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和课堂内、外的课题研究及实习作业等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 :其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 ,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其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 ,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 ,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通过自己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高三复习课 ) ,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以抛砖…  相似文献   

2.
高三数学教学内容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之前的第一轮复习的知识进行专题性整合、归纳及总结,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高三二轮复习的实效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执教高三二轮复习探究型专题的过程中,由一道类比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探究性思考,课堂因纵向、横向、逆向多角度的问题探究而精彩.  相似文献   

3.
高三复习课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问题引领教学;高三复习课更离不开探究,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让问题探究激活课堂.那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高三复习课中如何利用问题进行探究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本文试图从一道试题来谈谈高三复习课中问题探究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4.
1问题调查及获得的启示在高三复习课中,试卷讲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讲评课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处于接受现成答案的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完成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从而大大削弱了高三学生已具备的自学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优势,影响高三复习的学习效率.我们曾在高三学生中采用问卷、座谈或个别询问等方式做过一些调查,现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问:当进行一次测验或大考后,你对试卷中出现的疑问或不解之处是等下一次老师的试卷讲评才弄清楚,还是通过其它方式自行解决(如自学、翻阅书以及其它资料、重新验算…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问题高三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是在复习课中度过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复习课所起到的作用除了巩固高一、高二所学知识,弥补不足,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识连珠成线,同时充分利用课堂的黄金时间,让学生通过对典型例题的主动探索,领悟所学、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实现较深层次的探究和互动,真正起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玉叶 《数学通讯》2006,(6):23-24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探究性学习已经走进课堂教学,从而使得探究性学习进入高考试题的趋势不可阻挡。故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探究一些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这样做,可使我们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高考复习也有较强的应对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索化,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问题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一道立几错题的分析与解答,质疑与反思,发散与变通,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到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谈琴 《数学之友》2017,(8):84-86
复习课是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课型.进入高三阶段总复习后,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综合性增强,对运算能力、综合解题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要求都有大幅度提升.如何根据本班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采用恰当的和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探究性学习已经走进课堂教学,从而使得探究性学习进入高考试题的趋势不可阻挡.故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探究一些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这样做,可使我们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高考复习也有较强的应对性.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  相似文献   

10.
玉邴图 《数学通讯》2010,(7):88-90,93
在新教材改革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已走进课堂教学,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探究,使我们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做一题知一类提高一步的学习效果.故在学习中,如何培养自己大胆设想、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是现代数学学习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一个课本复习题为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把探究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中,探究性问题已成为改革的亮点.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高三复习需要重点关注的.笔者在2016届高三复习中,曾以“阿波罗尼斯圆”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对此产生一些感悟.本节课的授课时间为80分钟(两节课连上),授课班级为南京市某重点高中高三理科班.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灵活,有较强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2016年江苏高考中,该班高考数学平均分为160分).  相似文献   

12.
高三数学复习课,如何把"探究"元素融入有效性教学中,我们课题组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探究[1],即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若干个局部探究的"点",一堂课安排5-20分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知识、能力和发展三维目标中找到最佳结合点.下面以江苏省太湖高中何英老师执教的高三"一轮"复习课<抛物线>为载体,谈谈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实施局部探究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婷 《数学通讯》2015,(4):57-59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一贯注重的是一个"讲"字,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习方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复习课的效率总是不尽如人意.事实上,高三复习课除了巩固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弥补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堂的黄金时间,让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主动探索,不断把学生带入"思"的状态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提升思维深度,发展思维品质,最大限  相似文献   

14.
1 寻求新形势下高三复习课的突破口 在新形势下,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高三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要想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靠“题海战”是低效的.那么如何才能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让高三复习变得“轻松高效”起来呢?本人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适时地穿插一些带“探究”性质的习题课是很好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课堂文化——探究性学习,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们的确正面对现实的高考,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三的课堂里只有讲解高考题,而不探究高考题.繁多的高考题中不乏有较高思维要求以及有进一步探究价值的题目,完全可以让高考题走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但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让教师带上学生,在每年的高考时节,从做高考题,逐步地开始探究高考题.  相似文献   

16.
谈总复习中的讲评课教学222200江苏省灌云县中学李平龙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讲评课是一种常见的重要课型,它占有很高的比例.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讲评什么,又如何讲评呢?本文对此谈点浅见.1分清错误类型,力争对症下药一般地,学生答题时的错误可概括为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莉 《中学数学》2023,(3):93-94
<正>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其中一轮复习要做到对所有知识点不缺不漏.集合知识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更是每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之一.本文中以“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复习课为例,阐述微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1 问题分析在各种影响高中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中,除了学习态度之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复习时没有获得教师的及时帮助.实际上,因为高中生在高一、高二以及初中的学习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中,我们从“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出发,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探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两个过程:一是问题引动,加强双基;二是主动探究,培养能力.现以立体几何复习中的“角度、距离的计算”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三数学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数学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例题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中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三数学总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完整的高中数学体系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型.而例题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提高高三数学总复习中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高三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