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在一维弹塑性反应流体力学Lagrange编码SSS的基础上,研制了多介质、多空腔、与集中参数外电路耦合的实验构形弹塑性反应磁流体力学一维计算编码SSS-MHD。在编码中,通过对构形边界与外电路的耦合以及不同构形磁场边界条件的统一处理等措施,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中编码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能够统一处理不同的磁流体力学实验构形,包括平面及圆柱面几何构形;可以同时进行磁流体力学和含能材料反应流动的计算。对平面准等熵压缩炸药和炸药爆轰驱动套筒压缩磁通量等两类典型实验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孙承纬 陆禹 赵继波 罗斌强 谷卓伟 王桂吉 张旭平 陈学秒 周中玉 李牧 袁红 张红平 王刚华 孙奇志 文尚刚 谭福利 赵剑衡 莫建军 蔡进涛 金云声 贺佳 种涛 赵小明 刘仓理 《爆炸与冲击》2023,43(10):104201-1-104201-21
超高压、超高密度物质状态生成和性质研究是当代极端物理学的重要前沿领域,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对于该领域的意义尤为重要。这类实验虽然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物理上有内在统一性,即均以力学守恒定律和宏观电磁理论为基本框架。为了建立统一数值模拟平台、依靠负载电流实验数据(或驱动电路真实数据)确定各种极端实验条件下负载构形的力学运动及其与各个物理场的耦合问题,将经受大量实际检验的冲击、爆轰动力学和激光效应计算的一维拉格朗日编码SSS,实质性扩展成为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耦合编码SSS-MHD。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平面准等熵斜波压缩、高速平面固体飞片发射、固体套筒电磁内爆和炸药内爆磁通量压缩实验等各类高能量密度动力学实验案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编码SSS-MHD计算与美国Z装置、中国CQ和CJ系列装置的实验及美国编码ALEGRA-1D和2D计算数据的相对偏差基本不超过5%。该数值模拟平台为极端材料动力学实验(包括气体、液体、化合物和金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将有助于多维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编码的开发。
相似文献3.
5.4 磁驱动高速飞片和物态方程实验的进展
5.4.1.磁驱动高速金属飞片的实验
在Z机器上进行的磁驱动高速铝飞片实验已取得显著进展,在2000年达到20km/s速度之后,实验技术不断改进,2004和2005年分别达到27km/s和33km/s,预计2006年可在ZR装置上实现40km/s以上超高速度。这项实验的原理及关键技术在本章前几节中已有详细分析,这里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3 磁驱动压力加载原理及实验样品设计 3.1 磁压力计算 3.1.1 基本概念 如图3.1所示,假设导体表面微元dydz的法向为x轴,指向导体内部,磁场强度H沿-y轴方向,电流J,方向为z轴。由于不存在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安培定律可写为 相似文献
5.
6.
磁驱动等熵压缩和高速飞片的实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材料的磁驱动等熵压缩(Isentropic Compression Experiments,ICE)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实验技术,目的是测量材料的等熵压缩线,可作为Grtineisen方程或其他理论物态方程的重要参考线,改进对偏离Hugoniot状态(off—Hugoniot)的认识。对于某些过程较长的爆炸装置,用等熵压缩描述其中材料状态的变化,可能更接近于真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8.
5磁驱动等熵压缩和高速飞片的冲击大电流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5.1冲击大电流发生器在一定负载上产生数兆安培以至几百兆安培的冲击大电流,是发展脉冲功率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永久性冲击大电流发生器的主要技术途径是通过电容或电感式中间贮能、与负载匹配的快响应传输线或特殊的 相似文献
9.
4磁压加载等熵压缩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4.1磁驱动实验测量技术
磁驱动实验与通常冲击动力学实验的差别首先在于加载手段的不同,不是纯力学方式(即通过驱动器与样品的直接接触施加作用力)加载,而是利用经过样品的电流与其自身产生磁场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无接触地加载,其优点是磁压力的高低只与导体样品表面电流密度有关。在不考虑磁扩散的前提下,把流经导体样品表面的电流密度及其分布测量准确,就能准确的给定磁压力。对于简单的电极构形,通常用罗柯夫斯基线圈测量流过的脉冲电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大电流脉冲功率装置进行等熵加载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其主要的应用途径,以及等熵压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Zhao Jibo Sun Chengwei Luo Binqiang Cai Jintao Wang Guiji Tan Fuli Zhao Jianheng 《力学学报》2014,46(5):685
在一维弹塑性反应流体力学拉格朗日编码SSS 的基础上扩充编制成功的一维磁流体力学计算编码SSS/MHD,可以计算模拟磁驱动等熵压缩(ICE) 实验中多介质、多空腔的不同厚度平行样品构形(台阶靶) 运动,并且把磁流体计算与模拟脉冲功率驱动源的集中参数外电路方程组直接耦合,不依赖于实验当时测量的驱动电流(电压) 数据,直接根据原始数据对实验样品的力学和电磁学运动过程和各种参数剖面进行数值模拟. 介绍了对于纯铝、钽和塑料粘结炸药等3 种性能不同材料的台阶靶样品ICE 实验的计算模拟,得到了与激光速度干涉测量的不同厚度样品后自由面(或光学窗口界面) 速度历史十分符合的结果,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设计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旨在为磁驱动实验系统的校核、设计和实验构形改进提供有一定预测能力、功能比较完善的计算模拟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2.
磁驱动准等熵压缩下LY12铝的强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高应变率加载下材料的强度研究一直是冲击动力学的一个难题,目前动态载荷下材料的高压强度测量主要是基于平板撞击技术,冲击温升和应变率效应对材料强度的影响难以分离. 基于小型磁驱动加载装置CQ-4,开展了磁驱动准等熵压缩下LY12 铝的声速和强度测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考虑加载-卸载过程时磁驱动压缩实验的负载电极设计、实验样品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并获得了12 GPa 压力范围沿加载-卸载路径的声速变化和峰值压力点的强度数据. 相似文献
13.
对激光水下聚焦爆炸推进的作用机理开展了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 实验观察到激光水下聚焦爆炸推进分为两个物理过程: (1) 强激光与铝膜相互作用诱导等离子体演化, 产生短脉冲、高幅值的等离子体压力, 并对航行体做功; (2) 激光爆炸产物气泡脉动, 对航行体继续提供推力. 另外, 实验还对不同介质中的激光推进效率以及气泡与约束壁面/自由水面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高阻抗环境介质、气泡受约束脉动以及近自由水面条件下, 激光爆炸推进的效率更高. 在实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激光水下聚焦爆炸推进的物理模型, 发展了相应的耦合数值计算方法. 计算得到的气泡脉动规律及航行体运动规律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 验证了计算的模型和方法, 为强激光水下聚焦爆炸推进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1,(Z1):22-33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main behavior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under large compression state based on the rece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s are firstly analyzed and confining pressure state is regarded as low/medium/high state. A generalized cup modeling is introduced by a coupled deviatoric shearing, pore collapse and damage mechanism within thermodynamic framework.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the considered cement paste and concrete. Comparisons between numerica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able to describe the main features of mechanical behavior under large range of compression state. 相似文献
16.
17.
几何构型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装置能够方便、高效地生成均一度好且大小精确可调的微液滴(气泡),故被广泛应用于颗粒材料合成、药物封装、细胞培养等诸多领域. 进一步优化通道结构有助于实现对合成微粒粒径、均一度和尺寸范围的精确调控. 本文数值研究了通道深度、缩颈段长度以及两相夹角等几何构型因素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各个阶段的影响. 控制液滴生成方式为滴流式,发现液滴直径随通道深度d 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大,且当通道深度小于30 μm 时,随着通道深度的下降,微液滴生成周期在毛细力的强烈作用下出现骤升,通道深度超过80 μm 时,微液滴的生成周期基本接近恒定. 连续相和离散相的夹角θ接近90°时,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最短,夹角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生成均一度好且粒径微小可控的液滴. 调整缩颈段长度l引起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的变化幅度仅为其平均值的3%~5% 左右. 此外,缩颈段宽度也是影响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的重要因素,在通道深度固定时,缩颈段越宽,微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越大.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