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CdS纳米晶与多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旭东  王新波  范莉  杨大成 《化学学报》2005,63(17):1600-1606,F0007
研究了半导体CdS纳米晶的表面功能化及荧光光谱特性,并利用静电/配位自组装方法实现了多肽和CdS纳米晶的生物无机偶联,研究了纳米晶多肽偶联体系的荧光光谱以及多肽与CdS纳米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含巯基多肽对CdS纳米晶表面形成完善包覆,消除CdS纳米晶表面缺陷,使CdS纳米晶荧光增强;含端氨基多肽使CdS纳米晶荧光出现先升后降趋势;其余不含巯基和氨基的多肽均猝灭CdS纳米晶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它们的结合常数约为2×104,结合位点数约为0.87~1.00.  相似文献   

2.
CdS纳米晶与多肽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东  王新波  范莉  杨大成 《化学学报》2005,63(17):1600-1606
研究了半导体CdS纳米晶的表面功能化及荧光光谱特性, 并利用静电/配位自组装方法实现了多肽和CdS纳米晶的生物无机偶联, 研究了纳米晶多肽偶联体系的荧光光谱以及多肽与CdS纳米晶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含巯基多肽对CdS纳米晶表面形成完善包覆, 消除CdS纳米晶表面缺陷, 使CdS纳米晶荧光增强; 含端氨基多肽使CdS纳米晶荧光出现先升后降趋势; 其余不含巯基和氨基的多肽均猝灭CdS纳米晶荧光, 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它们的结合常数约为2×104, 结合位点数约为0.87~1.00.  相似文献   

3.
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质的碲化镉量子点.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使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对BS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68~13.6 mg·L-1,检出限为0.26 mg·L-1.阿米卡星对碲化镉量子点-BSA复合物的荧光有明显猝灭作用,荧光猝灭程度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为静态猝灭,阿米卡星与BSA按物质的量比1比1结合,结合常数为6.47×103L·mol-1.用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阿米卡星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碲化镉纳米晶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波  曾娴  戴燕  俞英 《分析科学学报》2005,21(6):633-635
制备了水溶性的CdTe纳米晶。基于铜(Ⅱ)离子在pH=7,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该纳米晶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铜(Ⅱ)离子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F)与铜(Ⅱ)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0~320.0μg/L,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8.18-0.14c(μg/L);检出限为3.24μg/L。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pH2.4~2.8的酸性介质中,曙红Y分子(H2L)取代水分子而与Triton X-100形成氢键缔合物.该疏水性的氢键缔合物,在水相的"挤压"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能进一步聚集形成纳米微粒.此时将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和荧光猝灭,并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为建立褪色分光光度法、荧光猝灭法和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Triton X-100创造了条件.三种方法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以RRS法灵敏度最高,对于Triton X-100的检出限为20.6ng/mL.本文研究了曙红Y与Triton X-100相互作用的适宜条件和对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的影响.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发展和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Triton X-100的分光光度、荧光猝灭法和RRS新方法.文中还结合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量子化学方法对曙红Y-Triton X-100氢键缔合物及纳米微粒的形成以及对相应的光谱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方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pH5.5~6.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乙基紫与硫酸皮肤素作用形成结合产物时将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峰位于498 nm处,另在327 nm和650 nm处有两个强度较小的散射峰.硫酸皮肤素浓度在0~1.6 mg/L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硫酸皮肤素的分析方法.该法具有高灵敏度,对硫酸皮肤素的检出限为5.0 ng/mL,选择性良好.应用于尿样和血清中硫酸皮肤素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脲做为表面修饰剂,合成了硫脲表面修饰的掺杂Cd^2+的ZnS纳米晶(ZnS:CA/SC(NH2)2),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A抖掺入了ZnS纳米晶中,硫脲分子中的S原子与该纳米晶表面的金属离子存在配位作用,ZnS:CA/SC(NH2)2纳米晶为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7nm的球形粒子且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在pH值3.4~3.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介质中,甲苯咪唑(MBZ)与曙红Y(EY)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不仅导致荧光光谱的猝灭,还使共振瑞利散射(RR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最大的RRS峰位于326 nm处。 荧光猝灭法、RRS法、FD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32.31、7.24和11.65 μg/L,其中RRS法的灵敏度最高。 实验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以及共存物质的影响。 该方法用于甲苯咪唑片剂以及尿样中MBZ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晶种法合成了金纳米花(AuNFs)。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力显微镜方法对金纳米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花呈蓝紫色,在549nm处有特征吸收峰,且形状为花状。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uNF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过程。当AuNFs与HSA相互作用时,随着AuNFs溶液浓度的增加,HSA的紫外吸收峰强度也随之增加,但荧光光谱强度则发生了猝灭。由变温荧光实验可以获得两者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如结合常数(Ka)、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熵变(ΔS)、焓变(ΔH)。ΔG<0表明在溶液中AuNFs与HSA可以自发结合发生反应并形成复合物;ΔH<0、ΔS<0表明结合过程以范德华力和氢键为主。同步荧光和3D荧光实验均表明,AuNFs的存在使得HSA的构象以及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在pH 4.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 赤藓红(ET)与苯海拉明(DP)形成1: 1的离子缔合物, 不仅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和荧光猝灭, 更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 最大RRS峰位于580 nm附近. 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特征, 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分析化学性质, 据此发展了以赤藓红为光谱探针的灵敏、简便、快速测定DP的新方法. RRS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猝灭法对DP的检出限依次为0.0020, 0.088和0.094 μg/mL, 线性范围分别是0.0067 ~ 2.0, 0.29 ~ 6.4和0.31~3.2 μg/mL. 研究了苯海拉明与赤藓红相互作用对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的影响. 散射光偏振实验显示结合产物在最大散射波长处的偏振度为0.9779, 表明DP-ET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主要由散射光构成, 基本不含共振荧光成分. 还采用量子化学AM1法计算了反应前后生成焓和平均极化率的变化, 讨论了RRS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及光吸收、荧光和RRS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合成的十碳酸镉作为Cd前驱体, 十八烯作为单质硒溶剂, 并添加十八胺作为活性剂, 在无三丁基膦或三辛基膦参与的条件下, 以较低温度制备了具有闪锌矿结构的高质量的CdSe纳米晶. 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不同反应时间得到的CdSe纳米晶进行形貌和光谱性质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该无膦法只需调控反应时间就可得到粒径均一、分散性好的CdSe纳米晶, 其荧光波长可覆盖470-630 nm的可见光区, 而荧光峰半高宽则始终保持在24-30 nm之间并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535 nm处大于60%). 最后, 对CdSe纳米晶量子产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水热法合成的碲化镉(CdTe)纳米晶标记抗荧蒽抗体后,标记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将此标记物用于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测定了环境水样中荧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1~10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抑制率IC50为12.4μg/L,检出限IC20为13.1ng/L。对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1%~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本方法准确可靠,结果满意,能够满足环境中微量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用共振瑞利散射(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RRS)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博莱霉素(bleomycinA2,BLMA2)-Cu(Ⅱ)配合物的形成及其与DNA的反应.在水溶液中,BLMA2和Cu(Ⅱ)能形成1:1的配合物,产生新的吸收光谱,并能观察到BLMA2的荧光猝灭.该配合物能与DNA作用生成三元离子缔合物,引起RRS的显著增强.讨论了BLMA2-Cu(Ⅱ)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对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博莱霉素荧光猝灭的类型,并建立了一种用BLMA2-Cu(Ⅱ)配合物作探针RRS法测定DNA的高灵敏度、简单、快捷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3σ)分别为7.2ng·mL-1(ctDNA)、7.1ng·mL-1(sDNA)、18ng·mL-1(hsDNA),能用于痕量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为配体,用NaBH4还原HAuCl4制备了Au/NAC物质的量比为1∶3的NAC修饰的金纳米粒子(NAC-AuNPs)。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系统研究了Cu2+、Ag+、Hg2+及Pb2+与NAC-AuNPs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g+和NAC-AuNPs的作用方式是Ag+较牢固地附着在金纳米表面,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Cu2+和NAC-AuNPs表面的配体发生了作用,荧光猝灭主要为动态猝灭;Hg2+则是部分附着到金纳米表面,荧光猝灭表现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都存在;Pb2+与金纳米几乎没有作用。并就重金属离子结构与其同金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闪锌矿结构CdS纳米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巯基丙酸为硫源,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小于10 nm、具有强光致荧光的闪锌矿型立方CdS半导体纳米晶. 用EDS能谱、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RD对晶体的化学成分、大小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影响纳米晶尺寸的因素, 研究了闪锌矿型硫化镉纳米晶的荧光激发与发射谱.  相似文献   

16.
D-色氨酸为保护剂和还原剂, 采用水热法快速制备了具有强荧光的金纳米簇(D-Trp@AuNCs); 以其作为荧光探针, 建立了基于荧光猝灭的选择性高灵敏检测Fe3+的传感方法.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IR)等手段对制备的金纳米簇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D-Trp@AuNCs的荧光性能. 结果表明, D-Trp@AuNCs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最大激发波长为370 nm, 最大发射波长为460 nm; 向金纳米簇溶液中加入Fe3+后, D-Trp@AuNCs的荧光发生明显猝灭, 其猝灭程度与Fe3+的浓度在0.3~500.0 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33.1 nmol/L(S/N=3). 将该荧光探针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回收率为86.6%~106.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ZnS纳米颗粒,通过XRD及TEM技术对纳米Zn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ZnS的粒径约为7~8 nm.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纳米Z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推测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1.73×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  相似文献   

18.
在0.05 mol/L(pH 1.3)的 HCl 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亚甲蓝(MB)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 2︰1 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 RRS,SOS 和 FDS 光谱。最大 RRS, SOS 和 FDS 分别位于 310, 647 和 341 nm, 散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MB的浓度成正比,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MB的检出限(3?)分别为 1.2 ng/mL (RRS法)、1.4 ng/mL (SOS法) 和 1.7 ng/mL (FDS法)。据此发展了一种测定痕量亚甲蓝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亚甲蓝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在 94.4-103.7 ? 之间。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并结合量子化学AM1法讨论了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产生及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采用一步水合法制备水溶性功能化CdTe量子点。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荧光分光光度计(MF)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溶液状态下岩白菜素和CdTe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及时间、温度等诸多因素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溶液状态下,岩白菜素对CdTe量子点有明显的猝灭作用,Stern-Volumer猝灭常数K_(SV)值在10~5L/mol数量级,其二者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热力学结果显示其二者的猝灭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以巯基乙醇为修饰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稳定的CdSe/CdS纳米晶,应用单因素法和多目标单纯形法探索合成条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所合成的纳米晶的形貌和大小,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并且以L-色氨酸荧光量子产率0.14为标准,测量了合成的CdSe/CdS纳米晶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