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高兴参加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和大家共同缅怀王仁先生.
我讲两点.
第一点是根据我个人的研究经历.1960 年我还在大学里念书,要学的课程是材料动态力学性质,那个时候,唯一可以找到的一本参考书就是王仁先生组织北大的几位老师翻译的,考尔斯基刚刚出版的《固体中的应力波》,而且这本书也是国际上这个专业当时新出的为数不多的... 相似文献
2.
王仁先生是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教育家,他为我国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将力学与地质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先驱者.
王仁先生的科学研究涉及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里,他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除了科学研究外,王仁先生为我国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学科建设也付出了... 相似文献
3.
以个人体会从几个方面介绍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什么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的重要性;技术科学如何为应用服务;技术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基础知识;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在建立力学研究所中的实践; 最后谈谈关于力学要继续走技术科学道路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力学与实践》编辑部 《力学与实践》2011,33(2):100-100
陆士嘉先生是新中国流体力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旧中国积弱贫穷、落后挨打的年代,
她怀抱科技强国、科技救国的梦想,半工半读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然后毅然选择航空的先行与基础学科------流体力学,远赴重洋,以优异成绩和卓越才华,破除了当时对华人和对女性的双重偏见,获得了现代流体力学大师和奠基者之一的普朗特的赞赏,成为大师唯
一的女研究生和唯一的中国学生;她担任了北航建校筹委会委员,为创建北航做出了贡献;
她以前瞻性的国际眼光,参加了我国第二个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对我国流体力学学科
和航空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她淡泊名利,两次恳请中国科学院从院士候选人中删除她
的名字,恳请北航领导将他的一级教授提名调到二级,在科技和教育界传为佳话;她艰苦朴
素,婉言谢绝学校公车接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乘坐公交车上班,对灾区和有困难的同事慷
慨解囊且不留姓名;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航空和力学的栋梁之材.
本刊特登载陆士嘉先生的学生龙驭球院士、周恒院士、朱自强教授和李素循教授的缅怀先生的文章. 她的这几位学生都已至古稀耄耋之年,成就非凡,遇事淡定,但在纪念会上,他们的声音哽咽了. 师生情深,师恩似海. 从先生鼓励习题的解法立异到讨论学位论文创新,从先生百忙中抽时间辅导学生自学第二外语到推荐学生到海外名家深造,从先生创建北航空气
动力学教研室和研究室到与我国力学科学泰斗钱学森、郭永怀的交往合作,参与制定我国流
体力学学科和航空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从先生不知疲倦地工作到坚辞荣誉和物质利益,无
不感人至深,是我国力学与航空科学发展的珍贵历史资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先生有大德而不说,唯其不说,浩气长存. 相似文献
5.
6.
7.
正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工程师钱令希先生(1916—2009)是我最崇敬的力学界的德高望重的长辈之一.现在我们纪念钱令希先生百年诞辰,就是要传承和发扬钱令希先生在学术和教育道路上的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忠诚教育、提携后进的精神.我国本来没有力学,老一代力学家大多是从原来从事的物理、应用数学和工程领域转过来的.在1949年以前的学生时期,钱令希受的是工程教育.在那个年代重视工程教育是很自然的事.不过他工作 相似文献
8.
9.
10.
2021年1月2日,是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原北京大学力学系系主任、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王仁院士诞辰100周年,谨以此文怀念王仁院士仁厚笃实,辛勤奉献的一生,纪念王仁院士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12月25日是《力学学报》原主编吴承康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吴承康先生(图1)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燃烧学、高温气体动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专家.他在燃烧理论、高速飞行器防热和再入通讯、等离子体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能源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超高速碰撞是指这样一类碰撞: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压强远远大于(弹靶)材料的强度。在超高速碰撞的最初阶段,材料的性态类似于可压缩流体,遵从流体力学定律。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撞击、动能武器对目标的撞击是典型的超高速碰撞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八五”重大基金项目研究进展系列报道前言靳征谟,杨雷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共三个层次.其中重大项目主要针对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跨学... 相似文献
14.
正爆炸力学或称爆炸与冲击动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爆炸的力学效应。爆炸力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起点阶段爆炸瞬间爆炸波的产生与演化问题、中间阶段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或其他类型应力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与演化问题、终点阶段爆炸或冲击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动力学响应问题;其属于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终点弹道学的研究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12月6日,我最敬爱的老师黄克智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回顾我在黄先生培养、教育、指导和引领下走过的60多年,先生热爱祖国、不断进取、坚韧不拔、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1学习黄先生“祖国高于一切”的精神黄先生多次对我们说:“我的青少年是处在祖国惨遭蹂躏的年代,动荡、艰苦、屈辱的生活使我深深懂得, 相似文献
16.
17.
"邂逅一本好书,比爱情更令人陶醉",曾有人这样形容过偶然间与一本好书相遇的可贵. 得一本好书,能够像伴侣一样,终身相伴守护,该是多么浪漫和让人欢愉.有人说,这样的好书有可能在废品收购站获得. 我也想这样的幸运能落到自己的头上,将一本珍书从化浆池的噩运中救出,成就一段佳缘. 于是我路过旧书摊或废品收购站时,就忍不住驻足翻阅,盼望能得一本好书,却多数逃不过空手而归的结局,有时偶有收获,觅得一两本有趣的书,也都是在书店或图书馆容易找到的,自然够不上珍书良缘. 我灰心了,觉得自己的想法就如武侠小说中从天而降的武功秘籍,不过是成年人为己所编织的七彩童话罢了.几年前我又一次路过废品收购站,循例翻翻旧书,还是与以往一样:花花绿绿的菜谱广告、过时的画报杂志、破旧的小说之类. 我又失望了-已经习惯这种失望了. 我正准备离开,忽然几个有强烈吸引力的字映入眼帘:周培源《理论力学》. 周培源先生与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先生被公认是为中国近代力学学科奠基的代表人物,是享誉世界的力学大师,还会写这样一本普通的力学教材吗?我也从没有听说过这样一本教材啊. 我翻开书一看,千真万确:理论力学,周培源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 年12 月出版. 由于年份久远、纸张粗劣,书已经泛黄泛黑,夹在那些装潢考究、印刷精美的"快餐" 出版物中,开始竟没有注意到.仔细端详,这本书保存得十分完整,我想原本书的主人也一定视若珍宝般珍藏了好久,却因为某种原因,无意间将其混入废品中,流落到这个角落. 出于对周培源先生的崇敬和对力学的热爱,认定这本是一本值得我珍藏一生的好书. 于是我便小心翼翼地将它收好,试图高价买下此书,收购站的老板看出我的喜欢,便要免费送我,几次推让,最终我以收购价-5 毛钱,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科学家群体中,有众多的科学家是值得敬重的. 不过要是有人向我提问:你最敬重的科学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周培源先生. 其原因,不仅是我上大学的力学专业是周培源先生所创办,周培源给我们上过基础课理论力学,也不仅是我工作后,许多年是在力学系度过的,经常能够聆听他的教诲,更是近若干年来我逐渐对力学史产生兴趣后,在浏览了许多科学名人传略后,在熟悉了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之后,经过比较和思考得到的结论. 只有跳出一个系,而从近代整个中国的科学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体味出他在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科学家群体中,有众多的科学家是值得敬重的.不过要是有人向我提问:你最敬重的科学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周培源先生.其原因,不仅是我上大学的力学专业是周培源先生所创办,周培源给我们上过基础课理论力学,也不仅是我工作后,许多年是在力学系度过的,经常能够聆听他的教诲,更是近若干年来我逐渐对力学史产生兴趣后,在浏览了许多科学名人传略后,在熟悉了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之后,经过比较和思考得到的结论.只有跳出一个系,而从近代整个中国的科学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体味出他在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其理由可以简要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创建中国的空气动力学专业
我在1954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的飞机设计专业,入学教育既简单又庄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务长屠守锷先生介绍了全系的教学配置,教师情况和高班同学的情况以及上届同学的学习难点等等,屠先生提到当时飞机系只有一位女教授,她曾留学德国并取得优异成绩,她由清华大学航空系并入北航飞机系,是北航建校的元老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关陆士嘉先生的介绍,因为我是女学生,所以对系里唯一的女教授格外关注,那天陆先生并不在场,我第一次看见陆先生是她在系楼的走廊里神态和蔼地与其他老师讲话。后来我听到更多有关她的介绍,知道她是在国难之中留学德国,先攻物理学,后来立志转学航空专业,要为建设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力。她想从师著名的流体力学大师普朗特教授,但普朗特教授之前既未招收过亚裔学生,也从未招收过女性学生,并已宣布不再招收新学生。陆先生请求普朗特教授出题考她,陆先生通过了普朗特教授严格的考试,被普朗特教授收为关门弟子,仅这一点就让我十分敬佩陆先生的学识和勇气。陆先生跟我们说过师出名门只是她人生的一个阶段,她从不细讲期间克服了多少困难,重要的是为了中国的航空工业,她立志学习流体力学专业。陆先生的毕业论文《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中发表的理论结果与别人完成的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得到了普朗特教授的赞赏,她于1942年获得一等哲学博士学位。陆先生提到在德国时作为中国学生她没有机会进实验室工作,她最深刻的体会是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没有实验会让理论缺乏说服力,并且难以付之应用。在航院建院之初就设立了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之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室的建立为开展科研与建设风洞提供了行政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