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pH3.5~4.7NaAc-HAc的缓冲溶液中,法莫替丁(FMTD)与Pd(Ⅱ)形成五元环螯合阳离子([Pd(FMTD)]2+),再与二氯荧光素(DCF)、二溴荧光素(DBF)、二碘荧光素(DIF)、赤鲜红(ER)、曙红Y(EY)、乙基曙红(EE)等卤代荧光素(HF)反应形成1:1:2的三元离子缔合物([Pd(FMTD)]·(HF)2).[Pd(FMTD)]·(HF)2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进一步聚集形成平均粒径为9nm左右的纳米微粒,此时将引起体系吸收光谱变化、荧光猝灭和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Pd(FMTD)]·(HF)2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76nm(DCF体系)、540nm(DBF体系)、553nm(DIF体系)、560nm(ER体系)、547nm(EY体系)和549nm(EE体系),最大RRS散射波长位于302~361nm,散射增强程度(ΔI)在一定的范围内与FMTD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2.6ng/mL.据此提出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FMTD的分子光谱新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等药物制剂的测定.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和分析化学特性,并结合吸...  相似文献   

2.
在弱酸性缓冲溶液中,乙基曙红(EE)、赤藓红(ET)和荧光桃红(PX)3种卤代荧光素与盐酸西布曲明(SH)形成离子缔合物,导致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和荧光猝灭。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据此建立了以卤代荧光素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SH的新方法。其中ET体系褪色反应灵敏度最高,对SH的线性范围为0.1~4.0μg/mL,检出限为0.06μg/mL;PX-SH体系的荧光猝灭法对SH的线性范围是0.2~4.6μg/mL(λex/λem=540nm/560nm),检出限为0.09μg/mL。讨论了离子缔合反应对荧光及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卤代荧光素荧光猝灭和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pH为5.0-5.4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克林霉素(Clin)与钯(Ⅱ)形成螯合阳离子,它能进一步与二碘荧光素(DIF),赤藓红(Ery),曙红Y(EY)等卤代荧光素类染料反应形成1:1:1的三元离子缔合物,此时将引起吸收光谱变化和荧光猝灭,同时还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钯(Ⅱ)-克林霉素与DIF,Ery和EY形成产物的最大散射波长分别位于285,287,32 1nm处,另外还有些较弱的散射峰存在。散射增强(ΔI)与克林霉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可用于克林霉素的定量测定。对于DIF,Ery和EY体系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25-2.1μg•mL-1和7.8 ng•mL-1,0.053-2.4μg•mL-1和16.0 ng•mL-1;以及0.038-2.4μg•mL-1和11.0 ng•mL-1。本文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基于三元离子缔合物的RRS光谱,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简便快速测定克林霉素的新方法。文中还对离子缔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以及离子缔合物对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pH=6.6 的缓冲介质中, 肾上腺色腙(CBZC)与二氯荧光素(DCF)、二溴荧光素(DBF) 和二碘荧光素(DIF)通过静电引力、芳基堆积作用和范德华力形成摩尔比为2: 1的复合物, 引起上述二卤代荧光素的荧光发生猝灭, 最大猝灭波长分别位于533, 536和560 nm. 其荧光猝灭值(ΔF)在一定范围内与肾上腺色腙浓度成正比, 荧光猝灭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对CBZC的检出限分别为3.3 ng/mL(CBZC-DCF体系), 5.7 ng/mL(CBZC-DBF体系)和129.6 ng/mL(CBZC-DIF体系).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荧光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CBZC的血药和尿药浓度的快速检测. 从温度的影响、荧光寿命以及Stern-Volmer图判断该反应为静态猝灭反应.  相似文献   

5.
当Pd(Ⅱ)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及苯丙氨酸(Phe)等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时,能观察到3种氨基酸的荧光均发生猝灭.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以及猝灭常数Ksv,可以判定荧光猝灭作用是由于Pd(Ⅱ)与上述氨基酸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 并认为在一定浓度的Cl-存在下,Pd(Ⅱ)与氨基酸分别以N, N配位和N, O配位形成以下混配型三元配合物Pd(HR)Cl2 (Trp和Phe体系)和Pd(H2R)Cl2(Tyr体系),并推测了配合物相应的结构. 该荧光猝灭体系不仅可用于研究钯(Ⅱ)与上述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也可成为以氨基酸(特别是Trp)作探针高灵敏荧光猝灭法测定钯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pH值为4.2~4.4的HAc-NaAc介质中,盐酸吗啉胍(ABOB)与Pd(Ⅱ)反应形成螯合阳离子[Pd(ABOB)2]2+,它能进一步与曙红Y(EY)、赤藓红(Ery)和二溴荧光素(DBF)阴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此时将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 盐酸吗啉胍与Pd(Ⅱ)和3种染料反应后的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RRS波长位于315 nm附近。 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增强(ΔI)与ABOB浓度成正比,EY、Ery和DBF这3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10-6~1.2×10-6 g/mL、0.23×10-6~2.3×10-6 g/mL和0.24×10-6~1.5×10-6 g/mL。 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ABOB的检出限依次为0.003 6×10-6、0.070×10-6和0.025×10-6 g/mL,其中以EY体系灵敏度最高,其次是DBF和Ery。 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以EY体系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据此建立以曙红Y作探针,用RRS技术快速、简便,高灵敏测定ABOB的新方法。 文中还对离子缔合物的形成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酸性条件下,抗坏血酸(AA)与亚甲基蓝(MB)形成不发荧光的离子缔合物.在pH4.0时,加入适量β-环糊精(β-CD),MB由于和β-CD形成包合物而使其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导致荧光猝灭值△F随抗坏血酸的加入上升为原来的近3倍,从而提出了一种增敏亚甲蓝荧光猝灭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该体系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660 ...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发现当CSAA单体与曙红Y形成离子缔合物时,荧光发生猝灭,而CSAA胶束与曙红Y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荧光猝灭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不同的CSAA,其检测限在6.6~12.0ng/mL之间,可用于痕量CSAA的测定.此外,荧光猝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适宜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曙红Y(EY)是一种荧光染料, 它具有强的荧光, 而普罗帕酮(PPF)也是一种荧光物质. 在pH 2.5~3.8的酸性溶液中, EY的最大发射波长(λem)位于549 nm, PPF的λem则在419 nm处, 两者的荧光光谱相距较远而能很好地分开. 当PPF与EY反应形成复合物时, 观察到两者的荧光均发生猝灭, 因此这是一种双荧光猝灭的反应体系. 当用EY作探针测定PPF时, 检出限(3σ)为9.4 ng/mL|反之当用PPF作探针测定EY时, 检出限为259.7 ng/mL, 前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后者灵敏度较低, 因此方法更适合于对痕量PPF的定量测定. 研究了荧光猝灭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和分析化学特性, 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两者通过静电引力、疏水作用、芳基堆积作用和氢键作用而形成1∶1的复合物. 荧光猝灭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 因此以EY作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PPF为例, 考察了方法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曙红Y的荧光反应, 发现当CSAA单体与曙红Y形成离子缔合物时, 荧光发生猝灭, 而CSAA胶束与曙红Y作用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荧光猝灭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对于不同的CSAA, 其检测限在6.6-12.0ng/mL之间, 可用于痕量CSAA的测定。此外, 荧光猝灭和新荧光的产生也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荧光染料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还研究了反应体系的荧光特征、适宜条件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用共振瑞利散射(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RRS)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博莱霉素(bleomycinA2,BLMA2)-Cu(Ⅱ)配合物的形成及其与DNA的反应.在水溶液中,BLMA2和Cu(Ⅱ)能形成1:1的配合物,产生新的吸收光谱,并能观察到BLMA2的荧光猝灭.该配合物能与DNA作用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引起RRS的显著增强.讨论了BLMA2-Cu(Ⅱ)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对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博莱霉素荧光猝灭的类型,并建立了一种用BLMA2-Cu(Ⅱ)配合物作探针RRS法测定DNA的高灵敏度、简单、快捷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3σ)分别为7.2ng·mL-1(ctDNA)、7.1ng·mL-1(sDNA)、18ng·mL-1(hsDNA),能用于痕量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pH值3.4~3.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甲苯咪唑(MBZ)与曙红Y(EY)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不仅导致荧光光谱的猝灭,还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26 nm处。 荧光猝灭法、RRS法、FD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32.31、7.24和11.65 μg/L,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 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 该方法用于甲苯咪唑片剂以及尿样中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稀土离子对竹红菌甲素激发态的猝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稀土离子对竹红菌甲素(HA)荧光的猝灭过程。证明稀土离子可有效地猝灭HA的瞬发荧光,却不影响瞬发荧光的寿命,在吸收光谱中检测到基态配合物的生成,故具有静态猝灭的特性;稀土离子猝灭HA的延迟荧光也很有效,并表现出动态猝灭的性质;胶束的隔离化作用明显减少了稀土离子对HA荧光的猝灭,表现出胶束对HA激发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钯(Ⅱ)离子与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希俊  黄艳  王邃 《分析化学》2005,33(1):60-62
在 0. 1mol/L醋酸 醋酸钠缓冲体系(pH=5. 0)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Pd(Ⅱ)与人血丙种球蛋白(GammaSeroglobulinumHumanum,简称GSH)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实验条件对GSH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发现Pd(Ⅱ)对GSH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并结合吸收光谱探讨了Pd(Ⅱ)对GSH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得出了其结合常数(K=1. 37×105L/mol)和结合位点数(n=1. 01),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Pd(Ⅱ)对GSH的构象的影响,与吸收光谱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荧光素染料与富马酸酮替芬的光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弱酸性缓冲介质中,富马酸酮替芬和某些卤代荧光素类染料(曙红Y、荧光桃红和曙红B)借助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光散射光谱、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变化。实验表明,曙红Y体系灵敏度最高。对曙红Y、荧光桃红和曙红B体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12~8.4μg/mL、0.24~8.4μg/mL和0.18~6.0μg/mL,检测限分别为12.72 ng/mL、12.52μg/mL和18.21μg/mL。方法已用于分析富马酸酮替芬片剂、血清及尿样。  相似文献   

16.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槲皮素-铝配合物(Que-Al),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运用荧光光谱探讨了Que-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求得了结合常数KA和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Que-Al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动态猝灭;Que-Al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荧光光度法,吸收光谱法和共振光散射光谱法研究了钇(Y3+)-姜黄素(CU)-色氨酸(Trp)-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体系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能猝灭Y3+-Trp-SDBS体系的荧光强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的浓度在73.68~442.1,0.074~5.3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185μg.mL-1,据此建立了姜黄素的测定方法,并且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中。机理研究表明,Y3+-Trp-SDBS体系中的Y3+与姜黄素结合形成缔合物,拉近了Trp与姜黄素之间的距离,Trp通过分子间能量转移将所吸收能量转移到CU上,使体系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8.
罗丹明6G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钌的三元络合物荧光分析法报道较少,S.Jaya曾报道基于Ru-SCN--罗丹明6G三元络合物体系分析钌的分光光度法,罗丹明6G(简称R)染料分子中苯环之间有附加的氧桥,分子结构牢固,吸收光能不易失去,故产生荧光,钌(Ⅲ)与硫氰酸根形成的络阴离子与R的阳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Ru(SCN)6R3,使罗丹明6G荧光猝灭,其猝灭值随钌的含量而增高,据此现象拟定了测定钌的方法,灵敏度较分光光度法提高20倍。  相似文献   

19.
傅生会  刘健  刘绍璞 《应用化学》2014,31(7):865-870
在pH值2.09~5.02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头孢曲松钠(CTRX)与吖黄素(AF)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吖黄素溶液荧光猝灭。 当分别于最大激发和最大发射(λex/λem)266 nm/506 nm进行测量时,荧光猝灭值(ΔF)与CTRX浓度在一定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该方法灵敏度高,测定CTRX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56~5.0 mg/L和0.016 mg/L。 研究了体系的荧光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组成,基于离子缔合物反应,发展了测定CTRX的高灵敏、简便和快速的新方法,用于血清和尿液中CTRX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pH 2.1~4.1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头孢噻肟钠(CFTM)与吖黄素(AF)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吖黄素溶液荧光猝灭。当分别于最大激发和最大发射波长(λex/λem=266 nm/506 nm)进行测量时,荧光猝灭值(ΔF)与CFTM浓度在一定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测定CFTM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7~5.0 mg/L和0.021 mg/L。考察了体系的荧光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讨论了离子缔合物的组成。基于离子缔合反应,发展了测定CFTM的高灵敏、简便、快速的新方法,将其用于血清和尿液中CFTM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