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盐酸处理γ-Al2O3对Al2O3的表面性质以及对Pt/Al2O3的表面性质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处理的γ-Al2O3酸中心(强酸和弱酸中心)数目增加,Pt在Al2O3表面的表观分散度或Pt的低温活性中心数增加,与此同时,Pt的高温活性中心数也增多,从而使Pt/Al2O3的氢解、异构化和脱氢环化活性都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EPMA、XPS和FTIR等物理方法,研究了浸渍K2O以后的γ-Al2O3的表面组成、表面羟基性质、表面酸碱性以及表面各元素电子结合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γ-Al2O3经K2O修饰以后,表面K/Al比大于本体K/Al比,K2O富集在γ-Al2O3的表面上;K2O在表面上起到了抑制酸性,增强碱性包括羟基碱性的作用;表面碱性中心种类增多、碱性增强、分布增宽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氧的电负性增强和铝在一定程度上的还原。  相似文献   

3.
利用TPR、H_2-TPD技术,考察了氢气氛下的Pt-Mo/Al_2O_3和Pt-Co-Mo/Al_2O_3催化体系中物种和电荷交换的现象和规律,揭示了Pt和Co在表面Mo物种还原过程中助剂作用的本质.Pt-Mo/Al_2O_3的TPR、H_2-TPD结果证明,由于微量Pt参与了表面Mo物种还原时的物种和电子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其还原温度.Rt-Mo/Al_2O_3在氢还原过程中,氢和Mo容易形成载有活动氢的氢物种,并储存在催化剂表面,这种活动氢在Ar中,甚至Ar-H2混合气中可以释放出来。Pt-Co-Mo/Al2O3的研究结果表明,Co可以进一步促进Mo的还原.在样品预还原过程中,氢和Co可以形成氢物种,其上的氢具有更强的可动性,很容易溢流到Mo物种的边上促进其还原.根据以上规律可以推测,加氢脱硫催化剂中Co和贵金属的作用是使催化剂更容易形成低价的配位不饱和的钼中心,也就是HDS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4.
通过脉冲微型反应催化色谱装置,考察了正己烷在Pt/Al2O3和Pt-Dy/Al2O3催化剂上的转化反应;用TPD、TPR和HOT技术研究了Pt-Dy/Al2O3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Dy和Pt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发生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但Dy的掺入未改变Pt/Al2O3催化剂表面固有的吸附中心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TPD-MS、TPR等方法研究了Ag/γ-Al_2O_3催化剂的氧脱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Ag/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银物相由Ag0和Ag+(Ag2O)组成,其中Ag+所占比例随负载量增加而减少。Ag/γ-Al_2O_3催化剂有三个脱氧峰,并且随着Ag负载量的增加,脱氧峰从高温向低温依次出现。低温脱氧峰(370℃)归属为结晶态Ag2O的分解,高温脱氧峰(650和80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并且与Al_2O_3发生相互作用的Ag_2O的分解。TPR有三个还原峰;高温峰(230℃)为结晶态Ag_2O的还原,低温峰(100和12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的Ag_2O的还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t/Al2O3和Pt/CeO2/Al2O3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Pt/CeO2/Al2O3显示了比Pt/Al2O3更高的甲烷转化率和合成气选择性。用H2TPR,H2TPD,SEM和XRD等手段和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CeO2与Pt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SMSI),这种作用促进了Pt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抑制了Pt在催化剂表面的迁移,大大降低了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完全燃烧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部分氧化活性和选择性,避免了因催化剂床层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或失活,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在反应过程中,CeO2通过促进水蒸气变换反应(WGSR)的进行使反应体系迅速达到平衡,提高了催化剂对H2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改性γ—Al2O3载体上钴和钼的分散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RD、BET磁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在磷或钾改性的γ-Al2O3上钴和钼的存在形态,在Co-Mo/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γ-Al2O3的改性处理对钴和钼的分散程度有显著影响.用磷酸处理γ-Al2O3载体时,由于载体的表面形成了类似AlPO4式的结构,从而抑制了Mo-O-Al的生成,使钼以MoO3的形式存在.而在此载体上,弱碱性的钴则与磷酸在γ-Al2O3表面形成了类似磷酸钴式的结构,达到了较均匀的分散.用碳酸钾处理γ-Al2O3载体时,载体表面的强碱性抑制了钴的分散,使之形成了较大的Co3O4晶粒.相反,钼的分散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应用X射线衍射(XRD)、酸碱滴定,激光拉曼(LRS)和紫外漫反射(UV-DRS)等方法对磷钨酸(PW_(12))与γ-Al_2O_3的相互作用及其在γ-Al_2O_3上的铺展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层铺展时,磷钨酸与γ-Al_2O_3存在不可逆的强相互作用,但其Keggin结构仍保持稳定,随负载量的增加,PW_(12)在γ-Al_2O_3表面上依次以单层,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形式铺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NO_x储存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样品中Ba物种是以BaAl2O4和BaCO3两种混合物相的形式存在,且伴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和Ba含量的降低,BaAl2O4物相的分散度变高,NO_x储存活性也随之提高,这表明BaAl2O4相的分散度与样品的NO_x储存性能密切相关,小颗粒的BaAl2O4相是NO_x的主要储存活性中心.在样品中,Pt物种以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其Pt—Pt壳层配位数较标样Pt粉有显著下降,Pt—Pt键长变短,出现了纳米收缩现象.高分散的小颗粒金属Pt原于簇为捕获和氧化NO_x的主要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0.
程时标  李凤仪 《分子催化》1996,10(5):333-338
通过脉冲微型反应催化色谱装置,考察了正己烷在Pt/Al2O3和Pt-Dy/Al2O3催化剂上的转化反应:用TPD、TPR和HOT技术研究了Pt-Dy/Al2O3催化剂的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2/γ-Al2O3,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或CoO-MoO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或Co-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覆盖在γ-Al2O3上的TiO2能减弱MoO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改善Mo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促进MoO3的还原。适量CoO助剂的加入能促进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12.
采用γ-Al_2O_3为载体,以硝酸镍、硝酸镁和稀土硝酸盐为原料,按常规浸渍法制备镍负载型催化剂,其中Ni含量为9.17%,助剂RE_2O_3和Mg含量分别为5.18%和1.80%,该催化剂简称为N-5-RM。催化反应评价采用双套管石英反应器,在多功能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以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探针反应,采用连续反应法评价催化剂性能。以反应尾气中合成气摩尔百分数表征催化剂活性。采用理光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催化剂晶相。实验发现,催化剂长期使用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活性中心Ni ̄0与载体Al_2O_3间形成难还原的NiAl_2O_4物种,以及活性中心Ni ̄0聚集形成晶相,从而降低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数。TPR结果指出,NiAl_2O_4物种在高温下通氢气可以得到充分还原。然而,此时催化剂活性仍明显低于新鲜催化剂活性。XRD结果表明,此时催化剂存在很强的Ni ̄0衍射峰,说明尽管高温还原已使形成NiAl_2O_4的Ni ̄(2+)还原为Ni ̄0,但高温还原又进一步使活性Ni ̄0聚集成晶相,因而降低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数。这说明,对NiAl_2O_4的活化仅通过常规高温还原是不够的。20%过氧化氢水溶液(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3.
WO_3在TiO_2/γ-Al_2O_3和在TiO_2/SiO_2复合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和最大分散量邓存,陈巧平(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宁德352100)刘英骏(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关键词WO_3/(TiO_2/γ-Al_2O_3)催化...  相似文献   

14.
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及TPR、TPD、XRD、XPS、TEM等技术考察了因热处理温度不同而具有不同Ni-γ-Al_2O_3间相互作用的Ni/γ-Al_2O_3催化剂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活性、还原性能、吸附性能、表面化学形态和抗积炭性能等。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的催化剂具有易于还原、低温活性较高和抗积炭性能差的特性,经高温热处理的催化剂,由于Ni-γ-Al_2O_3间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催化剂表面几乎全部形成了难以还原的“NiAl_2O_3”表面尖晶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但却使其抗积炭性能大为改观,尤其在反应温度大于750℃时,还可表现出与低温热处理催化剂趋于等同的高活性,实验中还观察到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主要以空心炭丝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制得的Mo/Al2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程度地受制备方法的影响.TPR、XRD、LRS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氧化铝载体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使用均有利于Mo在Al2O3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16.
用CO吸附微量量热法系统地研究了γ-Al2O3负载的Pt,Pd,Rh及Pt-Sn,Pt-Fe等贵金属催化剂,结果表明,Pt/γ-Al2O3,Pd/γ-Al2O3,Rh/γ-Al2O3贵金属催化剂上CO的微分吸附热能覆盖度的函数非常相似,其初始微分吸附热均约为120kJ/mol,随着CO覆盖度的增加,CO的微分吸附热逐渐降低,Pt/γ-Al2O3催化剂上CO吸附位数目对CO微分吸附热不同区间的分布非  相似文献   

17.
CoMo/Al_2O_3和CoMo/TiO_2-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CoMo/Al2O3和CoMo/TiO2-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并用LRS,XRD和TPS等方法表征其表面相结构和硫化行为.结果表明,以TiO2-Al2O3为担体的Mo和CoMo催化剂的活性均比相应的Al2O3为担体的高;少量Co,Ni助剂的引入可显著提高MoO3在担体上的分散度和改进催化剂的活性;Co助剂还有降低Mo物种硫化温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氟硅酸铵处理对γ-Al2O3负载NiW催化剂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IR,XPS,TPR,NO和CO2吸附及脉冲微反等技术研究了氟硅酸铵处理前后β-Al2O3及负载NiW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探讨了其改性机理地催化剂活性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氟硅酸铵处理后,γ-Al2O3表面的不饱和四面体空位及其四配位Al^3+上的强碱性羟基均明显减少,改变了γ-Al2O3表面的酸碱性和Ni^2+在γ-Al2O3表面的分布,使NiO倾向分布于γ-Al2O3的八面体空位,过量的氟硅  相似文献   

19.
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及曲线拟合手段对硫化态K-MoO_3/Al_2O_3合成醇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负载量及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催化剂表面的S、Mo组分的物种形式及各物种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及表面不同组分的相对组成。结果表明,根据其电子结合能变化,S组分可区分为SO_4 ̄(2-)、SO_3、S ̄0、S_2 ̄(2-)、MoS_2、MoS_(2-x)等六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组分可区分为Mo ̄(6+)、Mo ̄(5+)、MoS_(2+x)、MOS_2、MOS_(2-x)等五种存在形式不同的物种。MoO_3/Al_2O_3.重量比为0.03的样品,Mo组分硫化还原不完全,表面S、Mo组分均以多种物种形式并存,MoO_3/Al_2O_3比增加至0.08和0.24后,表面S、Mo组分中MOS_2物种形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样品的硫化还原也较彻底,但负载量增加至MoO_3/Al_2O_3比为0.35后,表面存在较多的S ̄(6+)物种和Mo ̄(6+)、Mo(5+)物种,同时K组分在表面富集。对MoO_3/Al_2O_3比为0.24,样品硫化前不同条件预处理的研究表明,该样品与水蒸汽接触对其表面结构影响很大,与水蒸汽接触后再硫化,其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ESR谱和XPS谱对这类催化剂作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经Al ̄(3+)掺杂的ZnO-Al_2O_3体系上,观测到g=1.9606±0.0002,△H_(pp)=(2.8±0.1)×10 ̄(-4)T的顺磁信号,该信号强度(以自旋数/克表示)随ZnO中Al_2O_3掺杂量增加而增长;当Al/Zn达2/100(原子比)时,逐渐趋于平稳。相关体系的ESR和XAES比较研究结果排除了该顺磁信号系产生于顺磁氧物种(诸如,O_2-、O-或O_3-)或Zn+的可能性,而有利于关于三价金属离子(AL ̄(3+))掺杂在ZnO晶格中诱导生成正一价缺位的推断。这类Shottky缺位在催化剂表面富集,有利于表面Cu ̄+物种的稳定,从而促进了CO加氢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