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原子核裂變能够放出能來是因為重原子核是很大的原子核。一個很大的原子核若分成兩半成為兩個原子核,則原子核內部的能量將減少,多餘出的能便放了出來。所以這問題的主要關鍵就在於瞭解,為什么大原子核裂變成兩個原子核,能量就會減少。中子和質子(底下統稱為核子)能够緊緊的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原子核,首先就是由於兩個核子靠得很近時就有一種極强的引力作  相似文献   

2.
陰极射线是高速度的電子流。在实驗室中常將低压的(压力在0.001毫米汞高以下)氣体放電管的兩極接到感应圈上以得到陰極射线。在这种情况下,陰極的温度是不高的,称為冷陰極,電子來源主要是依靠阳離子撞擊陰極表面所發射出來的次級電子、兩極间氣体分子的碰撞电离所發生的電子以及由於陰極表面附近强電场的作用而發射出來的電子。陰極射线管中氣体導電的过程是与一般的低压气体導電相同的,只是管中氣体压力更低,電子的平均自由路程較大,因而整個管子為克魯克斯暗区。在这區域中電压的變化是不均匀的,即電場强度是各处不等的,愈靠近陰極面電场强度愈大,大致与離陰极面的距離成直线关係下降。一般加於放電管兩極上的電压是数百伏特以上,也有高至數万伏特的,其中大部分在陰極表面附近降落,故陰極表面附近  相似文献   

3.
光的波動性是物理光学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伹由于光波不像机械振動中所發生的波那样容易觀察,因此成為教學中感覺困難的課题。要想使这一課题的內容容易地為學生接受,固然有赖於教師在理論上的系统講解,但主要關键还在於用实际的演示實驗和對自然现象觀察的实例,來證明光的波動性。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動的重要表征,因此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演示和观察也就成為光的波動性這一課題的教学的重要环節。  相似文献   

4.
热輻射實验     
一在講熱的传播時,輻射這一概念是很抽象的,同学接受起來是比較困難的。主要是由於我們难於向同学说明這一現象的本質。因此只有通过實驗來加深同学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現在介紹幾種熱輻射實驗如下,以供大家的參考。 1.辐射现象的演示實驗 (一)利用“感热紙”的實驗說明热的輻射現象(感熱紙製法見註)。在做這個實驗前應向同学先说明感熱紙受熱變色的情形,以及如何利用感熱紙來說明受熱的情形。感熱紙是淺黄色的,當它受到熱源的輻射時就變為深黄(橙)色,冷却後又改成淺黄色。可以先在火焰旁實驗使同学觀察它的变化,然後做下面的实驗。 將實驗体膨脹的铁球在火上烧紅,掛在鐵架上把感熱紙依次放在鐵球的前、後、左、右、上、下各面(重點是把它放在非對流區域),不  相似文献   

5.
波動的演示     
为了得到便於全班学生都能看到的、在液內竖直面進行的、具有足够大尺度的波動,需要建造很大的水池。但即便在大的水池中,波的傳播过程还是很快。有这樣一些方法,可在二介質分界面上創造具有較大振幅、較慢傳播速度和較小减幅的波。 為了得到竖直投影,利用具有二平行面的小水槽,並在其中倒入兩种不相混合的液体,它們的密度相差不大而且具有不同的透明程度或顏色。这样,就可在兩种液体分界面上造成極便於观察的波動过程;因為这樣的波是以很  相似文献   

6.
問題解答     
問:上大下小的容器中,液體的重量大於它對器底的壓力,上小下大的容器中,液體的重量小於它對器底的壓力,这個現象應當如何解釋? 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容易料想到的。由於整個液體的重量必須都是由容器承担着的,那也就是說,液體加在容器各處的力總加起來必然是一個豎直向下的力,數值等於液重,那麽當液重和液體加於器底的壓力不等時,我們可以料想到,其間的差别一定是由於液體還對於容器壁加有一定的力。以上大下小的容器為例(圖1),液體加於器底的壓力既然小於  相似文献   

7.
銀河 《物理》1954,(10)
衝力作用的演示高中物理學第一册第二章論述牛頓運動定律,第21節孷v力的持續作用和瞬時作用課文指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雖然小。如果作用時間很長時,速度變化也就大了。反之,物體受了很大的力的作用,時間卻非常短,那末它的速度變化也是非常的小。如果作用時間極短,差不多等於零,則物體的速度變化也差不多等於零。對於這些道理,經過課堂講授和作了圖15—17的演示,再經複習和提問後,大部分同學都能了解持續力和衝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一、作法: 取一塊一面鍍銀,厚約2毫米至6毫米的普通平面玻鏡,用小針在銀面上輕輕划開一直徑約為0.05毫米至0.10毫米的小孔。然後將此鏡置於跟前,使銀面在外,玻面接目,而自小孔向鈉光燈注視(圖1)。如將眼放鬆,使焦聚於无窮遠處(即用以接受平行光線),則可見 鏡內之等傾干涉图形,其狀為一組以目到鏡面之垂足為中心的同心圓環,明暗相間,細如指紋(图2)。如鈉光燈不易購置,用較强燈光(例如汽車燈泡)為光源,前置紅色濾光玻璃,也可以得到近似的單色光。  相似文献   

9.
黄昆 《物理》1954,(12)
不以磁極概念為根據來講電磁學,是蘇聯電磁學教學内容中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蘇聯的大學普通物理教學大綱中以及在福里斯、季莫列娃的普通物理學、巴巴列克西的物理學教程等參考書中,論述電磁現象都不是從磁極的概念開始的。關於這一點它們和资本主義國家的書籍相比較,優越性是十分突出的。在资本主義國家的書籍中,我們也能够找到不從磁極出發來講電磁現象的例子,但是它們和蘇聯的書(特别是福里斯、季莫列娃的書)相比,就有根本的區别。這是因為资本主義國家的書在問題上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在全部的表述上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上並没有重視如何正確地認識磁性的本質這一根本問題。  相似文献   

10.
电磁感应这部分教材(初中物理下册§61-§68)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講述感生電流的產生、感生電流的方向和怎樣產生交流電。第二部分讲述交流發電机和直流發電機。第三部分讲述电能的输送和变太器。第四部分講述我国的電力化。 (一) 第一部分教材是关于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它所佔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就是因為它是整個电学中的基礎知识;人類所以可能把機械能轉变为電能,從而獲得廉價的大量的電能來為人類服務,就是由於掌握和利用了這些知识。其次,講授這些知識將使学生在電学中更深刻地認識到能量轉變和守恆这一偉大的自然規律。再次,因為这些物理現象,對於初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生疏的。在此以前,他們並沒有關於感生電流的感性知識。最後,因为它是發电机和變压器的基本原理,不理解它就无從講解發電机和變壓器。因此,我們必須着重講解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在不同的物質间進行化学反應時,元素的原子保持不變。而由一種元素转变為另一種元素的過程是原子物理学的對象。这些過程被稱為原子核反應。原子核反應在實際方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其中的第一個是動力的領域。核反应時放出比化學反應時大千百萬倍的能量(假如这能量是以等量的反应物質来計算)。同時,還有另一個領域。由於原子核反應的結果,除了得到元素的穩定同位素以外,還經常得到放射性同位素。現代的原子技術生產出數量眾多和种類廣泛的這些可貴的人為放射性物質。 對所有的已知元素都能够得到它們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物質被廣泛地应用在科学和技术上。現在,很難舉出这樣的技術部門和自然科学領域,在那里不應用這些放射性物質。例如,在医学上,它們被用來診斷和治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物理的教學中,講到力學中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和角動量守恆定律的時候,我們對於這三條定律的適用範圍,往往不很强調或不很注意。我們摘引梁寶洪所譯的福里斯—季莫列娃普通物理學中的幾段有關的材料來看一下。在第一卷第66頁上有着關於動量不滅定律的敘述:“構成一封閉系統的各物體底動量底向量和,即這封閉系統底總動量向量,在整個的運動期間內保持不變”。而關於封閉系統的敘述則是“物體彼此之間相互作用,但不舆這系統外部的物體相互作用”。在93頁有着能底不滅和轉换定律的敘述:“對於一封閉的系統(外力之功等於零),當一切過程在這系統內部發生時,這系統底能量保持不變,在此情形下,能量可以從某種形式轉變為另一  相似文献   

13.
一架示教用的發電機模型,首先必須尺寸較大,使坐在後排的同學亦可以不費力的看清構造。其次是要電樞部分可以拆出以便講解。為了使尺寸較大,就不可能用鐵做,而只可能用木製;但怎樣在一架木製的發電機模型上加上一些附屬設備,使它既能表示發電機的構造,又能產生電流以表示電流和磁場間的關係?經過研究後我們製出了如下面的一架模型,解决了這樣的問題。模型的外表是一架和教科書所繪的簡圖一樣的發電機(一個矩形的線圈在一磁場中旋轉),所以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講解。  相似文献   

14.
供高中一年极上学期物理教学之用的新編“高级中学課本物理学一年級第一分册”(雷樹人和董振邦兩同志合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4月第一版。以下簡称新課本)已經出版了。这個新課本是以苏联1954—55学年度開始採用、别雷史金和克拉尾克里斯合編的八年級物理課本為藍本編寫的,全书除緒論外,分以下四章: 第一章匀速直線運動 第二章匀變速直線運動 第三章 慣性、力、力的合成和分解第四章力、質量和加速度另有“物体的相互作用”、“机械能”、“曲線運動和轉動”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四章將編入第二分册內。若与原“高級中学課本物理学第一册”(陳同新和許南明兩同志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1月第一次修訂原版。以下簡称原課本)相比較,新課本的內容包括原課本第一、  相似文献   

15.
我們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与高度發達的文化,在物理學上也有着无比光輝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原始材料散見在千千萬萬本的古書上,而且在目前尚缺已经整理過的有系统的完整的著作,要找到这方面的參考資料確是很困難的。但是关于某一部分、某一件事,或某一科學家的文件现在还可以找到一些。在這些文件中,有的質量較好,内容丰富,觀點正確,有參考的价值;但也有不少質量很低,时常過分渲染,牵强附會,缺乏科學性,不能做為認真的參考资料。現在仅就物理教學上的需要,在已出版的文件中的名稱,加以摘录,而以目前全國各地較易得到的和較好的文件為选择的範围。凡出版過早,及僅發表于報章而沒有單行本的文件,都沒有摘錄。限於筆者的見聞,选择可能很不妥当,更難周全,希望其他讀者提出意見,俾得补充修正。並且在所列文件中,如認為有欠妥的地方,希望能向原作者提出,或寫出專文討  相似文献   

16.
答:由x-射线结构分析证明:食鹽晶体结構中氯離子和鈉離子是按如下方式排列的。在AX类化合物中,A代表陽離子,X代表陰離子,離子半徑比例在0.41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课本关于“液体的性質”一章中主要是談表面張力和毛細管現象,根据在物理通报编辑工作中所瞭解到的讀者的问题,我认为要想从本質上来说明表面張力及毛細管現象,最好是先从液体內部的一些問題談起。茲就我個人的看法談谈下面幾個問題,供大家参考。一、分子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點是理解液体性質的关鍵。 兩個中性分子在相距較远,如10~(-7)厘米时,分子间僅有一定的吸引力,称為凡德瓦爾力。随着分子的接近,吸力增大,力和距离的關係為  相似文献   

18.
在“振動与波”那節教材里,所講的實驗室内决定聲波波長的实验是用共振法。此實驗有一缺點,就是在实驗中看不到空氣柱中所產生的奇數倍數的四分之一波長的波。用固體棒也同樣難以解决這個缺點。因為一端固定的棒祇能產生一個四分之一波長的波。 為了克服這種困難,我們採用一個標準頻率振盪器,也就是接於普通照明用電路中的一個電磁鐵,它每秒鐘吸引引铁100次。我們利用普通流行的週期性過程,也就是學生們從七年級就已經熟習的電磁和交流電。因此,這個方法應當是不會忘記的。有關這種振盪器用於力学中記時的實驗可參考1954年物理教學第2期。在這個實驗里所用的振盪器,原理上是和应用音叉记錄频率的方法相似,而振盪器的優點在於它底振動是無阻尼的。检查振盪器頻率  相似文献   

19.
夜光雲的研究開始於1885年6月13號,那一天著名的俄國天文家切拉斯基第一次地觀測到這種雲。“這種雲不同於其他雲的形狀”——切拉斯基寫道——“惹人注意的首先是他的光亮。在夜晚的天空這些雲閃着純銀白色的光亮;有時候帶着浅藍的顏色;在地平線附近是金黄色彩。常常變得很亮,把建築物的牆壁照得通明,使隱約可見的東西看得很清楚。” 對夜光雲的進一步觀測表明:它有時候有着很大的面積,此十萬平方公里還大;通常也有幾萬平方公里。它的亮度達到每平方厘米0.4國際燭光。速度的平均變化約每秒100公里。密度很小,因為通過它還可看見暗星。夜光雲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高度固定,舆觀測的時間和地點無關,無數次的觀測給出它在82公里高度處,或者在這高度的附近。  相似文献   

20.
在電学緒論的備課當中,由於自己對俄國学者們的工作成就知道得太少,因而感到了一定的困難,我認識到這會使貫澈教學上的政治思想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補救這種缺陷,我曾參閱了某些材料。這些材料雖然不需要全部放在教授的内容中,但是對於一個物理教師來說,充分掌握這些材料却是完全必要的。因此我把自己的閱讀筆記摘錄一部份,供給和我有同樣困難的同志們參考,我想這對手邊缺乏材料的同志們可能會有些幫助。因為我閱讀的書籍有限(書名列於文末),而且這些書籍又多不是宨T論述俄國科學家的成就的,所以寫在下面的材料並不是完整的。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手中有充分材料的同志們今後多加補充,互相供應,充實我們的教學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