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5例维、汉民族乳腺癌中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53及Ki-6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在浸润性导管癌中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分级、转移呈正相关,与民族无关。随组织学分级增高,P53及Ki-67阳性表达增高。淋巴结转移者P53及Ki-67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53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可能在乳腺良性病变恶性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中突变型P5 3和MDM2蛋白的表达对临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突变型P5 3、MDM2蛋白的表达 ;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生存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突变型P5 3蛋白阳性 2 8例(38 89% ) ,MDM2蛋白阳性 2 3例 (31 94 % ) ,二者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r =0 2 4 8,P <0 0 5 )。突变型P5 3、MDM2蛋白阳性表达病例生存率明显低于突变型P5 3、MDM2蛋白阴性表达病例 (P <0 0 1)。突变型P5 3和MDM2蛋白表达均阳性病例 13例 (18 0 6 % ) ,中位生存期的生存率最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MDM2蛋白表达、肿瘤大小与中位生存期的生存率有关 ,MDM2是统计学上最有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 (P <0 0 0 0 1)。结论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变型P5 3和MDM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45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Arg/Pro(p53 Arg72Pro)3种基因型Arg/Arg、Pro/Arg、Pro/Pro型中Ki-67、Bax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p53Arg72Pro不同基因型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相关作用。结果发现在维吾尔族宫颈癌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Arg/Arg型的细胞增殖指数最高62.990±15.0706,而Pro/Pro型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66.67%,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53 Arg72Pro 3种基因型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差异,p53 Arg72Pro多态性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继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6):523-525
目的研究p53,Ki-67,PCNA在人体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三者在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Ki-67,PCNA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53,Ki-67,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无关(P>0.05),且三者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形成,但对于判断肿瘤预后不能作为单独指标,需结合临床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5.
宫颈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宫颈癌、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宫颈癌组织46例、原位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中COX-2和P53的表达水平。宫颈癌组织中的COX-2和P53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2,P〈0.01;x2=9.051,P〈0.05),COX-2和P53在宫颈鳞癌Ⅰ~Ⅱ期和宫颈鳞癌Ⅲ期中和宫颈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53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5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53与肾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近年来肾母细胞瘤(wilm瘤)与P53基因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在wilms瘤中存在P53基因的丢失、突变和异常表达。结论 :P53基因与wilm瘤的发生及预后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乳腺UDH、ADH、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Survivin、Bcl-2和Ki-67的表达,从凋亡、增殖等方面初步探讨乳腺癌的某些发病机制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1996年~2004年手术切除乳腺标本94例,经三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复习原切片,按照2003年版《WHO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与遗传学分类》标准,筛选出UDH 22例,ADH8例,DCIS36例和IDC28例.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Bcl-2和Ki-67的表达情况.Survivin在UDH、ADH、DCIS和IDC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27%±8.02%(0%~34%)、2.25%±2.92%(0%~8%)、9.71%±14.16%(1%~34%)和19.45%±17.81%(1%~60%).四组病变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6.983,P<0.05).在IDC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比UDH、ADH和DCIS高(P<0.05).②Bcl-2在UDH、ADH、DCIS和IDC中表达的阳性强度分别为2.32±0.72(1~3)、2.38±0.52(2~3)、1.39±1.08(0~3)和1.04±1.11(0~3).四组病变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UDH、ADH的阳性强度分别明显高于DCIS、IDC(P<0.05).③Ki-67在UDH、ADH、DCIS和IDC中的增殖指数分别为2.97±3.66%(0.5%~12%)、2.75±3.09%(0.5%~10%)、9.81±10.25%(2%~40%)和20.21±16.50%(5%~85%).四组病变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11.560,P<0.05).IDC分别比UDH、ADH和DCIS的Ki-67增殖指数高(P<0.05).④Survivin与Ki-67增殖指数显著正相关性(r =0.697,P<0.05),而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性(r =-0.425,P<0.05).得到以下结论 ①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表现为增殖增加,凋亡抑制增加.②Survivin、Bcl-2可能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P53和PCNA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在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2例口腔粘膜、口腔白五和口腔鳞癌中P^53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在白斑的表达率为52%,在口腔鳞癌的表达率为63%,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和肿瘤分级的增加,P^53蛋白和PCNA的蛋性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P^5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及肺癌组织P53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P53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17.84±8.73)ng/L水平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显著升高(P〈0.001),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肺癌患者癌组织P53表达的阳性率为61.5%(168/273),肺癌患者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血清P53抗体水平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着良好的平行关系,测定血清P53抗体水平或检查肺癌患者癌组织P53的表达可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53,nm23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原发乳腺癌标本进行P53和nm23蛋白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年龄、肿物大小、病理学分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分组统计分析,组间显著性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乳腺癌病理学分型和分化程度关联密切;nm2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癌肿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关,但与癌肿大小和转移有密切关联。结论根据nm23检测结果筛选具有转移危险的患者,早期实施化、放疗;根据P53检测结果,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综合二者检测结果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肠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P53基因突变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对102例结肠癌、24例癌旁组织、16例正常结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P53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结肠癌P53蛋白阳性率达70.6%,癌旁组织为20.8%,正常结肠组织中均无蛋白表达;阳性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P53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癌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阳性率分别为54.5%、72.7%、88.0%);在癌浸润深度肌层、浆膜层、浆膜外有显著差异(阳性率分别为53.8%、70.9%、9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间亦有显著差异(为83.%、61.7%).P53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有关.P53基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及蛋白质53(p5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材料与方法: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异常增生组织2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3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了解STK15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STK15在正常口腔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11/27)、67.44%(29/43),其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正常口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4%(10/27)、48.84%(21/43),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与异常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中STK15和p53同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18.52%(5/27)、41.86%(18/4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中STK15)阳性表达率在p53阳性表达组和p53阴性表达组分别为85.71%(18/21)、50%(11/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p53阳性表达率在OSC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TK15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与口腔癌发生进程有关.②同时发生突变型p53和STK15表达增高可能在OSCC发生中有意义,从异常增生最终演变成鳞癌可能有二者协同作用的参与.③STK15过表达对OSCC淋巴结转移有影响,可能成为判断OSCC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鼻咽癌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P53、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搜集NPC蜡块标本70例,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将其表达结果与NPC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P53阳性表达率68.57%,其与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但P53表达阳性者,其转移之颈淋巴结多小于4cm(P<0.05);Ⅲ、Ⅳ期P53阳性表达率较Ⅰ、Ⅱ期高(P<0.05);P53的表达与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关。c-erbB-2阳性率为84.29%,与NPC临床分期和复发无相关性。结论:P53蛋白在PNC病程的晚期表达较高,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421-42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癌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p53、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8.75%(39/80)、56.25%(45/80)、52.5%(42/80)、58.75%(47/80);c-erbB-2、p53在ER、PR均阳性组的表达低于二者均阴性组的表达(P〈0.05);c-erbB-2、p53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的表达(P〈0.05);ER与PR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c-erbB-2、p53、ER、PR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C-erbB-2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大肠腺癌、29例腺瘤及33例息肉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和48.28%;而在息肉与正常粘膜中不表达。P53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以及与腺瘤的大小、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P<0.05)。C-erbB-2仅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6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均无关(P>0.05)。PCNA100%表达,其所表示的细胞增殖指数与P53的表达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87,P<0.01及r=0.8696,P<0.01)。结果表明P53的表达与大肠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检测P53与PCNA的表达水平将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治以及分析大肠癌的增殖活性和恶性度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C-erbB-2是大肠癌的癌性标志,有可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讨hMLHI、hMSH2、p53和PCNA在OSCC中的表达关系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巾hMLH1、hMSH2、μ5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4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其中,中一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均高于高分化癌;hMSH2、p53和PCNA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高于无转移者。hMLHI与p53/PCNA表达,hMSH2与p53/PCNA,p53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性。hM—LH1、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4种蛋白有助于判断OS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P53、CyclinE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53和CyclinE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P53和CyclinE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性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0.01;χ^2=40.96,P〈0.01),P53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1)、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P〈0.01)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CyclinE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Ⅰ、Ⅱ、Ⅲ级三组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这显示突变型p53的表达和Cy-clinE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络普及的今天,网络协议也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最常用的协议,究竟他们有什么区别,应用在什么场合,协议之间有什么联系,具体有什么应用,本文就最常见的而且容易混淆的协议P2P、PPP和JXTA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D44v 6、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的关系。通过对113例NSCLC患者CD44v 6、Ki-67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关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CD44v 6的阳性表达率69.03%,Ki-67的阳性表达率61.06%;CD44v 6、Ki-6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转移方式均无显著关系(P0.05),与NSCLC转移相关(P0.05)。其中,CD44v 6阳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76.92%,阴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14.29%;Ki-67阳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71.01%,阴性表达中NSCLC转移发生率36.36%。表明CD44v 6、Ki-67是NSCLC发生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作为一个较好预测其转移扩散能力和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指标,以辅助指导临床对NSCLC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