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Introduction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y(STM)andatomicforcemicroscopy(AFM)areinstrumentswithultrahighresolutioninventedin198...  相似文献   

2.
扫描隧道显微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Binning和Rohrer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TunelingMicroscope),是目前唯一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实空间成像技术,当这两位科学家用STM观察到高序石墨表面原子的图像时,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一下子从幻想和抽象的分析飞跃到对原子的直接观察和操纵.STM和其它的传统显微镜相比,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不够,而高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分辨率,可它的制样异常麻烦,破坏了样品,而且在测量过程中离不开真空环境.STM因其可直接观察物体表面原子结构而不会对样品表面造成任何损伤.  相似文献   

3.
 随着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原子分辨的隧道扫描显微镜(STM)问世,掀起了对物质表面微结构研究的热潮,而且蔓延到表面化学以及生物大分子等领域.同时对STM原理及检测技术的推广,促使了原子力显微镜(AFM)、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的发明.现在,以STM、AFM、SNOM为代表的高分辨显微镜已经形成了一类新的显微成像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术(SPM).SPM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一个极微小的探针(针尖一般在纳米尺度),在样品表面极小的距离内移动,同时获得样品表面信息.当这极小的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强烈依赖于极小的距离(大约是指数关系),仪器的稳定性则是获得理想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e:SNOM)自80年代中期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得到了具有纳米(亚纳米)尺度分辨率的光学图像。作为SNOM的关键技术之一,样品与探针间距的控制尤为重要,而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基于剪切力原理的控制方法最常用而且实验证明是可靠的。本文综述了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发展以来所出现的基于剪切力原理进行样品/探针间距的探测的一些主要的非光学方法。包括利用PMT直接探测样品辐射,利用音叉、电容、阻抗以及压电效应的探没方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扫描探针显微学在材料表面纳米级结构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白春礼  林璋 《物理》1999,28(1):27-30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PM)「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磁力显微镜(MFM)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一些无机、有机和生物材料的表面精细结构;在极高分辨率的水平上,解释了如C60Langmuir-Blodgett膜、有机磁性薄膜的样品制备、形成条件的关系;研究并揭示了碱金属与半志体表面吸附相互作用,红细胞表面结构等;拓宽了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范围,在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上具有  相似文献   

6.
1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the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y(SNOM)hasatractedmuchatentionbecauseofitsultrahighresolutio...  相似文献   

7.
ExperimentResearchesonActiveFibreProbefor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yZHANGGuopingMINGHaiCHENXiaogangYANGBaoXIEJianpin...  相似文献   

8.
吴自勤 《物理》2002,31(2):92-92
在各种扫描探针显微术 (SPM)中 ,扫描隧道显微术 (STM)的分辨率最高 ,利用STM已经在半导体和金属表面结构的研究中取得许多重要的结果 .但通常的STM不能用于不导电的氧化物表面结构的研究 ,从而使氧化物表面结构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半导体和金属表面结构的研究[1] .近几年来英国牛津大学Castell等[2— 4 ] 发展了高温STM ,使氧化物样品的温度可以达到 2 0 0— 5 0 0℃ ,此时氧化物有足够的导电性 ,从而可以得到原子级分辨率的STM像 ,取得了氧化物表面结构研究的重要进展 .用STM研究表面结构时 ,样品上的偏压可正可…  相似文献   

9.
显微拉曼中激光的注入和剔除DaSilvaEdouard,OswaltJoelLaserLightInjectionAndRejectionInMicro┐RamanDasilvaEdouard,OswaltJoel*(InstrumentsS.A.D...  相似文献   

10.
原卟啉(PP)和血卟啉(HP)对DNA空间结构微观光敏损伤的特征许以明,张志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CharacterofMicrocosmicandPhotosensitveDamageofPPandHPtoThespaceS...  相似文献   

11.
张端明 《物理》1999,28(10):636-640
5 纳米技术51 纳米管用于微观探测[43]瑞斯(Rice)大学的斯玛勒(RSmalley)小组将单个碳纳米管粘合到隧道扫描显微镜和扫描力显微镜(scanningforcemicro-scopes)的探针上.纳米管长约几个微米,但宽只有5—20nm.这些长长、窈窕的探针可以再生,十分便宜;可以导电,用于探测粗糙的地方,甚至沟槽底部.不像标准的金字塔形探针,纳米管探针勘查表面时不易受损.当它和表面接触时只发生弯曲,当撤回时,立即弹性恢复原来准直形状.52 纳米技术中的计数[44]德国慕尼黑的…  相似文献   

12.
交联聚电解质纳米微粒的合成及研究马荣久金晓霞孙辉(吉林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长春130023)SynthesisandStudiesofCrosslinkedPolyelectrolyteNanoparticlesMaRongjiu,JinXiaoxia...  相似文献   

13.
董树忠 《物理》1991,20(11):647-649
实现纳米结构和器件,对于开发基于量子效应的新器件和提高现有电子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具有原子尺度的分辨率,用以进行表面加工,可能发展成一种实现纳米结构和器件的新技术.本文简单介绍用STM进行纳米级制版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验室中已实现的水平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显微拉曼扫描成象(mapping)法测集成电路中CoSi2电极引起的应力李碧波黄福敏张树霖(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1高玉芝张利春(北京大学微电子所北京100871)StresInducedbyCoSi2GrownonPolycrystalin...  相似文献   

15.
蒋平  梁励芬 《物理》1994,23(10):582-584
介绍了一项扫描隧道显微术的最新成就。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吸附在Cu(111)表面的铁原子,形成由48个铁原子组成的空心围栏,这一量子围栏能将所包围的表面态电子禁锢在其内部,从而可以用STM与STS同时研究禁锢电子的状态密度对空间和能量的分布。预期这一成果将在许多方面促进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SiGe/Si多重超晶格的声学声子光散射谱黄大鸣刘晓晗王兴军朱海军蒋最敏(复旦大学物理系和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LightScateringfromAcousticPhononsinMultipleSiGe/SiSuperlat...  相似文献   

17.
CrostalkNoiseSuppresioninVolumeHolographywithaCompositeReadingBeamLIXiaochunWUMinxianHEQingshengJINGuofan(DepartmentofPreci...  相似文献   

18.
半导体超晶格的多声子拉曼散射研究/张树霖,杨昌黎,侯勇田(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1)彭中灵,李杰,袁诗鑫(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上海200083)R.Planel(MicrostructuresandMicroelectronicsLaborator...  相似文献   

19.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利用探针尖端与物质表面原子间的不同种类的局域相互作用,来测量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的显微新技术,它的出现被科学界誉为是表面科学和表面现象分析技术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0.
直立在金膜表面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溶胶体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组装在晶态金膜表面,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表面单壁碳纳米管直立于金膜表面,单根碳管的长度约在10-15n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