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70~90℃对标题化合物外消旋异构体引发的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内消旋异构体、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本反应条件下,上述四种引发剂均能使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续而增大,但C-C键引发剂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其链增长的影响远大于BPO和AIBN,这一现象应与α-氰基-α-乙氧甲酰基苄基自由基的结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题目化合物立体异构体在80℃和90℃引发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较活泼的meso-体为引发剂时,聚合速率大,产物分子量小;而较稳定的dl-体则聚合速率小,产物分子量大.且在所有反应条件下分子量均随反应时间增长.研究结果认为它们不同的聚合性能主要与异构体热分解速率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题目化合物立体异构体在80℃和90℃引发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在相同条件下, 较活泼的meso-体为引发剂时, 聚合速率大, 产物分子量小; 而较稳定的dl-体则聚合速率小, 产物分子量大。且在所有反应条件下分子量均随反应时间增长。研究结果认为它们不同的聚合性能主要与异构体热分解速率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苯乙烯本体聚合全过程增长自由基ESR谱进行了研究,对全过程ESR谱的模拟和分析及构象能的计算表明:反应初期12线谱由产生6线谱构象R_1和8线谱的构象R_2叠加而成,其相对含量R_1>R_2。反应中期4线谱和6线的ESR谱的模拟结果为:R_1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碳-碳键型引发剂23-二氰基-23-二苯基丁二酸二异丁酯,测定了其分子结构,其中心碳-碳键长达0.1592nm.对其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大,而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则逐渐变小.聚合反应按照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历程进行.  相似文献   

6.
蒋必彪  吴爱民 《合成化学》1999,7(4):417-421
以不同结构的含氯化合物与铜试剂反应合成了4种链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研究了它们引发苯乙烯的聚合反应过程,重点考察了Iniferter结构对聚合产物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nferter结构对聚合反应速率、分子量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的对应关系及分子量分布均有明显影响,当其形成的初级自由基上带有使其稳定的基团时,经发效率就高  相似文献   

7.
引发剂结构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引发剂,溴代乙酸乙酯(EBrA)、α-溴代丁乙酯(EBrB)、α-溴代异丁酸乙酸(EBriB)引发的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发现EBrA引发的苯乙烯的ATRP不是“活性”聚合。EBriB引发的苯乙烯的ATRP引发效率不够高,也不是典型的“活性”聚合。EBrB引发的苯乙烯的ATRP是较为典型的“活性”聚合: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调节单体/引发剂的投料量及反应时间来控制,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且有随转化率的增加而逐渐变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杷来酸酐-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于70℃和低引发剂浓度(0.59-1.8×10^-3mol/L条件下,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的配比无关,生成无规共聚物;在高引发剂浓度(2×10^-2mol/L),随马来酸酐单体含量的增加,趋向生成1:1交替共聚物,温度的提高可以使生砀共聚物结构向1:1组成移动,当温度超过140℃时将生成无规共聚物,在本体聚合反应体系中,存在共聚反应和苯乙烯的均聚反应,而且随着的提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3-二氰基-2,3-二(p—X苯基)丁二酸二乙酯(X=OCH_3,CH_3,Cl,H和NO_2),分离出它们的meso-和dl-异构体,分别对这些异构体的分子结构和构型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它们分子的中心C—C键均裂反应动力学及其对苯乙烯等的引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首次研究了高转化率下,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全氘代苯乙烯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氘代单体聚合产物分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速率大于非氘代单体;而温度高于90℃时,升高温度对两者分子量的影响均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自从Matyjaszewski等[1,2 ] 发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以来 ,寻求新的双多官能引发剂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3~ 7] .2 0 0 0年 ,我们[8]曾报道了α ,α 二溴乙酸乙酯可作为丙烯酸酯ATRP的双官能引发剂 ,并基于其两端增长的活性聚合性质合成了PS b PBA b PS和PMMA b PBA b PMMA两种三嵌段共聚物 .与此同时 ,Hocker等[9] 通过比较氯化苄与α ,α 二氯甲苯引发的苯乙烯ATRP的聚合速度 ,认为α ,α 二氯甲苯是苯乙烯ATRP的双官能引发剂 .当我们参照上述结果 ,用α ,α 二…  相似文献   

12.
将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w=3500)与氯化铜在异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物膜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PSAA-Cu(Ⅱ)).研究丙烯腈(AN)在该配位聚合物膜、HSO3-和水体系(温度为55℃)催化引发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历程.AN在上述的催化引发体系中是按照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的,PSAA-Cu(Ⅱ)在催化引发体系中起着催化剂的配位催化作用.讨论了温度、Na2SO3浓度、AN浓度和PSAA-Cu(Ⅱ)膜用量对聚合速率、诱导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PSAA-Cu(Ⅱ)膜催化引发AN聚合的诱导期为128s,反应24h后PAN产率为75.6%,Mw=2.18×104和Mn=1.12×104,多分散性系数为1.95.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二甲基硅二苯基硅共聚物(P(DMS-co-DPS))作为光敏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光聚合的过程。结果表明,聚合为自由基引发的链式反应,聚合速率与P(DMS-co-DPS)浓度的0.37次方成正比;本体聚合活化能为30.6KJ/mol,氧气对聚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结构的含氯化合物与铜试剂反应合成了4种链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研究了它们引发苯乙烯的聚合反应过程,重点考察了Iniferter结构对聚合产物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niferter结构对聚合反应速率、分子量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的对应关系及分子量分布均有明显影响,当其形成的初级自由基上带有使其稳定的基团时,引发效率就高,聚合反应速率较快,而且分子量理论值与实测值两者更接近。加入四甲基秋兰姆化二硫组成双组份Iniferter引发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至140℃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会转化为活性种.随机分布在该六元结构上的平均1.3个离子对可以引发St的阴离子聚合.然而从六元缔合结构上增长出的超分...  相似文献   

16.
对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动力学基础实验进行了改造与拓展,利用直接沉淀称重法代替膨胀计法,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中完成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增加了实验的直观性和综合性,加深了学生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苯乙烯阴离子的高温本体聚合,突破了传统阴离子动力学研究中仅采用高真空、稀溶液、低转化率的局限.结果表明:当聚合转化率小于4%时,聚合反应机理完全符合经典阴离子活性聚合的理论;但继续聚合后将出现一个转化率停滞平台和聚合速率再次升高的现象,与传统理论不同.假设活性种引发聚合后形成的大分子链不再反...  相似文献   

18.
激光作用产生离子引发的苯乙烯聚合邹友思,林国良,黄荣彬,刘朝阳,郑兰荪(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61005)近年来,以高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束在高真空中溅射固体样品,已成为产生原子簇正负离子的一种有效手段。1993年,美国化学家...  相似文献   

19.
首次用动态光散射方法跟踪了苯乙烯本体聚合全过程的光子丁关光谱,研究了散射哟度、聚合物平移扩散和、分子量分布随聚合反应的,获得了有关聚合系和活性分子链物理状态的信息,如玻璃态的微观非均一性及活性分子链比较刚硬等。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挥发性产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离子体挥发性产物能够有效地引发单体聚合,获得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其聚合过程属于瞬时引发、向单体链转移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