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互联网+"和制造技术的融合,驱动着产业迅速发展。在"新工科"背景下,本文总结提炼出了"工"型人才概念,提出多循环嵌套式的教育理念,培养兼具专业素质技能、创新探究能力、责任与时代担当的卓越工程人才。并在实践与不断优化中形成了"课堂—实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建设提供专业素质技能过硬、创新探究能力突出、富有责任与时代担当的工程技术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双一流战略对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下,结构力学课程应以实现力学概念的工程价值作为课程教改的终极目的.本文以"感而遂通"为主题,改变课堂教学结论性概念陈述的枯燥乏味模式,在课堂教学形象化和多维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助参与式的实践行为,感知力学知识的本源,让力学知识生动活泼起来,完成力学知识的吸收、理解和思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我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结构、新体系、新质量、新模式的新工科,迫切需要借助国际化加快工程人才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新体系,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国际化联合培养为抓手,深入研究面向新工科建设的"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工科”背景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对“微课-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探索了新模式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设计及教学实践,创新了教学考核方式。采用比较法和问卷调研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微课-参与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大家的实践、创新等能力,符合“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工科"背景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对"微课–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探索了新模式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设计及教学实践,创新了教学考核方式。采用比较法和问卷调研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微课–参与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大家的实践、创新等能力,符合"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土木类和力学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秉承“强基础、重实践、融模拟、促创新”的理念;构建“融工程、融前沿、融思政”的教学资源与内容,夯实学生的力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将抽象的力学概念与三阶递进的课程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课堂,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建立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特点,以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学科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本文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分析了当前培养新型工科人才的背景和迫切性,探讨了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理念的力学示范中心建设思路和内涵,提出了建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途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材料力学案例库建设,以知识点、情景和问题为案例三要素,整合了教师开发、毕业生推荐、在校生选编等案例资源。基于案例库的教学设计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实践意识和安全意识为两翼。教学实施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学科差异,通过课前精选案例、课中互动讨论及课后交流分享,借助互联网技术应用,积极开展"指尖上的力学"教学,促进线上线下资源共享、课内课外师生互动、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深度融合,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材料力学案例库建设,以知识点、情景和问题为案例三要素,整合了教师开发、毕业生推荐、在校生选编等案例资源。基于案例库的教学设计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实践意识和安全意识为两翼。教学实施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学科差异,通过课前精选案例、课中互动讨论及课后交流分享,借助互联网技术应用,积极开展"指尖上的力学"教学,促进线上线下资源共享、课内课外师生互动、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深度融合,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国内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要求同滞后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条件、方法间的矛盾,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托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电阻应变片的接桥方法"实验的具体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促进国内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我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结构、新体系、新质量、新模式的新工科,迫切需要借助国际化加快工程人才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新体系,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国际化联合培养为抓手,深入研究面向新工科建设的"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当前国内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要求同滞后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条件、方法间的矛盾,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托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电阻应变片的接桥方法"实验的具体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促进国内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力学竞赛试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力学建模能力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课程兴趣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通过调整教学例题内容、增加例题的趣味性、强化力学建模训练以及增强定性分析意识,有效解决了力学竞赛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热情,有助于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及其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晓峰  刘全 《力学与实践》2018,40(4):442-445
为提高材料力学教学效果,开展了工程问题导向型材料力学教学法改革与实践。课堂在讲授基本原理基础上,以工程问题为实例重点介绍应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灵活课后作业形式,引导启发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应用所学基本原理探索研究问题,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显著效果,不仅强化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共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和方法是这一理念的重要部分。而要实现从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师教"到主动式的"学生学",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挑战。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以探寻实现"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可行方法。部分学生习惯了"灌输式"教学固然是"学生主动学"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也是教师们应该特别注意改进的。设计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积极性、适当引进"同伴教"以取代全面"灌输式"教学、设计更具挑战性的无标准答案问题等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围绕国内航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2009年创办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迄今已成功举办10届,并探索形成了依托这一"专家型"竞赛的研究生"4C"培养模式。阐述了"4C"模式的内涵,以挑战性专业赛题为牵引,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推动专业课程改革和推动产学研军民融合育人。从紧贴国家需求、培养科学精神、灵活的组织形式和举办专门研讨会等4个方面介绍服务"4C模式"的竞赛组织举措。总结了推进"4C"模式的主要做法和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3S学习模式包括自学(study independently)、研讨(seminar)、科学研究(science research)三部分.本文以突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驱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出发点,以理论力学课程为教学研究平台,开展3S学习模式在理论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介绍了结合理论力学课程的3S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和实施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给出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为推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和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力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总结和分析了实践类课程“力学与实践”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本课程是为上海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旨在为本科生架起力学与实践的桥梁,帮助学生基于所学力学知识,综合应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工程实际中的机构运动和结构振动,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教学实践表明,“力学与实践”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力学与实践》2021,(1):83-83
为了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力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将于2021年5月23日共同主办"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本次竞赛由《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和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协办。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力学创新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将于2019年5月19日共同主办"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本次竞赛由《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和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