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试题呈现(第1届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WMTC)青年组团体赛)设a,b,c皆为正实数,a+b+c=1,则M=(3a+1)(1/2)+(3b+1)(1/2)+(3c+1)(1/2)的整数部分是___.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七届冬令营)于1月11日在北京举行。本届人数(包括自费生)近100名,可谓盛况空前。 按照惯例,考试分两天举行。第二天的试题似过于容易,第4题实即26届IMO第5题,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第16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5题[1]的内容为 证明:对任意正实数a,b,c,均有 (a2 2)(b2 2)(c2 2)≥9(ab bc ca)  相似文献   

4.
第十届“缙云杯”初二数学邀请赛试题中初赛试题选择题第(8)题是道错题,复赛试题中选择题第(5)题四个选择支中没有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5.
王伯龙 《数学通讯》2014,(5):117-118
题目(2011年世界数学锦标赛青年组个人赛第二轮第1题)已知实数x,y,z满足x2+2y2+5z2+2xy+4yz-2x+2y+2z+11=0,求x+2y+3z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的是多元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值或值域问题,这类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和各类数学竞赛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它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是消元与代换,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均值不等式法、向量法、换元法、构造法等.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2011届高三四月调考数学(理)第21题是一道集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等多个知识点于一体的综合题,试题立意新颖,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着重对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很好的区分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该题第(Ⅱ)问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会成 《数学通报》2001,(12):18-20
设a ,b ,c为正数 ,且满足abc=1 ,试证 :1a3(b c) 1b3(a c) 1c3(a b) ≥ 32 .该题是第 3 6届IMO试题 .自《数学通报》1 996年第 5期作为征解问题的第 1 0 1 3题以来 ,仅《数学通报》就有近 2 0篇文章 (见参考文献 ) ,作为例题或习题加以引用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证明 ,也有一些文章对该题结论进行了推广 ,如文 [2 ]推广为设a ,b ,c为正数 ,且满足abc=1 ,试证 :1am(b c) 1bm(a c) 1cm(a b) ≥32 (m ∈N) .但其证明有错误 .文 [7]推广为m ≥ 2的实数 .本人首先指出对该题或该题的推广的证明中…  相似文献   

8.
5题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竞赛中,一些看似相异的试题,在解法上却完全相同.如: 题1 (第二届“友谊杯”国际数学邀请赛试题)设求证:  相似文献   

9.
文[1]介绍了美国第33届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及解答.本文将第二天其中的第5题给出推广.试题5设a,b,c为正实数,证明:(a~5-a~2 3)(b~5-b~2 3)(c~5-c~2 3)≥(a b c)~3 (1)  相似文献   

10.
文[1]介绍了美国第33届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及解答。本文将第二天其中的第5题给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江 《数学之友》2023,(15):71-73
对第7届世界团体锦标赛少年组团体赛第17题的解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构造三角形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了多种解法.一是借助15°角构造其中一角为3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二是借助15°角和45°角,或120°角构造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求解;三是构造相似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性质求解.通过“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让我们先从一道竞赛题的故事说起. 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中学生数学竞赛,每年7月举办一次,到2001年已举办了42届.这项中学生数学国际大赛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历届IMO的试题没有一道是学生没有做出来的,但却有的题各国的领队和教练都没能做出来.第29届IMO的第六题就是如此.让我们重读一下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北约自主招生压轴题与不等式有关,形式简约,表面看似接近中学教学实际,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其意蕴深刻,源远流长,这种“接地气通天庭”的试题特征在该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较好地引导着一些优秀学子钻研数学的兴趣和热忱.本文详细讨论2014年北约自主招生的压轴题的各种解法并研究其源流,为自主招生试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思路和参考.一、试题的解法研究题目(2014年北约自主招生第10题)若xi>0(i=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第16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5题[1-2]的内容为:证明:对于任意正实数a,b,c,均有(a2+2)(b2+2)(c2+2)≥9(ab+bc+ca).  相似文献   

15.
胡源艳 《大学数学》2013,(5):127-129
利用级数收敛法、柯西收敛法、压缩映像原理(不动点原理)法、压缩数列法给出了一道201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预赛试题的四种解法,并将该题推广到更为一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省市调考、联考以及高考数学试卷中,取整函数先是低调出场,接着悄然升温.就命题形式而言,选择题形式的考题有之,填空题形式的考题有之,解答题形式的考题也有之;就试题难易程度而言,容易题有之,中等题有之,难题也有之.下面略举几例.例1(湖北省八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数学第9题)已知x∈R,符号[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命题往往"无巧不成题",其中一种命题方法就是利用高等数学的初等成分或特例命题,高考、自主招生和数学竞赛常常以这种方法命题.本文主要讨论陶平生教授命制的一道数列试题,探究该题的多种解法,品味该题的命制过程与思路.1试题呈现与试题分析试题(第十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全国数学联赛加试试题第2题: 该题题型新颖,内涵丰富,蕴含着高等数学背景.本文给出该不等式的高等数学背景的探究、简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三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第一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最值题:  相似文献   

20.
黄鹰 《数学通讯》2011,(9):26-27
武汉市2011届高三四月调考数学(理)第21题是一道集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等多个知识点于一体的综合题,试题立意新颖,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着重对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