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铜基体化学镀的前处理或施镀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脱锌现象,这不仅会使镀层的性能变差,而且还会对镀液造成污染,影响镀液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通过酸碱液腐蚀和称重实验,及用量子化学和价键理论两种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已找到有效控制脱锌的方法。实验中选用3种铜含量在60%~70%之间的黄铜合金(其他杂质可忽略不计),分别用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在室温以及弱酸性和弱碱性镀液在85℃进行腐蚀,然后观察有无气泡产生、表面颜色的变化、称重、浓氨水分析腐蚀液中是否存在Cu^2 、对四甲二胺基-二苯甲烷和K3Fe(CN)6定性分析腐蚀液中是否存在Zn^2 以及观察黄铜能否在镀液中自发化学镀镍反应。得到以下结果:(1)黄铜在弱酸弱碱中不易发生脱锌,在强酸强碱溶液中铜锌都能被氧化;(2)黄铜脱锌出现的黑色物质在硫酸中能缓慢溶解,经检测是氧化铜;(3)存在Zn^2 ;(4)无气泡出现;(5)不能自发化学镀镍反应。  相似文献   

2.
首次运用显微喇曼光谱(RM)技术,对山东省蓬莱市登州博物馆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锈蚀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锈蚀产物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蓝铜矿、孔雀石、氯铜矿、副氯铜矿、白铅矿、黄铅矾及方解石。证实该馆多数青铜器上白绿色粉状锈蚀产物为氯铜矿及副氯铜矿的混合物,是引发“青铜病”的重要隐患,所以,对这批青铜器进行科学的保护处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靶点位置、激光功率密度以及缓冲气体对铅黄铜样品中激光诱导击穿谱(LIBS)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环境气体下LIBS信号的时间分辨特性,确定了将LIBS用于铅黄铜合金样品杂质元素定量分析时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实验上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下铅黄铜合金中Ni,Fe两种杂质元素的LIBS分析谱线,在氦气、氩气、空气和真空等4种环境中,测定了Ni,Fe两种杂质元素分析中的LIBS定标曲线,定标曲线的拟合标准偏差在0.02—0.08范围内.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谱 定标曲线 定量分析 铅黄铜合金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古建油饰彩画中绿色颜料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建油饰彩画中颜料成分的分析鉴定是古建维修、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首次系统地分析检测了来自北京、山西、甘肃等中国北方地区的27个古建油饰彩画中的绿色颜料。结果表明,其中15个样品使用了巴黎绿这种含铜、砷的人工合成颜料,其余样品未检测出矿物颜料,显色成分应为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所有分析样品中未检测到古代常用的绿色颜料石绿和氯铜矿的存在。该研究工作开辟了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古建油饰彩画颜料鉴定的新领域,为该类文物分析鉴定、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铋黄铜具有很好的机械加工性能且更为环保,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高重复频率激光剥离-火花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来实现铋黄铜中微量元素的快速和高灵敏分析.实验采用小型化光纤激光器作为剥离光源,采用小型化光纤光谱仪采集光谱,对铋黄铜中的铋、铅和锡三元素开展了定量分析.实验确定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密度分别为7962±300 K和1.049×10–17 cm–3.在该条件下建立了铋、铅和锡三元素的校正曲线,并得到了较好的拟合优度.现有条件下三元素的检测限分别达到了25.5×10–6,64.2×10–6和316.5×10–6.其中锡的检出限较高,与锡的原子谱线强度较弱有关.结果表明,采用小型化的高重复频率激光剥离-火花诱导击穿光谱仪可以实现对铋黄铜中微量元素的便捷和高灵敏分析.  相似文献   

7.
“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拉曼光谱结合X射线衍射物相检测方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春秋中晚期“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陶器表面的红色、黄色和黑色颜料皆保存较好,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别是无机矿物朱砂(HgS)和针铁矿(α-FeO(OH))及炭黑。同时,拉曼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都显示红色颜料朱砂的组成物相单一,不含天然朱砂的伴生矿物石英,且其晶粒尺寸可能在纳米范围,应是由人工合成或经过古人的加工、纯化处理。针铁矿的发现表明春秋时期该矿物己被用作黄色颜料,这是目前己知的针铁矿作为黄颜料使用的最早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拉曼光谱对古青铜矛腐蚀情形的无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显微拉曼光谱对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的古青铜矛进行无损研究 ,可确定其腐蚀产物的成分及在样品上的位置 ,还可帮助分析青铜矛所经历的腐蚀环境。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有 Cu2 O和 Cu CO3.Cu( OH) 2 。本文还辅以电子探针测试 ,对矛尖的抗腐蚀性作了分析研究。与传统的鉴别方法如电镜、X光衍射等分析法相比较 ,拉曼光谱被证实是对金属器物作无损检测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P110钢CO2腐蚀产物膜的XP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确定CO2腐蚀产物膜的组成及不同层次结构中成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P110钢在高温高压腐蚀静态釜中制备CO2腐蚀产物膜,利用SEM观察了腐蚀产物膜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合XRD分析结果,通过XPS研究了两层结构膜的化学组成差异。结果表明,腐蚀产物膜断面呈现双层结构;膜层的主要成分是FeCO3,还有少量的CaCO3和铁的氧化物,但内层CaCO3较多且夹杂着Fe3C和单质Fe,外层氧化物稍多;通过内外层Ca^2+含量差异推断出内层腐蚀膜优先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情况下,利用FTIR光谱仪测得了天然磁几何阻挫材料绿盐铜矿(Atacamite,β-Cu2 (OH)3Cl)的中红外光谱4 000~400 cm-1,同时还通过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获得了它的拉曼光谱4 000~95 cm-1.结合它的晶体结构参数,确认了官能团区4 000~2 500~1 000 cm-1和指纹区1...  相似文献   

11.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_2Zn_2SOD)与苏氨酸钴(Ⅱ)(Co(Thr)_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苏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Co(Thr)_n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们首次发现的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氨基酸等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一种前人未研究过的重要的生化新现象[1]。在此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用ICP,VIS,NMR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又从不同角度拓展研究了Cu2Zn2SOD酶与两类不同化合物,即无机氯化钴(CoCl2)、有机组氨酸钴(Co(Ⅱ)(His)n)的直接相互作用,发现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同样与外加的这两类不同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相应地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还发现Co(Ⅱ)(His)n比CoCl2与酶相互作用更强、更快,Co(Ⅱ)(His)n中的Co(Ⅱ)更易进入酶中,更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胡长奇  张方辉  张静 《发光学报》2012,33(9):939-943
利用蓝光LED芯片激发[Ru(dtb-bpy)3]2+(PF6-)2和YAG混合荧光粉的方法制备了新型白光LED,研究了随着[Ru(dtb-bpy)3]2+(PF6-)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白光LED光谱特性的变化。当[Ru(dtb-bpy)3]2+(PF6-)2的质量分数为1.5%时,白光LED的显色指数达到83.2,效率相对于其含量为0%时下降了约20%。另外,研究了结温对于一体化封装的该新型白光LED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显色LED的结温从30 ℃上升到130 ℃的过程中,芯片的蓝光辐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共降低了27.73%,随之也导致该白光LED总发光强度的衰减,而且其发光效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共衰减了31.76%,但是其显色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对空高光谱观测获取大气CO2柱浓度(大气中CO2的垂直总含量)数据是验证和改进卫星高光谱观测反演CO2浓度的重要数据源之一,而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基于地面光谱观测进行大气CO2柱浓度反演研究的报告。利用光谱分析仪与太阳跟踪仪等构成的地面观测系统在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进行了地对空高光谱观测,基于高光谱观测数据反演了大气CO2柱浓度。在基于1.6 μm大气CO2的光谱吸收特征进行CO2浓度反演过程中,评价分析了观测光谱的波长漂移和气象参数对大气CO2柱浓度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平均大气CO2柱浓度为390.9 μg·mL-1。波长的漂移将会导致反演浓度值整体偏低;波长漂移从-0.012~0.042 nm范围时,将会导致1 μg·mL-1以上的偏差。同时,研究发现光谱透过率在6 357~6 358,6 360~6 361和6 363~6 364 cm-1谱段敏感于气象参数的变化。对比利用与光谱观测同时和非同时观测的气象参数进行的浓度反演结果发现,非同时观测气象参数的利用引起的浓度偏差最小在0.11 μg·mL-1,最大可达4 μg·mL-1;本论文的分析结果对基于光谱反演CO2柱浓度算法的改进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use of in situ time‐resolved dispersive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XAS) to monitor the formation of Cu2(OH)3Cl particles in an aqueous solution is reported. Th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dedicated reaction cell, which enab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u K‐edg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pectroscopy to be followed during mild chemical synthesis. The formed Cu2(OH)3Cl particle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synchrotron‐radiation‐excit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influence of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on the electronic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formed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clearly the formation of Cu2(OH)3Cl, with or without the use of PVP, which presents very similar crystalline structures in the long‐range order. However, depending on the reaction, dramatic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y in situ DXAS in the vicinities of the Cu atoms.  相似文献   

16.
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离子[Cu(A)2]2+(其中A=邻菲络啉(phen),联吡啶(bpy),乙二胺(en))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配合物的存在使DNA碱变性的pH增大,变性后增色效应减小。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Cu(phen)2]2+的加入迅速减弱。在DNA存在下,配离子被猝灭剂[Fe(CN)6]4-的发光猝灭程度减小。进一步研究了配体分子平面的大小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且该作用随配体芳环平面的减小而减弱, 即[Cu(phen)2]2+>[Cu(bpy)2]2+>[Cu(en)2]2+。  相似文献   

17.
苯并咪唑取代胺及其配合物光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阐述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和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与Cu2 的配合物中心原子,并对上述配体及配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研究,从而解释了配合物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主体材料对红色磷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作了结构为ITO/2T-NATA (20 nm)/NPB(60 nm)/Zn(BTZ)2 : Ir(DBQ)2(acac) (80 nm)/Alq3(70 nm)/LiF(1 nm)/Al(200 nm)的红光器件,其中2T-NATA是4,4',4″-tris(N-(2-naphthyl)-N-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NPB是N,N'-di(naphthalen-1-yl)-N,N'-diphenyl-benzidine, Zn(BTZ)2是Bis-(2-(2-hydroxyphenyl) benzothiazole)zinc,Ir(DBQ)2(acac)是iridium complex,Alq3 是tris(8-hydroxyquinolato)aluminum。基于Ir(DBQ)2(acac) 掺杂的Zn(BTZ)2体系的器件给出最高电致发光(EL)性能。结果显示:10%Ir(DBQ)2-(acac) 掺杂Zn(BTZ)2器件的亮度和效率分别为25 000 cd/m2和12 cd/A,其相应的EL峰位于620 nm,色坐标(x=0.63,y=0.37)。由于未使用激子阻挡层,所以,比通常磷光器件的制作工艺简单并且操作过程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8-冠-6与Na2[Cu(i-mnt)2][i-mnt=异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S2CC(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2[Cu(i-mnt)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结构数据a=1.2819(11),b=1.1793(10),c=1.4928(13)nm,β=99.121(16)°,V=2.228(3)nm3,Z=2,Dcaled.=1.369g/cm3,F(000)=958,R1=0.0521,wR2=0.1003.1中的[Cu(i-mnt)2]基团通过配体i-mnt的氮原子与两个[Na(18-C-6)]基团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有M(≥2)个等价的N(≥3)重对称内旋转陀螺的分子,将内旋运动方程解耦,应用无波函数微扰理论,导出内旋转能谱解析式,应用所得结果及扭转频率的光谱数据,确定了(CH3)2O与(CF3)2CO分子的内旋转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