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玉娥  关亚风 《色谱》1997,15(2):106-109
在石英单晶表面制成短形截面的毛细管柱上进行了电泳实验。由于矩形柱比国形住有更大散热侧面积且石英单晶的导热性能远远优于熔融石英,所以可施加较高的场强,不仅提高了住效,而且缩短了分离时间。两个相交的通道之间形成自然连接,可实现二维分离,并消除了死体积。  相似文献   

2.
孙玉娥  关亚风 《分析化学》1997,25(7):745-749
在石英单晶表面制成矩矩截面毛细管柱中进行电泳实验。由于矩形柱比圆形柱有更大散热侧面积且石英单晶的导热性能远无于熔融石英,所以可施加较高的场强,不仅提高了柱效,而且缩矩了分离时间。两相交的通道之间形成自然连接,可实现二维分离,并消除死体积。  相似文献   

3.
糖类的毛细管电泳及芯片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秀丽  林炳承 《色谱》2001,19(4):309-313
 糖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多方面的作用。糖研究的复杂性在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高效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分析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糖的研究。芯片毛细管电泳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技术 ,并已经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就各种糖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的分析策略、检测条件及糖类化合物的芯片毛细管电泳进行了阐述 ,共 4 8篇。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接口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爽  徐韶瑛  张祥民 《分析化学》2000,28(12):1467-1471
对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的动态脉冲接触式接口系统进行了最优化研究。讨论了它的设计原理,优化了操作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利用这种接口,使样品在第二维的进样浓度达到第一维流出浓度的81%,100次连续进样峰高及迁移时间的RSD平均值分别为3.0%、1.8%,进样时间也得以缩短,并对甘草的水提取物实现了高效二维分离。,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区带电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义  竺安 《色谱》1990,8(3):154-158
一、历史与现状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或高效毛细管电泳(RPCE)是继色谱之后的又一高效快速分析方法,近年来发展极快(图1)。CZE的研究热潮正在英国掀起,并向其他国家扩展。CZE是第六届国际等速电泳会议的主题之一,在88年的Pitts-burg会上受到高度重视。其首届专题国际会议也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坛  梁冰  欧庆瑜 《色谱》2000,18(2):115-119
 评述了毛细管电泳中提高被分析物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样品预浓缩技术 ,它包括电堆集富集、场放大进样、等速电泳等 8种技术。共 67篇。  相似文献   

7.
亲和毛细管电泳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王清刚  罗国安 《分析化学》1997,25(11):1348-1354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与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双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和芯片毛细管电泳的3种双检测技术,包括荧光-散射等光学双检测技术、安培-非接触电导等电化学双检测技术和荧光-非接触电导等光电联用双检测技术.介绍了3种双检测方法的仪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并展望了双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引用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9.
高效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邓延倬  于沛 《分析化学》1992,20(10):1214-1221
  相似文献   

10.
新型安培检测毛细管电泳微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友谊  吴明嘉 《分析化学》2001,29(2):138-141
将电极、6cm分离毛细管、缓冲池、检测池集成于8.4×5.0cm有机玻璃片上,制作了一个毛细管电泳微系统。以碳纤维微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柱端检测了1×10-4mol/L多巴胺(DA),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检测限3.6×10-8 mol/L,线性范围5×10-7~1×10-4mol/L,并在该系统上分离了邻苯二酚(CA)和多巴胺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1.
高速毛细管电泳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冰仪  莫金垣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2):104-109,115
高速毛细管电泳技术(HSCE)的特点在于通过增大分离高压和缩短毛细管,将分析速度提高到几秒至几分钟内;近几年HSCE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高速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理论、进样方法、检测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非水溶液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荣英  辛慧君 《分析化学》1997,25(10):1228-1231
评述了非水溶液毛细管电泳的应用及发展,对非水溶液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情况作了简要叙述,有机试剂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加入,扩大了分析物质的范围,以纯有机试剂作电泳介质,具有许多水溶液毛细管电不能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离子电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宋立国  欧庆瑜  俞惟乐 《色谱》1996,14(2):98-101
Capillary ion electrophoresis (CIE) was reviewed with 72 references. It is firstly compared with ion chromatography(IC). Then detection method,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anions and cations were guidelined. Determination of ions in various samples was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的发展及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免疫分析技术,较常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多的优越性。本文对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作了总结,并对其发展的动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单分子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室温下液流中的单分子光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以及它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做了综述。重点强调了毛细管电泳与单分子检测相结合-单分子毛细管电泳在分析科学中战略上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单分子光学检测技术为特征的单分子毛细管电泳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3-苯基乳酸的手性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茂  李从发  刘四新  陈利梅 《色谱》2004,22(3):281-283
考察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pH、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3-苯基乳酸手性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技术,以0.03 mol/L的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0.1 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pH 5.5)为电泳缓冲溶液,26 kV的分离电压,在25 ℃下可使3-苯基乳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1。  相似文献   

17.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1):2345-2357
Abstract

Method valid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s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tic (CE) methodologies. In spite of the advanced CE equipment available, this technique is still suffering with the problem of reproducibility due to certain nonconstant operational paramet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actors and reasons for nonreproducibility in CE methodologies, which include buffers, capillary, modes of injections, and applied voltage. Suggestions have also been presented to achieve maximum reproducibility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CE)及芯片毛细管电泳(MCE)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C4D)的研究状况;并分别对其装置、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8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