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适合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其最佳检测条件为:100 mmol/L三乙胺-乙酸缓冲液作为背景电解质溶液(pH =5.5),反向电场强度为340 V/cm,电泳温度30 ℃,进样3.44 kPa×5 s, 紫外检测波长200 nm.本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寡糖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理文  腰锐锋 《分析化学》1994,22(10):975-979
多种寡糖经α-萘胺衍生化后,用硼砂作为电泳介质,实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比较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寡糖α-萘胺衍生物的电泳行为,对影响分离度的诸因素进行了考察,选择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
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傅小芸  吕建德 《分析化学》1994,22(10):1019-1021
本文研究了常见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电泳规律,考察了分离电压、电解质熔液组成、浓度、pH值等对分离的影响,建立了高效、快速的无机阴离子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各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在5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对Br^-和Cl^-的分离柱效每米可达76万理论板数。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各离子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0.5μg/ml。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深  黄波  李培标  程介克 《色谱》1997,15(1):27-30
对单细胞分析化学中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的进样方式、检测器、应用和前景予以综述,46篇。  相似文献   

5.
糖类物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细管电泳(CE)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以快速、高效、高灵敏度、所需样品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八十年代末开始应用于糖类物质的分析,并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对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糖类物质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在多糖的水解、衍生、检测、分析应用及前景等方面。全文引用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6.
环境水样中无机阴离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东星  童秋云 《分析化学》1993,21(10):1162-1164
本工作着重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电解液的pH值等参数对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的影响。采用间接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在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对环境水样中的Cl^-离子和NO^-3离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用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所测试的结果相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常见毒品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系统地研究了毛细管电泳分析中各种因素对常见毒品混合物分析的影响,用均匀设计确定了适用几类毒品分离分析的最佳电泳条件。并采用固相提取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方法对血和尿生物检材中的冰毒、吗啡、单乙酰吗啡、可待因、海洛因等毒品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各种提取剂回收率的测定,认为GDX301和反相C18提取效果较好;并考察了几种毒品的线性关系、最小检测量等,为体内毒品分析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方法在微生物分离和检测方面的早期探索与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毛细管电泳方法分离表征细菌和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毛细管电泳分析微生物的有关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10年来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黄酮类分析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毛细管电泳的CZE与MEKC两种模式的分离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黄酮类的结构与其电泳迁移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糖蛋白,寡糖和糖肽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利辉  薛俊 《分析化学》1996,24(12):1464-1468
糖蛋白分子中糖链的结构与功能愈愈受到关注。传统的分离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在糖蛋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扑尔敏的含量。毛细管电泳的条件为 :37cm× 5 0 μm i.d(有效长度 30 c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 ;分离电压 :1 5 k V;缓冲溶液 1 5 0 mmol/L NH4 Ac- H3PO4 ( p H2 .0 )。研究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 ,测定了三批样品。实验证明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样品溶液基质对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德  傅小芸 《分析化学》1994,22(12):1231-1233
用样品苯甲醇,苯甲醛和苯甲酸研究了样品溶液基质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二氢钾-四硼酸钠和乙醇对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样品溶液基质种类和浓度的变化,非离子型的苯甲醇和苯甲醛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有相同的变化规律,离子型的苯甲酸有相反的变化规律。乙醇的添加导致了三个组份的区带扩张。  相似文献   

13.
以羟丙基-γ-环糊精(HP-γ-CD)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手性药物磷酸苯丙哌林的对映体拆分进行了研究。在以含有10mmol/L HP-γ-CD 100mmol/L Tris-H3PO4(pH3.0)缓冲溶液为电泳电解质时,磷酸苯丙哌林对映体在25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分离度达2.03。以紫外检测(测定波长202nm)时,其峰面积与磷酸苯丙哌林对映体的浓度在0.5~1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其应用于合成的血清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实验还尝试采用场放大堆积方法,对磷酸苯丙哌林对映体进行在柱富集,使磷酸苯丙哌林对映体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23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并测定了甘草草药和复方甘草合剂中的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研究了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实验条件。在50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9.0)中,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在7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分别在1.0×10-4~5.0×10-7g/mL、5.0×10-4~1.0×10-6g/mL范围内与电泳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5.0×10-8和2.0×10-7g/mL,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元红  唐亚军  吴明嘉 《分析化学》2005,33(12):1794-179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毛细管电泳(CE)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生物胺、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离子、有机酸、食品添加剂、农药和抗生素残留、生物毒素等食品中一些物质的测定。引用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6.
建立拆分氨甲喋呤(MTX)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讨论消旋药物MTX对映体立体选择的手性识别机理。运用聚丙酰胺涂渍毛细管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考察了缓冲液中添加α-CD、γ-CD、HP-β-CD和Me-β-CD对MTX的拆分。最佳拆分条件为pH7.4磷酸盐缓冲液添加0.04mmol/LHP-β-CD,20kV分离电压。柱温25℃,280nm紫外波长检测,氨甲喋呤对映体基本上得到了基线分离。( )MTX在18.18~636.16mmol/L浓度范围,(-)MTX(在45.44~636.16mmol/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对映体的定量下限( )MTX(为18.18mmol/L,(-)MTX(为45.44mmol/L,并用该方法测定了血清中MTX对映体含量,计算了在不同CDs下两对映体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MTX对映体和环糊精手性匹配与配合物的键合常数和选择因子(α)有关。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在线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技术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背景低、热力学范围宽、灵敏度高的优点,适于毛细管电泳柱后微量样品的在线检测。论述了该检测器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的接口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用于评价脱氧核糖核酸退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定性和定量评价互补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退火反应,从电泳信号能直接观察退火效率。解释了双链DNA的电泳迁移特性,对DNA产品基质中的NaCl浓度进行了测定,考察了DNA样品中NaCl浓度对进样的稀释效应。在所应用的实验条件下,NaCl浓度在20mmol/L以内稀释效应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靳艳  林炳承  冯应升 《分析化学》2001,29(5):502-506
葡萄糖作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筛分体系的添加剂,可以改善该体系在低浓度时分离脱氧核糖核酸(DNA)的能力。研究了硼酸浓度和pH值对葡萄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体系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将葡萄糖与其它添加剂如甘油、甘露醇对分离的影响作了比较,葡萄糖特有的环状结构使得其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体系分离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applicability of a recently developed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tic (CZ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LMW) organic acids in water was tested on five type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rainwater, water extract from peat, and soil water from two polluted sites). A full baseline resolved separation of fourteen commonly found LMW carboxylic acids in natural waters (malonic, oxalic, fumaric, maleic, formic, succinic, tartaric, glutaric, adipic, acetic, propionic, butyric, valeric and citric acids), was achieved within eight minutes.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2 X noise) were in the ranges 90–200 μg/l and 0.5 – 5 μg/l for hydrodynamic and electrokinetic injection, respectively. Two different CZE systems, a Waters Quanta 4000 and a Hewlett Packard HP 3DCE system, were used and their performance comp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