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报道了含aminonitro-stilbene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合成、该单体与MMA的共聚反应及对所得聚合物进行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缩短stilbene片段与甲基丙烯酰基的连接链长有助于改善单体的聚合性能,增强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对所得聚合物的SHG测定显d33值可达到54pm/v。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偏氯乙烯(VDC)和丙烯酸酯类(ACR)单体共聚物熔点变化的测定,比较其与Flo-ry方程的偏离性,结合Monte-Carlo模拟及1HNMR的结果,推断了不同共聚单体对共聚物结晶性的影响以及共聚物的基本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三元无皂乳液共聚胶粒。用TEM观测了胶粒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以电导滴定法测定了胶粒表面-COOH的密度。考察了不同的聚合阶段加入不同量的丙烯酸对所得胶粒形态、大小及其表面-COOH的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前加入丙烯酸,随着丙烯酸浓度的增大,胶粒粒径减小、分散系数增大;在成核后期滴加丙烯酸,胶粒粒径较大且随丙烯酸浓度增大粒径变化不大而分散  相似文献   

4.
测定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大分子单体分子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的新方法 .在本实验条件下 ,以 95%乙醇∶THF( 7∶3 )为溶剂 ,在最大吸收波长 2 1 3nm处对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的聚四氢呋喃大分子单体进行定量分析 ,所得结果与端基滴定分析法所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5% ,用t检验法对两法测定结果差别进行显著性检验 ,两法所得结果差别无显著意义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成为一种表征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的方便方法 .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的新方法 .在本实验条件下 ,以 95%乙醇∶THF( 7∶3 )为溶剂 ,在最大吸收波长 2 1 3nm处对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的聚四氢呋喃大分子单体进行定量分析 ,所得结果与端基滴定分析法所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5% ,用t检验法对两法测定结果差别进行显著性检验 ,两法所得结果差别无显著意义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成为一种表征含甲基丙烯酰氧端基大分子单体数均分子量的方便方法 .  相似文献   

6.
一对单体,可查到非常多数值不同的竞聚率文献值,说明无论从精度和准确性来说,竞聚率的测定和求算都可能产生很大误差。本文在单体敏感点组成进行实验,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用Error-in-VariableMethod(EVM)[1]法计算苯乙烯(St,M1)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M2)竞聚率,分析全过程的误差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7.
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及压敏胶的性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一步法将溶有松香或氢化松香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时,由于增粘树脂分子的自由基链转移作用使单体的转化率明显降低.先将大部分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得种子乳液,再将溶有增粘树脂的剩余丙烯酸酯单体加到种子乳液中进行第二步乳液共聚合,可显著提高单体的总转化率.用TEM对分步聚合所得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第二步乳液共聚合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用分步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制得的增粘树脂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物的压敏胶粘性能较一步法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烯酸镉的共聚合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种单体甲基丙烯酸镉(Cd(MA)2),并将Cd(MA)2/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进行三元共聚,制备得到含Cd2+的透明光学树脂,绘制了共聚体系的单体溶解性相图和聚合物透明相图.对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表明,固定MA的含量,随着单体中Cd(MA)2比例的增加,聚合物树脂的nD值线性降低而vD值线性增加.根据测定的聚合物nD值可以计算出组份的折光指数nD(PCd(MA)2)=15788、nD(PMA)=14992.  相似文献   

9.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对单体,可查到非常多数值不同的竞聚率文献值,说明无论从精度和准确性来说,竞聚率的测定和求算都可能产生很大误差。本文在单体敏感点组成进行实验,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用Error-in-VariableMethod(EVM)法计算苯乙烯和丙烯酸-β-羟乙酯竞聚率,分析全过程的误差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由基引发剂用3种不同的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的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复合聚合物乳液。详细讨论了不同聚合方法对乳液稳定性和乳胶粒子的影响,同时对聚合反应的机理、产物的结构作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得到了PHMS/BA/NMA共聚物;单体乳液滴加法所得乳液粒径较小,乳液性能稳定,是制备PHMS/BA/NMA复合聚合物乳液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个宽分布聚对二炔苯试样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特性粘数([η])的测定,应用普适校正原理和Weis方法,确定了该聚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25℃下的Mark Houwink方程参数:K=762×10-3,α=026.将这一结果运用到GPC谱图的计算,所得[η]与用粘度法实测值比较,所得Mn与用VPO法实测值比较,相对误差6%左右.还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对二炔苯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和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物分子链间发生部分交联反应,支化程度加重.聚合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向单体的链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1,ra-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端丙烯酰胺基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用端基滴定法和1H-NMR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用^1^3C-MNR和氢氧化钠水解法测定了支化度,在水溶液中用硫酸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与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钠)-g-聚(β-胺基丙酸)用1H-NMR和滴定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溶液性质的数据表明,与部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由基引发剂用3种不同的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的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复合聚合物乳液,详细他不同聚合方法对乳液稳定性和乳胶粒子的影响。同时对聚合反应的机理,产物的结构作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得到了PHMS/BA/NMA共聚物,单体乳液滴加法所得乳液粒径较小,乳液性能稳定,是制备PHMS/BA/NMR复合聚合物乳淤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以带有烯丙基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制备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方法。通过用模型实验证实了合成得到的聚合产物系由大分子单体的端功能基与小分子共聚单体作用所致后,将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并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该共聚物体系组成的方法。对影响共聚的若干因素进行了试验。另外,对所得共聚物的溶液行为也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缩聚单体的纯度。对于一种新型聚芳醚砜的单体4,4′—二氯二苯砜的纯度在99.0和99.9mol%时,所得缩聚物的比浓粘度分别可达0.36和0.62。提出了适用于缩聚单体纯度DSC测定法的试验程序。采用封闭坩埚,该法可用于升温时有少量升华(或挥发)的单体的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罗丹明6G的溶液状态和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锡文  史长虹 《分析化学》1993,21(9):1008-1012
罗丹明6G的荧光性质和它的分子聚集态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所得之k_d值表明水溶液中形成罗丹明6G的双聚体。本文提出用荧光法测定k_d聚合常数,该法用于测定罗丹明6G的溶液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6G双聚体解聚的某些规律,当单体与双聚体平衡趋于单体时,荧光灵敏度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三种合成路线分别合成了含有脲键的一类单体,N-丙烯酰基-N’-苯基脲(APU)、N-甲基丙烯酰基-N’-苯基脲(MPU)、N-甲基丙.烯酰基-N’-对甲苯基脲(MTU),通过单体的自由基聚合与共聚合,制备了均聚物和共聚物,经IR、1H—NMR表征和TGA、DSC测定.  相似文献   

20.
以三种合成路线分别合成了含有脲键的一类单体,N-丙烯酰基-N’-苯基脲(APU)、N-甲基丙烯酰基-N’-苯基脲(MPU)、N-甲基丙.烯酰基-N’-对甲苯基脲(MTU),通过单体的自由基聚合与共聚合,制备了均聚物和共聚物,经IR、1H—NMR表征和TGA、DSC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