.这个阶段有一个人找我好几次,说现在有一个单位对α能谱的研究工作很感兴趣.不仅天然放射物可放出α射线,人工产生的物质也可以放出α粒子,都需要测量它们的能谱.这个工作可以作一辈子,或许还完不了,待遇也很好.问我是否有兴趣去工作,而且可以把当时正在用的一套仪器带去.  相似文献   

18.
连续冷却铸造5083铝合金板较大塑性变形量冷轧后的组织、织构及性能与再结晶处理工艺关系的研究有限。对冷轧压下量约为91.5%的CC5083与CC5182铝合金板分别进行室温入箱式电炉、随炉不限速升温到不同温度退火2 h和分别进行直接入不同温度盐炉退火30 min、出炉水冷至室温后,采用偏光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织构,进一步对比研究较大压下量冷轧后退火工艺与再结晶组织和织构关系。结果显示:(1)电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的再结晶开始及晶粒长大温度为343 ℃,晶粒长大后形状为长条状(创新点);盐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343 ℃;二者再结晶完成温度都为371 ℃。(2)CC5182铝合金板分别在电炉与盐炉454 ℃以上退火,晶粒开始显著长大;电炉退火与盐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再结晶开始温度分别高于电炉与盐炉退火的CC5182铝合金板,盐炉退火CC5083铝合金板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高于另外三种方式退火;CC5182铝合金板盐炉退火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高于电炉退火的。CC5083和CC5182铝合金冷轧板表层再结晶及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明显高于内层的(创新点)。(3)四种方式退火再结晶晶粒长大温度及相同温度退火时织构转变程度有差异(创新点);退火过程中织构检测结果与金相组织观察结果反映的再结晶进程不很一致。  相似文献   

19.
邢修三 《物理学报》1966,22(5):541-546
本文研究了淬火面心立方金属内位错环和空洞的形核和长大问题。两种核都能形成,但是位错环的长大速度比空洞的长大速度大很多倍,故电子显微镜能看清的大缺陷都是位错环,而不是空洞。  相似文献   

20.
 一去年是马年。奔马的绘画与雕塑,见得格外多。于是,我就特别关心“马儿怎样跑”这个问题。“马儿怎样跑”,不仅关乎马(自然),而且关乎人(其实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关乎人的文化活动(艺术、科学等)。二谁没见过马?谁没见过月亮?这是两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大家都不觉新奇。马儿怎样跑?月儿怎样弯?这又是两个再平易不过的问题,大家却答不上来。我们熟视无睹,我们缺少观察。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无味?因为心不在焉。心理学叫“缺少注意”。观察,包括科学观察,也以注意为前提。我们不能拿这两个问题,去考普通公众,因为每一个人“注意”的领域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