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测井、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洼陷沙河街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与沉积体系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关系,为确定研究区沙河街组深层区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储层预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Es2)三角洲储层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储层的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常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属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储层的粒间孔隙发育,以中孔中细喉结构为主,孔喉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储层成岩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加大了不同相带的砂体成岩和孔隙结构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是主力产油层系,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水窜等情况日益严重.因而,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石薄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三角洲相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胜坨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总体上为一套砂(砾)岩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储层孔渗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性储层.影响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油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各级基准面旋回可进一步分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两大类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重点论述了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背景、叠加式样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研究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叠加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自水下分流河道向河口坝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稳定的变化规律,与处于三角洲强烈进积期的长3油层组沉积演化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储层微观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Es2)三角洲储层以下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储层的埋藏深浅,成岩作用较弱,常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属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储层的粒间孔隙发育,以中孔中细喉结构为主,孔喉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储层成岩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加大了不同相带的砂体成岩和孔隙结构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官南气田主要含气层段须家河组的地层、砂体划分与对比等所存在的认识较肤浅,很大程度制约了官南气田油气勘探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也影响着勘探的成功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沙四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分析,从中识别出6个中期旋回和数十个短期旋回,其中短期旋回可细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三种类型.讨论了每种短期旋回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其沉积相序列和组合,并且指出了有利储集体在短期旋回中的发育部位.在识别湖泛面和短期旋回叠加样式的基础上,对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最后,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储层的发育规律,指出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层序界面相叠合的位置为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部位,这些砂体与断层互相配合可形成断层-岩性油藏;而处于中期旋回内部的储层为辅助储层,是形成岩性油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精细划分对比地层、深入分析层序结构、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了保山盆地的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在羊邑组二~三段内识别出了3类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根据划分出的各层序界面将羊邑组二~三段细分为9个中期、31个短期、66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重点讨论了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进一步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格架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下第三系东一段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可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成26个短期旋回层序和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中期旋回内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单元进行了横向追踪,建立起精确的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横向预测井间砂体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胜坨油田坨7断块沙二段91层为例,进行夹层三维空间分布随机建模研究,以探索夹层分布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综合研究区内的钻井、测井资料,共识别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3种夹层。通过对各种模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优选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在研究区内建立夹层三维空间分布模型。模型分析显示,钙质夹层分布范围最广,泥质夹层次之,物性夹层最少。泥质夹层平均厚0.6m,延伸距离50~105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05km2,分布密度范围为0.11~0.63m/m,分布频率范围为0.52~1.24个/m;钙质夹层平均厚0.4m,延伸距离40~180m,分布面积一般为0.01~0.08km2,夹层分布密度范围0.15~0.76m/m,分布频率范围为0.61~1.39个/m;物性夹层分布范围小,数量少,对剩余油产生作用小。在2-163、3-33、5-228、4-10、7-221、5-213等井区,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在这些井区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露头、岩芯及测井资料,研究八区克下组层序分布模式及砂砾岩体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八区克下组冲积扇可识别出不整合面、洪泛面、冲刷面和岩性界面这4类层序界面;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八区克下组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15~16个超短期旋回;以冲积扇沉积体系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为基础,以中期旋回层序为框架,可建立以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砾岩体的分布模式,下部的中期旋回砂砾岩厚度大,是克下组主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D3)扇形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从精细油藏描述的角度,对沉积微相砂体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得到了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定量讨论了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为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分为4种亚相,9种微相.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心滩、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呈扇形展布,且各时期形态具一定的继承性.纵向上正韵律层序剩余油富集于中、上部,反韵律层序剩余油分布差异小;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条大断层附近以及大型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3.
在储层构型方法指导下,以取心井岩心和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基础,借鉴现代沉积、野外露头成果,结合生产动态数据,综合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密井网条件下的三角洲砂体开展了精细的储层内部构型逐级解剖,并探讨了基于构型单元储层质量分布模式。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在河口坝复合体叠置样式研究基础上;按照"垂向细分"、"侧向划界"以及"平面组合"的思路,进行单一河口坝构型单元的识别划分;将研究区河口坝划分为限制性河口坝(PMB)和非限制性河口坝(DMB)。完善了单一河口坝构型模式研究,深化单一坝边界识别标志;建立了两种单一河口坝砂体内夹层分布模式。限制性单一河口坝内部夹层以泥质夹层为主,局部物性夹层,近水平状展布,将单一坝分为多期增生体;非限制性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增生体间的夹层以物性砂岩及钙质夹层为主,多分布在河口坝中上部,连续性较差。明确了隔夹层类型由陆向湖盆的演化规律:钙质砂岩→物性夹层→泥灰岩。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质量分布模式表明,单一构型单元分布控制着储层参数的平面展布。坝主体以发育Ⅰ类、Ⅱ类储层为主,Ⅲ类储层一般发育在河口坝内部夹层的遮挡区以及坝侧缘,Ⅳ类储层发育在席状砂。  相似文献   

14.
板中东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是确定等时界面。在前人提出的高频基准面转换旋回分析和关键界面(洪泛面)对比分析来确定等时性的基础上,以板中东油田板2油组水下冲积扇沉积为例,就湖盆内事件沉积的特点,提出可以结合洪泛面和事件沉积界面以及异旋回和自旋回来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对比研究。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事件沉积虽然破坏了正常沉积的规律性,但它本身却是良好的等时界面。  相似文献   

15.
张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87-3590
在详细分析扇三角洲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岩芯及测井资料,对柳赞油田北区沙三3亚段下部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粒度向上变粗的水退型扇三角洲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采用“井震结合、模式指导、标志层控制、旋回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影响层序格架内扇三角洲储层砂体的几何特征与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为中期旋回A/S比值和古地形。该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对比和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色盆地百49块百岗组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并结合地震剖面资料,分析了百色盆地塘寨油田百49块古近系百岗组三段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特征及识别标志,划分出1个长期、3个中期、1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更加样式等特征,并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在区块油气开发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双河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冀东油田庙 2 8x1区块下第三系东一段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 ,可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成 2 6个短期旋回层序和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中期旋回内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单元进行了横向追踪 ,建立起精确的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为横向预测井间砂体奠定了基础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其中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在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20.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 ,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 ,其中 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 ,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 ;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 ,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 ,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 :在纵向上 ,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 ;平面上 ,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