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东 《数学通讯》2023,(11):42-44+48
对2022年武汉中考数学第16题的背景及解法进行了深度探究.采用发散思维与求异创新思维得到8种不同的解法,并探索、归纳出5个变式题及3个推广题.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2018年6月(下),陈丽老师的文章《一题多解,促进反思提高》对一道几何题的解法深入探究,从不同角度给出该题七种解法,并且都是通性通法,确实读卷有益.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给出另外的解法,并从这个的解法中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人参加了2011年安徽省高考评卷工作,评阅的是理科第18题(文科第21题),发现学生的解法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在总结学生解法的基础上,整理出如下解法.并结合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对教学与答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怎样教学生解数学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重点之一.最近,笔者阅读了某杂志刊登的“自然解法”系列文章,其大多是一题多解的解法介绍,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来源于教材及一些基础题,教师应利用教材及基础题,引领学生对一些综合问题自然生成解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一 题多解的题型,而有些经典题在各种解法中往往 涵括了很多的知识点.这类题可有助于我们迅速 复习一些知识点,也可扩大我们的视角.下面介 绍一道向量例题和它的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生数学》2015年6月(上)刊发的《一题多解案例》一文给出了一道题的4种解法,读后受益匪浅.继承与发展(创新)是最好的学习,本文在原文解法的基础上再给出4种解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2011年武汉市中考数学第22题是来源于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2页第5题)又高于课本的一道好题.它突出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解法发散,能够让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探求问题的解法,对中考备考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滥演百题不如精做一题.一题多法是精做的重要途径、方式.本文讨论了一个二重积分问题不同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杨育池 《数学通讯》2012,(19):54-55
文[1]给出了2011年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数学试题的解答,文[2]重点对其中的第二题(即一道几何题)进行了研究.笔者学习后,对此题进行了独立思考,也得到几种解法.不揣浅陋,现将解法集而成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1]通过构造向量的方法,提供了一道国际数学竞赛题的一个十分巧妙的解法,读后颇受教益.本文再提供该题的五种解法,并进行初步的解题分析,供读者朋友参考.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上海市高考数学理科第22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本题有多种解法,几乎涵盖函数、解不等式的重要知识点,可谓“一题考尽函数”.笔者给出多种解法,并结合本题作出对高三的复习建议. 试题 已知a∈R,函数f(x)=log2(1/x+a).  相似文献   

12.
对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一道面积题的一般解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其三种解法,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一道题,在一个知识范围内可能解不出或解法很复杂,但利用此题的特征,可在另一个知识范围内构造出原题的模型,从而得到相应较为简单的解法,这种方法可以称作构造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能创造性地利用原有条件,能创造性地理解结论,更要能创造性地将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数学辅导资料和一些教师课堂上,常常会见到或听到一些很巧妙的解法,它简捷、流畅、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有些解法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下面结合一道三角函数题来说明,并对此题进行一般  相似文献   

15.
<正>圆锥曲线范围题是历年全国各省数学高考常考的一种题型,这类题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同学在求解这类题时,往往感到心中无数,甚至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求解这类题时,若能重视提炼其思想方法,掌握其常用解法,则往往能提高解题效率.下面结合实例,说明巧解圆锥曲线范围题的一些常用解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1年的中考题为例谈谈二次函数应用题的常见类型和解法.供参考. 二次函数应用题从题设给定形式和解法上看,常见的有以下三类. 一、待定系数法型题设明确给出两个变量间是二次函数关系,和几对变量值,要求求出函数关系式,并进  相似文献   

17.
曹军 《数学通报》2012,51(7):39-40,43
本文拟通过对江苏几道填空压轴题的解析,对文[1]作者的解题理念提出不同看法.文[1]认为:江苏2011卷填空题最后几题得分较低,难度超过了最后一大题,是由于这几道题的设计质量不高所致,而设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这几道题不像江苏2008卷的填空题最后两题那么经典,那两题有他认为的比较经典的解法(见文[1]2.1填空题设计的改进建议).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2011卷填空题最后几题也有他认为的比较经典的解法,分数就不至于如此偏低.笔者认真研究了他对2008卷的填空题最后两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不少同学解题时常常会发现有的题有多种解法,而且每挖掘一种新的解法都会兴奋不已,但至于为什么会产生"一题多解"却很少深入思考.下面笔者借助"知识溯源式目标分析法"来阐述"一题多解"背后的知识奥秘,并试图借此为同学们打开解题分析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对于一般的非特殊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常常是将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通过三角恒等变形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仅用此法也难以解决,例如: 第五届(1963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题5.证明: ,此题很难用上述思想来解,但其他解法却不少,下面就来介绍这一题的一些不同解法,从一题多解中进而寻求和探索出多题一解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生数学》2017年4月下期,课外练习初二年级第2题.如图1,直角梯形ABCD中,∠C=45°,AD=1,CD=22(1/2),BE⊥CD于E,求BE之长.这是一道简单题目,但在此题中数学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都有所体现,很好地培训了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本文用了七种解法,前3种解法平移了直角腰,解法4、5平移了斜腰,解法6、7构造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给出了解答此题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