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令君  李盛荣  王耕霖 《化学学报》1989,47(12):1174-1177
以2-甲基喹 啉为配体合成了五种含有阴离子ClO~4^-或BF~4^-的铜(II)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热重谱、ESR谱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提出双核铜配合物中含有直线型单氧桥Cu(II)-O-Cu(II)键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令君  张淑芳  李盛荣  王耕霖 《化学学报》1987,45(10):1009-1013
were prepared These compounds have linear chain structures with bridging L which were deduced from ESR and variable-temp.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ata. The ESR spectra of complexes formed between CuX2 and substituted quinoxalines (2-Me, 2,3-di-Me and 2,3-diphenyl)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2A~4(H~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测定了铜(II)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群;晶胞参数:a=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β=109.31(5)ⅲ,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H~2O分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II)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2A~4(H~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测定了铜(II)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群;晶胞参数:a=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β=109.31(5)ⅲ,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H~2O分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II)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其组成为[Cu~2(fum)(bipy)~4][fum]·12H~2O,其中bipy=2,2'-联吡啶,fum=反式丁烯二酸根。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2(fum)(bipy)~4][fum]·12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2)群;晶胞参数:a=1.0697(2)nm,b=1.2820(2)nm,c=1.0470(3)nm,α=101.88(2)°,β=101.93(2)°,γ=79.41(1)°;Z=1,最终偏离因子R=0.033。分子为反式丁烯二酸根桥联两个Cu(Ⅱ)单元的双核结构,每个Cu(Ⅱ)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弱的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四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en)Fe(L)Cl]和[Cu(sampn)Fe(L)Cl]。经元素分析、IR, 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 Cu(II)及Fe(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四角锥的构型, Fe(III)离子的自旋态S=3/2。测定了配合物[Cu(samen)Fe(L)Cl]的变温磁化率(4-300K), 参数J和θ值表明两个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和双核单元之间有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低加热条件下(<100℃), 研究了Cu(OAc)2.H2O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两种异构体(烯醇式与酮式)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 结果表明两种异构体与Cu(OAc)2.H2O固相化学反应活性并不相同。通过IR, UV测定, 发现酮式异构体在与Cu(OAc)2.H2O的固相反应过程中, 其自身经过了一个由酮式到烯醇式的固相异构化。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咪唑]合Cu(II)Zn(II)Cu(II)高氯酸盐配合物C~5~7H~5~7N~2~1Cu~2Zn(ClO~4)~6.6[(CH~3)~2NCHO],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表征,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12.
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宇  王欣  史启祯  高忆慈 《化学学报》2000,58(12):1596-1601
合成了铜(Ⅱ)与反式丁烯二酸根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其组成为[Cu~2(fum)(bipy)~4][fum]·12H~2O,其中bipy=2,2'-联吡啶,fum=反式丁烯二酸根。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Cu~2(fum)(bipy)~4][fum]·12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2)群;晶胞参数:a=1.0697(2)nm,b=1.2820(2)nm,c=1.0470(3)nm,α=101.88(2)°,β=101.93(2)°,γ=79.41(1)°;Z=1,最终偏离因子R=0.033。分子为反式丁烯二酸根桥联两个Cu(Ⅱ)单元的双核结构,每个Cu(Ⅱ)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弱的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混合配合物[Cu~0~.~5Mn~0~.~5(phen)~2Cl]OH.3H~2O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具有C2/c空间群,a=2.3321(5),b=3.0295(6),c=0.7492(1)nm,β=97.85(3)ⅲ,V=5.244(3)nm^3,Z=8,Dc=1.516g/cm^3,F(000)=1244,R=0.066,Rw=0.068。该化合物含[Cu(phen)~2Cl]^+和[Mn(phen)~2Cl]^+阳离子,它们以金属离子各50%的几率在晶胞中无序排列。晶胞中分两层排布8个这样的阳离子单元;水分子和OH^-离子分布其中。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了三个异核配合物: [Cu(oxpn)Zn(bpy)2](ClO4)2·1/2H2O(1),[Cu(oxpn)Zn-(phen)2](ClO4)2·2H2O(2), [Cu(oxpn)Zn(NO2-phen)2](ClO4)2·2H2O(3)[bpy=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NO2-phen=5-硝基-1,10-菲咯啉、oxpn=N,N'-二(3-氨丙基)草酰胺阴离子], 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n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5061(3), b=1.2924(3), c=2.2802(3)nm, β=108.42(2)°, V=4.1869nm^3,Z=4, Dm=1.409g/cm^3, μ=12.812cm^-^1, F(000)=1812, 最终的偏离因子R=0.093,Rw=0.099。结构分析证实, 配合物具有扩充的草酰胺桥联结构, Cu(II)及Zn(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边形和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阳离子的对称性近似为C2v。此外, 本文还指派了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并对EPR、有效磁矩等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四个新型双核配合物、[Cu(samen)Fe(L)Cl]和[Cu(sampn)Fe(L)Cl]。经元素分析、IR, 电导、磁性测量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 Cu(II)及Fe(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四角锥的构型, Fe(III)离子的自旋态S=3/2。测定了配合物[Cu(samen)Fe(L)Cl]的变温磁化率(4-300K), 参数J和θ值表明两个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和双核单元之间有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巧  李丹  尹业高  冯小龙  蔡继文 《化学学报》2002,60(12):2167-2171
由[Cu(MeCN)2(PPh3)2(BF4)和4′-苯基-2,2′:6′,2″-三联吡啶(4′ -Phtpy)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五配位配合物[Cu (4′-Phtpy)(PPh3)2](BF4)。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并进行了红外 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学分析。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n,晶胞 参数:a=1.0807(6)nm,b=1.0943(6)nm,c=2.1610(12)nm,α=90°,β=102.785(10) °,γ=90°,V=2.492(2)nm^3,Z=2,Dc=1.354g·cm^-3。配合物中,Cu(I)与4′- Phtpy的3个N,2个PPh3的P配位呈变形三角双锥型结构,其轴向由Cu键合联吡啶的 末端2个N所组成,赤道平面由联吡啶的中心N原子和2个PPh3的P原子所组成。  相似文献   

17.
4,4'-联吡啶、吡嗪和咪唑桥联铜、镍配合物的合成和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成了六个含氮杂环桥联配合物: [Ni(salal)2(4,4'-bipy)]n、[Ni(Et-dtp)2(4,4'-bipy)]n、[Cu(acac)2(4,4'-bipy)]n、[Cu(TTA)2(pyz)]n、[Cu(TTa)(Im)]n和[Cu(Im)2]n, 用元素分析、IR、MS、ESR和热重分析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作了表征。吡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显示, 吡嗪配位于拉伸八面体的轴向位置, 桥联Cu(TTA)2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表明, 4,4'-联吡啶和吡嗪配合物的磁性遵从Curie-Weiss定律, 分子内没有明显的磁交换作用。咪唑配合物中存在着较强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磁交换常数分别为-75和-107cm^-^1。对4,4'-联吡啶、吡嗪和咪唑传递磁交换的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闫冰  陈志达  王诗玺 《化学学报》2000,58(12):1636-1640
以K~3Fe(CN)~6,N,N-二甲基乙酰胺和Sm(NO~3)~3·6H~2O合成了标题配合物[Sm(DMA)~2(H~2O)~4Fe(CN)~6·5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利用单晶X射线四圆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744(4)nm,b=1.6732(2)nm,c=1.7323(2)nm,β=97.385(3)°,Z=4,R~1=0.041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氧化吡啶 -2-甲醛缩氨基硫脲的双核铜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表明两Cu原子之间是通过两个单原子氧桥相联, 每个桥联氧原子既处于一个Cu原子为中心的四方锥底面, 又是另一个Cu原子四方锥的锥顶。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e, 晶体结构参数为a=16.445,b=13.889,c=12.770A,β=122.82°。根据半经验MO法的计算结果, 指出了红外谱中N-O键和C=N 键特征峰朝不同方向位移的原因, 并对磁偶合常数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