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工作过程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顶阀增压,中压共轭蓄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工作过程的欧拉法仿真计算模型,旨在通过一系列仿真计算为系统优化设计、性能改进提供理论指导,缩短设计周期并节约资金。欧拉法通过选取控体中有代表性的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计算这些点的参数随时间变的化,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虽已跨入了21世纪,但环境问题始终是人们最为忧虑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在生产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用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排放破坏人类居住环境的有害物质,如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等。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城市交通运输车辆、船舶的急剧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报道,现在地球大气中77.3%的一氧化碳( CO)、55.3%的碳氢化物(HC)、50. 9%的氮氧化物( NOx)均来自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汽车排放。特别是在城市,由…  相似文献   

3.
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油喷射系统的柔性控制是现代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实现燃油喷射过程柔性控制的有效手段。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是在综合各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机械式泵-管-嘴系统实现电子控制的新型系统。该文分析了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和开发了满足该系统工作要求的控制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电控喷射系统工作的可行性,还研究了一些结构和调整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电控喷射系统具有较好的综合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4190型船用柴油机电控化改造,利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建立了燃油喷射系统仿真模型,选取燃油喷射系统重要参数进行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各参数与嘴端喷油压力间的回归方程数学预测模型,并对数学预测模型进行了方差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的最高嘴端喷油压力与仿真值相差3.2%,数学预测模型准确性较显著。优化得到了两组最佳的参数组合:柱塞直径13 mm、油管长度1 000 mm、喷孔直径0.30 mm、凸轮型线速度0.40 mm/(°)、喷孔数6个、油管直径1 mm,柱塞直径13 mm、油管长度800 mm、喷孔直径0.30 mm、凸轮型线速度0.40 mm/(°)、喷孔数10个、油管直径1 mm,满足电控化改造要求,与原机相比最大嘴端喷油压力分别提高了51.6%和38.9%,其喷油规律满足理想的“先缓后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船用4190型柴油机电控化改造后,喷油压力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燃油系统参数仿真计算,以实现燃油喷射特性的优化;同时基于AMESim与AVL_FIRE软件耦合,将优化结果导入柴油机缸内燃烧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以完成不同喷油压力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参数组合为:喷孔直径0. 22 mm、凸轮型线速度0. 46 mm/(°)、柱塞直径14 mm、高压油管长度1000 mm时,喷油压力为125 MPa;当参数组合为:喷孔直径0. 26 mm、凸轮型线速度0. 43 mm/(°)、柱塞直径14 mm、高压油管长度800 mm时,喷油压力为105 MPa。喷油压力提高,改善了柴油机燃烧质量,使得油耗率较原机降低约14. 3%与7. 2%,但NO_x排放质量分数分别升高约50%和11%,因此,需要兼顾柴油机的经济性与动力性进一步优化排放。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是靠高压电火花点燃汽油的;而柴油机是柴油遇到受到高压而温度急剧升高的空气后自燃的。本文结合笔者在乌鲁木齐各4S店实训过程当中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比较电控柴油机和电控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的异同,有效的总结到了几个电控柴油机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压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柴油机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并进一步改善其性能,高压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未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建立了高压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语言的Simulink仿真工具箱编写了计算机仿真软件,通过试验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进气预混甲醇柴油机电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进气预混甲醇燃料柴油机,研制开发了控制甲醇喷射的电控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根据柴油机的转速、负荷和冷却液温度等发动机状态参数实现对喷醇量和喷醇时刻的精确控制.在柴油机中等负荷以后,利用在进气管控制喷入的甲醇量,替代柴油机负荷增加后所需的柴油量,有效地降低了碳烟和NOx的排放量,甲醇的当量比油耗与纯柴油的油耗相比明显下降,扭矩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电控系统的研制,并将该系统在495Q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初步实验,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响应性,可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速柴油机电控系统中电磁式执行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用于高速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电磁式执行器,介绍了电磁式执行器的结构及原理。建立了电磁式执行器的动态模型,并对该电磁式执行器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电磁式执行器设计合理,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可以满足高速柴油机电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2个6缸柴油机电控单元构成主-从电子控制单元(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的控制系统,实现对12缸电控单体泵机车柴油机控制.主、从ECU具有完全相同的软、硬件结构,由ECU所在控制系统中的物理位置决定其主、从身份,两者具有完全可互换性.阐述了主、从ECU的硬件结构、身份识别逻辑、通信协议以及发动机控制策略,并将设计的系统应用于12V280机车柴油机.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各实验工况转速稳定,误差可以控制在0.5%以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进行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和供油正时调节器二维联合控制以改善柴油机最大扭矩、加速性能及排放的研究。对上海柴油机厂D6114ZQ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和供油系统作了改造,研制了以8031单片微机为核心的采集器和在线控制器,开发了以286微机为核心的集散式试验控制系统,其软件采用了WINDOWS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制定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美国Motorola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增强型8位单片机MC68HC811E2为核心的柴油机喷油泵电控系统.该单片机的卓越性能以及采用电液式电控执行器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反应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柴油机电控系统优化匹配的研究,分析了柴油机电控系统的优化任务,进行了电控系统优化方案的选择,并建立了电控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最优化方法,给出了柴油机电控系统优化的过程与步骤  相似文献   

15.
对柴油汽车发展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柴油机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喷油泵的电控技术是实现柴油机电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国外柴油机排放法规与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三大车用柴油机排放法规体系,简述了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技术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我国制定自己的柴油机排放法规和提高我国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了机车用大功率柴油机电控系统中电磁阀阀芯的运动规律和线圈电流的波形形状基础上,提出了电磁阀电流波形中的喷油起始点(SIP)的寻找方法,并且基于SIP提出一种新的周期预推算法.针对传统电磁阀驱动电路在释放时电流存在的拖尾情况,采用了在电磁阀线圈续流回路中反向串联稳压二极管的方法,大大缩短了电磁阀释放时间.针对机车用大功率多缸柴油机系统对实时性要求更加苛刻的情况,采用了双CPU的架构.该装置经过泵-管-嘴实验台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控制精准,很好地满足了电控喷油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控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Windows下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Borland C^++ Builer和BP网络设计电控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将监控模块与故障诊断模块溶为一体,实现对电控柴油机的故障诊断,系统性能台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柴油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工作可靠,在电控柴油机系统中运用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ECU硬件在环柴油机控制仿真平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ECU硬件在环柴油机控制仿真技术,基于Matlab/Simulink/RTW及dSPACE系统建立开放的仿真平台,在Matlab/Simulink中采用模块库化的建模方法建立瞬态柴油机模型,分析dSPACE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并提出改善仿真实时性的方法.利用该仿真平台进行了油门突变和单缸油量调节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能提供实时的被控对象瞬态模型,进行ECU硬件在环仿真,为ECU的开发测试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