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移相干涉术的一种新算法:重叠四步平均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朱日宏  陈进榜 《光学学报》1994,14(12):288-1293
提出了一种能大大地减小由于移相器的位移误差而引起相位复原误差的新方法,即重叠四步平均法(Overlapping Averaging 4-Frame (OAF) Algorithm)。给出了这种方法的盯们复原精度与移相器的位移误差之间的关系式,从关系式中可见,OAF算法大大地减小由于移相器的位移误差而引起相位复原误差,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各种算法的相位复原精度与移相器的位移误差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  相似文献   

2.
移相干涉测量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移相式数字干涉仪在光学元件测量中的应用有全面了解,介绍了移相干涉术的基本原理。结合激光数字波面干涉仪,阐述移相干涉术的四步重叠平均算法、压电晶体移相器(PZT)的结构、3 PZT的组合方法、移相器的标定误差和非线性误差的校正方法、波面相位解包的自适应种子算法、波面相位的评价指标等内容。结合移相数字波面干涉仪,叙述了移相干涉测量技术在普通光学元件、红外光学元件、大口径光学元件、非球面光学元件等测量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明确指出光干涉技术正沿着高相位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宽波段和瞬态高速测量的方向发展,并将会在瞬态波前测量、微机械的微结构动态分析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讨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简谐振动合成问题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利用旋转矢量法来合成多个简谐振动问题。通过研究,N个简谐振动合成的合振动振幅取最小值时,其闭合多边形的形状个数是N-1,N取偶数时,存在两矢量相位相反合成矢量后为零,不存在闭合多边形的情况;若N取奇数时,多个矢量合成后不存在为零的情况。对多个矢量合成问题的讨论,能够进一步了解振动合成的理论和规律,理清对简谐振动合成问题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求解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问题中,初相位的确定方法.理论分析了解析法配合零点法、旋转矢量法、曲线作图法计算初相位的必要性和具体过程,并结合实例说明了求解方法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5.
相位加权的矢量全聚焦超声阵列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矢量全聚焦成像仅利用检测信号的幅值信息,其成像质量受噪声、栅瓣和旁瓣等的影响大。综合利用检测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本文提出两种相位加权的矢量全聚焦成像方法。首先,对全矩阵数据的相位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出两种相位特征参数:相位一致因子(Phase Coherence Factor:PCF)和极性一致因子(Sign Coherence Factor:SCF);然后,将全阵列划分为若干子阵列,分别利用两种相位特征参数对各个子阵列的成像幅值进行加权,求取加权幅值特征向量;最后,对所有子阵列的加权特征向量进行合成,得到两种加权的矢量全聚焦成像,并从中提取出裂纹方向及尺寸等特征信息。将三种矢量全聚焦成像方法应用于不同缺陷检测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以实现缺陷方向识别与长度定量测量;但相位加权矢量全聚焦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矢量全聚焦成像结果,其成像信噪比及分辨率更高,缺陷角度及长度测量结果更准确。本文研究工作为缺陷无损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钟选明  张东民  廖成  杜振  熊洁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5):053006-1-053006-6
为了满足在隧道环境中实现高速率、高质量无线通信的迫切需求,研究了适用于隧道环境的高增益天线,提出了利用二元相控阵天线系统提高隧道内信号传输质量的新方法。相控阵天线系统由两个高增益天线单元及一个移相器组成,通过移相器调整其中一个天线单元的相位,使隧道内合成电场的最小值幅值达到最大,提升信号的平均场强。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个天线发射信号相比,在3000 m隧道轴向传播范围内,相控阵天线系统发射信号合成电场的最低电平最少提升了19.6 dB;与两个天线同时发射信号相比,最低电平最少提升了12.4 dB,取得较好分集优化效果,消除多径效应导致的深度衰落,解决了隧道环境中存在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相控阵天线中基于光纤的微波光子移相器原理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型方案,通过引入可调分光器和保偏光纤来精确控制相移,降低了移相器的复杂性和相干干涉损耗,增强了移相器的可控性。研究了分光系数和频率对信号相位和幅度的影响,实现了超过140的移相,并可通过功率放大器来补偿信号幅度损失  相似文献   

8.
干涉仪移相器相位移π/2标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煜  陈进榜  朱日宏  陈磊  肖玉玲 《光子学报》1999,28(10):951-954
干涉仪移相器的相位标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相干涉仪的测量精度。本文是用傅里叶变换的原理,测量出推动移相器移动的压电陶瓷堆(PZT)的微位移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空域滤波法得到干涉因光强分布,并判断其移相误差从而校正移相器步进π/2的方法。本文组建了一套数字平面干涉仪,对干涉仪移相器进行实验,在5步法情况下其移相误差在0.5%以下。  相似文献   

9.
演示互相垂直的同频振动时,如果采用两个频源,由于不同频源的频率和初相位相互独立,难以获得稳定的图像.较好的办法是采用一个频源,通过相移后跟未相移的频源合成.这样可得到稳定的合成图像,并且便于研究位相差和合成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下面介绍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移相器电路及原理. 移相器的电路如图1.U2与U1的位相相反,而U4与U1的位相相同,故U2与U4的位相相反.假如 显然加在电容C和电位器R两端的信号电压为2U1.根据电阻和电容上的电压住相差为 /2的特点,画出电压矢量图,如图2所示,因为直径上的圆周角等于 /2,所以A点位于以地点为圆…  相似文献   

10.
在移相干涉测量中存在着移相器的移相误差,这对测量结果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消除移相器线性误差的五帧算法,使用该算法对五帧干涉图像进行处理。使用MATLAB软件针对移相干涉测量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相位提取过程中可以消除移相器的线性误差因子,并对于常见的高斯噪声影响不敏感,从而提高了表面形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相移测量技术中相移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华  张弛  任雅萍  谭玉山 《应用光学》1998,19(6):34-37,33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相移测量技术的相移器。该相移器由计算机通过D/A接口板自动控制输出电压幅度,其电路采用闭环控制,位移由压电晶体产生,具有很高的电压稳定度(01%)和较小的相移误差(小于3°)。描述相移器的结构、驱动源工作原理及相移器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白维达  江涛  熊正锋  蒋自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5):053002-1-053002-4
倒相开关是能量倍增器法(SLED)脉冲压缩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它的倒相精度和开关速度对脉冲压缩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波段的精度可调、响应迅速的微带反射式倒相开关,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电路结构设计和仿真研究。对倒相开关的反射终端进行了改进设计,利用一个变容二极管来代替传统的并联枝节电路,通过调节变容二极管的偏置电压改变反射终端的反射系数,从而实现对倒相相位的精确调节。仿真结果表明,倒相开关响应时间约4 ns,且通过调节变容二极管偏置电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倒相精度。  相似文献   

13.
3dB定向耦合器在组成微波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带有3dB向耦合器的微波器件是移相器、衰减器和能量倍增器等, 3dB定向耦合器的性能参数对上述器件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对原有S-band 3dB定向耦合器模拟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不同组数据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此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 重新设计后的3dB定向耦合器不仅简化了加工工艺, 而且驻波比、不平衡度、隔离度都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将新设计的定向耦合器应用到移相器中, 通过对新老移相器的模拟和测试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到移相器的各项指标均比原来有所提高, 而这也是以往移相器所无法达到的新指标. 对新加工的移相器试验件的测试数据表明, 实验测试和模拟计算的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对射频信号进行连续相位调制,设计了Ka波段新型小型化的模拟电调移相器,该电路基于90°分支线电桥与并联结构变容二极管实现电路大范围移相,利用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实现电路匹配及阻抗变换,通过并联补偿电阻平衡其插入损耗波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该移相器在29~31GHz频段范围内,可获得180°左右的相移量,插入损耗优于6.5dB,插入损耗波动在1dB内,相移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5.
朱纪忠  陈若雷  陆忠 《应用光学》2007,28(3):354-357
讨论了低压微位移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在光电轮廓仪上的运用。采用低压驱动电路驱动压电陶瓷相移器对参考光束进行相移,从而使仪器质量减轻、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在运用该电路时,为了解决压电陶瓷低电压区非线性误差大的问题,用PC计算机控制压电陶瓷上所加电压的电压值,由摄像头摄取图像并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隔,然后由PC计算机修改压电陶瓷上所加的电压值,直至干涉条纹相位差达到要求值。该方法的优点是:可消除压电陶瓷低压区的非线性误差,使得开环电路得到闭环的效果;可降低机械零部件的装配难度。  相似文献   

16.
以3dB带宽为12GHz的有机聚合物光子射频2路移相器的理论设计为目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有机聚合物射频(RF)移相器,并对其光波导结构及电极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移相器的输出特性,可在两个端口实现360°的连续线性移相,并且输出功率波动小于3dB。该器件移相性能好,体积小,有利于阵列集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位调制偏振态QKD系统的量子信道校正发送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偏振态QKD系统的量子信道校正发送的新方案—采用波导型相位调制器研制成电控连续可调光学相移器,它可随相位调制器输入电压的连续改变而产生连续的相移,从而控制输出的偏振态;在其前放置一个半波片,即可校正接收端偏振态量子态在信道中所发生的改变,从而保证信道传送密钥的可用性.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研究验证了基于相位调制偏振态QKD系统的量子信道校正发送方案的核心部件的可行性.由于本方案能实现高速调制(GHz),为解决光纤传输的偏振编码QKD系统中偏振态漂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龙洁  李九生 《物理学报》2021,(7):112-119
利用相变材料嵌入超表面组成复合结构实现太赫兹移相器,该器件自上而下依次为二氧化钒嵌入金属层、液晶、二氧化钒嵌入金属层、二氧化硅层.通过二氧化钒的相变特性和液晶的双折率特性同时作用实现对器件相位调控.随着外加温度变化二氧化钒电导率发生改变,器件的相位随之产生移动,同样的对液晶层施加不同的电压导致液晶折射率发生变化,器件相位也会有影响.经过这两种介质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对太赫兹波相位有效调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相移器在频率f=0.736 THz时,太赫兹移相器的最大相移量达到355.37°,在0.731—0.752 THz(带宽为22 GHz)频率范围相移量超过350°.这种基于相变材料与超表面复合结构为灵活调控太赫兹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将在太赫兹成像、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各类太赫兹控制器件需求也随之增加,作为太赫兹系统重要器件之一,太赫兹波移相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已有移相器存在着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相移量较小等问题,为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光栅-液晶复合结构太赫兹移相器,该器件结构为石英、石墨烯、液晶盒、光栅结构、石墨烯和石英组成。通过改变石墨烯电极上电压,使液晶折射率发生改变,相移器的相位因折射率改变而发生变化,通过控制外加电压可以实现对太赫兹波相移量有效调控。计算结果表明,该移相器在0.39~0.46 THz频率范围内实现了400°相移量,回波损耗小于-11 dB,在频率0.43 THz处,最大相移量达到422°。太赫兹波入射角在0°~30°范围内变化,移相器的相移量保持不变,而且该器件对入射太赫兹波偏振态不敏感。所设计的太赫兹移相器具有相移量大、结构尺寸小等优点,在未来的太赫兹通信、安检、医疗、传感、成像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