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5^—团族正四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类C原子波函数,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利用变分法计算了H5^-团簇正四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H原子核到顶角H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58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2.8036h.a.u.。这表明H5^-的正四面体中心结构是可能稳定存在的。计算结果与用MACQM法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表明采用的物理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许鸥  鲁韶华  简水生 《物理学报》2008,57(10):6404-6411
分析了基于光纤光栅的全光纤型双腔Fabry-Perot(F-P)结构传输谱特性. 理论推出了两腔F-P结构传输率具体计算公式,给出在光栅中心波长处产生单谐振传输峰时,腔长与组成光栅反射率各需满足的条件. 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分两部分数值模拟了对称及非对称两腔F-P结构传输谱,讨论了计算结果并给出定性的解释,总结了腔长及光栅长度、折射率调制深度的设计原则. 结论表明,当单腔F-P结构腔长增大到阻带内出现多个谐振峰时,通过合理选取两腔结构的腔长及光栅参数,双腔F-P结构能够在整体长度不变条件下,抑制中心波长两侧的次谐振峰,而中心波长处的主谐振峰不受影响. 关键词: 光纤光栅 Fabry-Perot结构 光纤激光器  相似文献   

3.
周期性结构是光学薄膜设计的基本物理模型,给出了反射区中心波长的一般性条件,研究了在膜层材料存在折射率色散情况下,等厚周期结构和非等厚周期结构的薄膜反射区中心波长与带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等厚和非等厚周期结构中,考虑膜层材料折射率色散与忽略色散情况相比,中心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反射级次与相对波数的线性关系偏离;在薄膜光学厚度一定的非等厚周期结构中,高折射率层光学厚度大于低折射率层时,反射级次与相对波数的线性关系偏离度高;非等厚周期结构薄膜的带宽在低反射级次上小于等厚周期结构,同时膜层的色散对反射带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改进的格子玻尔兹曼(LB)伪势多松弛多相模型,研究单/双液滴撞击液膜的流动特性.考察单液滴在不同气液相密度比时撞击液膜的发展.随着密度比的减小,冠状水花顶端开始向内弯曲,且底部半径显著减小.在大密度比情况下研究双液滴撞击液膜.结果表明:双液滴撞击液膜有中心射流的形成;液滴水平间距的增大,延缓中心射流的出现,并降低初始中心射流的高度;随Re数的增加,中心射流的高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成娟  黄明恪 《计算物理》2003,20(3):273-278
研究如何在非结构网格上进行Navier Stokes(N-S)方程湍流计算.采用格心有限体积方法离散N-S方程.为了适应非结构网格,计算所用的湍流模型特别选用Baldwin Barth(B-B)单方程模型.此模型由一个单一的具有源项的对流扩散方程组成.为了能在非结构网格上求解B B单方程模型,提出一显式有限体积格式,并直接对带源项的格式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时间步长限制条件.最后以平板、RAE 2822翼型、多段翼型绕流等数值算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单负材料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的频率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新华  刘念华  刘根泉 《物理学报》2007,56(12):7280-7285
用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由两种单负材料构成的光子晶体异质结构的透射特性.结果表明,当异质结构具有零有效折射率时,由于迅衰场表面模共振耦合,在异质结构双周期光子晶体的每一个分界面上都会出现隧穿模.零有效折射率隧穿模不受入射角、电磁波偏振态、结构周期数和晶格常数标度等因素影响,并且具有零相位延迟,这一特性可用来设计零相位延迟全向多通道滤波器件.而位于中心两侧的隧穿模随入射角、结构周期数和晶格常数标度的减小都统一由中心向两侧移动. 关键词: 单负材料 异质结构 传输矩阵  相似文献   

7.
AlN/BN纳米结构多层膜微结构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利花  董师润  许俊华 《物理学报》2008,57(12):7776-7782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AlN,BN单层膜及AlN/BN纳米多层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表明:单层膜AlN为w-AlN结构,BN为非晶相.AlN/BN多层膜中BN的结构与BN层厚有关.当BN层厚小于0.55nm时,由于AlN层模板的作用,BN发生了外延生长,BN与AlN的结构相同;当BN层厚大于0.74nm时,BN为非晶.AlN/BN多层膜的硬度也与BN层的厚度有关.当BN层厚为1—2个分子层时,AlN/BN多层膜具有超硬效应;当BN层厚增加到0.74 关键词: AlN/BN多层膜 BN结构 超硬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电子在两氢原子核间瞬时共振形成单电子键的物理模型和改进的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分别对H5^+团簇的正方形中心和正四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进行了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对正方形中心结构,当中心到顶角的距离为Ro-2.10ao时,总能量有一极小值Eo=-2.1824h.a.u;对正四面体中心结构,当中心到顶角的距离为Ro=2.00ao时,,总能量有一极小值Eo=-2.2106(h.a.u),说明这两种结  相似文献   

9.
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选用类B原子解析波函数,用变分法计算了H2+7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2.83α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E=-3.918h0(a0=0.529177×10-10m,h0=27.2 eV).这表明H27+团簇的正八面体中心结构是稳定的结构,H2+7团簇是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4种3C-SiC(111)/Mg(0001)界面模型进行研究.界面间距和粘附功的计算表明,结构优化之后的界面模型只在z轴方向发生了移动,界面间距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短;中心型模型的稳定性强于顶位型模型,C终端结构的稳定性强于Si终端结构,中心型C终端的界面模型具有最大的粘附功(2.5834 J/m~2)和最小的界面间距(1.7193?),是4种模型中最稳定的结构. Mulliken电荷、电荷密度分布、差分电荷密度和态密度的计算表明,中心性结构的Si终端和C终端模型界面处存在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相似文献   

11.
李维峰  梁迎新  金勇  魏建华 《物理学报》2010,59(12):8850-8855
基于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的物理图像,采用无拟合参数的巨正则统计方法计算了Si掺杂的AlxGa1-xAs的导带载流子浓度,计算得到的理论结果从高温到低温都与实验结果定量一致.计算证实了AlxGa1-xAs:Si中的DX中心的基态DX-是电子-晶格相互作用产生的负电双极化子.处于热平衡状态时,施主Si在AlxGa1-xAs中除了电离状态,处于不同晶格构型的单、双极化子态共存,低温时双极化子态被冻结;光照下发生持续光电导时,双极化子态变成单极化子态同时向导带释放一个电子,此过程伴随着进一步的晶格弛豫.理论与实验的对照说明单电子局域的DX0态在热平衡时并不能稳定存在,这和提出的双极化子机制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曹培林  周煦炎 《物理学报》1991,40(7):1116-1120
本文用原子交迭和电子离域-分子轨道方法和原子集团模型, 计算了Li 原子在Si (1 0 0 )2 ×l 表面上的吸附能和吸附Li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了一种在Li 原子的覆盖度将接近于一个单原子层时, 随着覆盖度的进一步增加, 表面结构连续地从Si (100)-Li (2 × l) 转变成Si( 10 0 )一L i(1×1 ) 的结构相变模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孙宗琦  韩明辉 《物理学报》1989,38(2):183-192
在离散弹性模型中考虑了位错中心位错密度分布的影响,计算了fcc和bcc两种各向同性弹性介质中,不同中心结构的螺型位错的自能、等效内截半径与位错中心位置的关系,估算了不同滑移面上P-N力。讨论了原子热振动对P-N力的影响,比较了离散弹性方法与现有其它方法的结果,据信离散弹性方法是一种进一步进行更深入计算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层薄膜的组成特性,建立了可见光波段以氧化铪和二氧化硅为高、低折射率材料的多层增透膜模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当膜层为单层膜时,其中心透射率为17.31%,通带宽度为102nm;而当膜层增至十一层和二十一层时,其中心透射率分别达到了99.30%和99.99%,但其通带宽度却分别下降至57.1nm和50.2nm.研究表明:随着膜层的不断增加,膜系的透射率也在逐渐增加,且透射率增加的趋势随着膜层数增加而变缓,峰值透射波长缓慢减小,通带半宽度也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星型网络中耦合Kuramoto振子的同步优化问题.分别考察具有随机频率分布叶子节点的单星型结构和多星型结构耦合网络达到同步所需的临界耦合强度.基于正弦函数的有界性导出的理论结果表明,单星型结构网络中,系统同步临界耦合强度与中心振子频率之间具有分段线性关系,而多星型结构耦合网络中,系统同步临界耦合强度与所有星型结构中心振子的频率之和保持分段线性关系.两种结构的网络的同步临界耦合强度最小值均在分段线性的转折点处.多星型结构耦合网络中,最小同步临界耦合强度出现在耦合系统只有一个同步集团的情形,而最大同步临界耦合强度出现在耦合系统有多个同步集团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单层CuSe属于体相为非层状的二维材料,本质上具有金属性质,因此不适合在电子器件中应用.本文通过外部原子修饰的方法实现CuSe电子结构的改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单层CuSe在顶位、中心和桥位添加第二周期原子后的能带结构,重点分析了单层CuSe添加Li和B原子的电子结构,包括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分析.添加Li原子后,从能带结构的结果来看,三个位置都能实现CuSe由金属性转为半导体性,且Li原子更倾向修饰在CuSe的六角形中心,带隙约为1.77 eV;在Cu原子的顶部位置添加B原子也可以实现CuSe具有半导体性,带隙约为1.2 eV.通过差分电荷密度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的结果来看, B原子用B-Se极性共价键结合在单层CuSe的顶部.第一原理揭示了从单层CuSe到Cu XSe (X=Li, B)的金属到半导体转变的实现,计算结果使CuSe在未来的电子设备中使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选用类Li原子解析波函数,用变分法计算了H52 团簇正四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93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E=-4.3792 Hartree(a0=0.529177×10-10m,1 Hartree=27.2 eV).这表明H52 团簇的正四面体中心结构是稳定的结构,H52 团簇是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李公平  张梅玲 《物理学报》2005,54(6):2873-2876
采用Monte Carlo方法及Embeded-Atom Method作用势,以55个铜原子体系为对象,研究了高 温铜团簇的结构及能量.首先计算温度为200?K时Cu55的能量及结构,其结果 与土耳 其Süleyman ?zcelik 等人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符合很好,说明此方法是可靠的.然后, 从12000?K开始逐渐降温,间隔1000?K,每个温度点MCS为106,在达到平衡时 得到体系的结构及能量.结果表明:在10000?K以上时,体系只有少数原子结合在一起成核,成核数很少,且很不稳定,单原子数较多;在10000?K到6000?K温度段,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系 结构由单原子双原子数较多渐变到有较多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成核中心,剩余单 原子、双原子逐渐与成核中心集结;在温度5000?K达到平衡时,体系原子已经完全结合在 一起,没有单个原子存在,体系能量为-11206?eV,在进一步降温的过程中,体系结构由 5000?K时的不对称、不规则渐变到600?K时的规则、对称的双二十面体结构,能量为-168 50?eV;在可视化的显示下,得到一幅十分清晰的关于体系随温度降低的结构演变图. 关键词: 铜团簇 结构及能量 Monte Carlo 模拟 高温  相似文献   

19.
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选用类B原子解析波函数,用变分法计算了H27 团簇正八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氢原子核到顶角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2.83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E=-3.918h0(a0=0.529177×10-10m,h0=27.2 eV).这表明H72 团簇的正八面体中心结构是稳定的结构,H27 团簇是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选用类B原子波函数,在单中心球模型近似下,利用变分法计算了H5团簇正四面体中心结构与能量.结果表明当中心H原子核到顶角H原子核之间的距离R=1.98 a0时,体系能量有一极小值-2.203?4?h.a.u..这表明H5的正四面体中心结构是可能稳定存在的.计算结果与用MACQM法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表明采用的物理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