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航天人研制出一种三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将自己的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天,70~90年代“长征号”火箭在多次失败和成功中日益成熟。1992年我国确定了“三步走”的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第一步研制载人飞船,第二步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验成功,于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回收。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载人航天试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快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μLPP)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了该项技术近10年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工作模式,并简略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靶特性对激光微推进性能的影响,包括靶材的选择、靶的结构、靶材掺杂,以及靶物相特性等。针对该项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是研制微小卫星姿轨控的激光等离子体微推力器(μLPT),介绍并分析了美国Phipps小组开展的激光微推力器的研制工作。最后,指出了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μLPP)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了该项技术近10年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工作模式,并简略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靶特性对激光微推进性能的影响,包括靶材的选择、靶的结构、靶材掺杂,以及靶物相特性等。针对该项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是研制微小卫星姿轨控的激光等离子体微推力器(μLPT),介绍并分析了美国Phipps小组开展的激光微推力器的研制工作。最后,指出了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相距二百多公里的一对卫星打破了精密测距方面的纪录,有助于测定地球的重力场分布。测量地球物质大幅度运动(如洋流或冰川移动)所致万有引力的微小变化,是监测地球物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引力场的变化将导致两颗在轨卫星间距的改变;而航天领域已经发展了成熟的技术,利用激光干  相似文献   

5.
 只有不断向既有学说发起挑战,才是不断带来革命性发现的科学探索精神。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4月20日13时,美国宇航局“引力探测器B”卫星成功升空,它的使命就是对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进行进一步验证。一个命运多舛的探测卫星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剧作家肖伯纳曾说过一段名言: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地心宇宙学说,其统治地位延续了2000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学说,200年后受到质疑;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学说,究竟能维持多久则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气二氧化碳高精度反演对卫星载荷测量技术的极高要求,通过与传统的色散型和干涉型光谱测量技术的比较,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光谱测量技术即空间外差光谱技术。依据航天条件下的载荷技术需求,较详细地介绍了探测原理和仪器结构,展示了这种技术获取超光谱分辨率和高信噪比数据的能力,以及小体积、轻质量和低功率等在航天环境下的重要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本所自主研制的原理样机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碳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其观测数据精度能够良好地应用于二氧化碳反演,其探测结果与日本碳嗅卫星(GOSAT)观测结果相一致,说明空间外差技术具有应用于卫星对地探测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光学遥感器的总体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遥感图像的质量还比较低,大大制约了卫星遥感图像的应用发展。介绍了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组件(MCM),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先进混合集成电路技术,是实现电子装备小型化轻量化高速度高可靠低成本电路集成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此项技术在航天光学遥感器上的应用必将使中国的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使我国的航天遥感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
近代高分辨地球成像商业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的QuickBird,WorldView-1,WorldView-2卫星和GeoEye公司的IKONOS,GeoEye-1,GeoEye-2等卫星的发展概况。分析评论了这些不同发射时间和使用年代的近代高分辨地球成像商业卫星及其空间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特点,指出了研制小型、灵巧性卫星是近代高分辨地球成像商业卫星的发展趋势,其中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的精密姿态控制、小像元尺寸和高积分级数TDICCD的研制,小相对孔径光学系统的设计以及用于图像增强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辽阔无垠的宇宙令人神往。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新领域,带来了传统技术无法达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它的发展也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当代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代高分辨地球成像商业卫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昌元 《中国光学》2010,15(3):201-208
综述了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的QuickBird,WorldView-1,WorldView-2卫星和GeoEye公司的IKONOS,GeoEye-1,GeoEye-2等卫星的发展概况。分析评论了这些不同发射时间和使用年代的近代高分辨地球成像商业卫星及其空间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特点,指出了研制小型、灵巧性卫星是近代高分辨地球成像商业卫星的发展趋势,其中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的精密姿态控制、小像元尺寸和高积分级数TDICCD的研制,小相对孔径光学系统的设计以及用于图像增强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余瑞璜,1906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并获学士学位,193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X光晶体结构创始人布拉格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于1937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1939年,他携妻室儿女回国,先后在昆明清华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48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3.
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江苏苏州人。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留学英国,获伦敦大学硕上学位。后在雪菲尔大学和公司从事玻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梁宇恩  钱飞  许素安 《应用声学》2015,23(11):25-25
卫星地面综合测试是卫星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系统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卫星地面综合测试系统存在研制周期长、投入较大、自动化流程不够完整、可重用性较差等不足。而北斗导航卫星地面综合测试系统采用分布式、高实时性、可配置、多主机的集成体系结构,是集计算机通讯、实时控制、实时数据处理、事后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测试系统,适用于从卫星总装集成到发射各个阶段的电气测试。通过卫星系统级的各项接口、功能、性能指标测试,表明该系统满足支持系统论证、状态确认、问题排查等测试需求,有力支撑了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9(4):I0001-I0002
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  相似文献   

16.
大量采用宇航级元器件进行航天器研制的模式,由于其“成本高、研制周期长、元器件性能不足”等缺点,已经难以满足微纳卫星“周期短、成本低、集成度高”的要求。因此提出了在微纳卫星上使用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器件的方法;针对微纳卫星的特点,首先分析了微纳卫星对COTS器件的需要和风险,提出了COTS器件微纳卫星应用的选用原则、选用依据;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提出了COTS元器件微纳卫星应用流程,有针对性提出了COTS器件应用的器件级和板级筛选方法,并开展了COTS器件的微纳卫星抗单粒子效应加固设计,进一步提高COTS器件应用的可靠性。通过在轨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选用筛选的COTS器件,在进行有效加固后可以满足微纳卫星在轨稳定运行的要求,同时为微纳卫星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提供了保障。该方法对COTS器件在微纳卫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般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洋  李家琦  李宗德 《应用声学》2014,22(8):2680-2683
针对当前卫星地面测试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及缺乏通用性的缺点,提出了使用对象数据库进行卫星数据格式库设计,并基于此进行通用化的卫星测试软件设计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软件的组成构架、各部分的功能、工作机理以及软件的工作流程;基于数据格式库的卫星通用测试软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满足不同卫星项目的设计和测试需求,支持数据格式的快速变动和修改,实现卫星测试系统的快速开发,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外延;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可节省卫星研制和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卫星研制的效率,是对卫星通用化测试软件发展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鲍晓毅首次研制51公里长距离光纤温度传感器据报道,我国旅英学者鲍晓毅在英国肯特大学工作期间,研制出51公里长距离光纤温度传感器,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该传感器的特点是监测距离长、灵敏度高、反应时间快,距离分辨率为5米,温度分辨率为1度。由于采用普通单模光纤,可用于光纤通信。他还研制出22公里长距离应力传感器、同时用于监测温度和应力的传感器、新型防火报警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德英法将联合研制军用卫星通讯网德国已决定联合英国、法国研制和建立自己的军用卫星通讯网络系统,以摆脱对美国军用卫星通讯网的依赖。长期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一直租用美国的军用通讯卫星,为此常发生一些管理上和技术上的问题,甚至被窃听。随着两德统一,德国谋求...  相似文献   

20.
王大珩先生生平简介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1949~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