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吖啶橙-罗丹明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B12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5·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介质中,AO-R6G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6G荧光大大增强。维生素B12(VB12)的加入使AO-R6G体系的荧光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B12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维生素B12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3·0×10-5mol·L-1;检出限为:4·8×10-7mol·L-1;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64%;回收率为98·40%~103·62%。该方法的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平行因子-同步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1,B2和B6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文章应用同步荧光法对维生素B1、B2和B6的混合物进行了分析。由于维生素B的荧光波谱存在重叠本工作采用三维同步荧光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维生素B1,B2和B6混合物的三维荧光数据进行了测定和解析,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对照,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实验中取Ex=200~500nm和△λ=20~120nm。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对B族维生素同步荧光分析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钙、镁、铜等 7种微量元素对维生素 B1、B2 、B6的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Ca2 + 的浓度为 1.0× 10 -3mol/ L时 ,VB2 、VB6的同步荧光光谱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而其他微量元素对VB1、VB2 、VB6的同步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或增强作用。利用 Ca2 + 对 3种维生素荧光强度的增敏作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同步荧光分析法同时测定 VB1、VB2 、VB6的灵敏度 ,VB1、VB2 、VB6的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4× 10 -7— 9.0× 10 -6、1.1× 10 -7— 4 .6× 10 -6、7.1× 10 -7— 2 .0× 10 -6mol/ L。采用本方法测定混合样品 ,样品不需分离 ,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B6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血清白蛋(HSA)在2 96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5 0nm的荧光(即λex=2 96 ,λem =35 0nm)。当HSA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6 (B6 )后,H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从τ0 (不加B6 时HSA的荧光寿命———分子激发态的寿命)与τi (加入B6 后的寿命)相等(近似)得知这种猝灭是静态猝灭。根据理论,可求出HSA与B6 间的结合常数K =2 6 7×10 4 L·mol- 1 。又从实验上可观察到HSA (它的激发态)可向B6 转移能量,由此可求出HSA和B6 间的临界距离R0 =1 872nm。测定了HSA和(HSA B6 )的园二色(CD)谱,发现所测得的CD谱都很相似(基本上是一样的)。从测得的[θ]值可以算出各个样品所含的四种结构(α螺旋、β折叠片、β卷角,无规卷曲)的百分含量也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5.
丙酮和乙醇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痕量维生素B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如乙醇、丙酮和乙腈等水溶性小分子有机溶剂在盐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双水相体系用于目标物质的萃取.正是基于此,提出了丙酮-盐-水和乙醇-盐-水体系双水相萃取、荧光测定痕量维生素B2的新方法.研究了盐和有机溶剂种类及用量、萃取时间、共存物和酸度等的影响.发现,丙酮-(NH4)2SO4-H2O和乙醇-(NH4)2SO4-H2O体系对维生素B2的一次性萃取率分别为97.6%~98.4%和94.2%~95.5%;在最适条件下,两种体系测定维生素B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10-7~3.5×10-6 mol·L-1和2.0×10-7~1.5×10-6mol·L-1,检出限分别为0.031和0.041 μg.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片剂和注射液中维生素B2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5%~2.2%,与中国药典方法对照,相对误差-1.8%~1.1%.与传统的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比较,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萃取率高、干扰小、低毒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 ,样品不经分离 ,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片中的甲硝唑与维生素 B6的含量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甲硝唑 1 0 0 .7% ( RSD1 .1 % )、维生素 B699.3% ( RSD0 .30 % )  相似文献   

7.
薛永林  高玲  任守信 《发光学报》2011,32(10):1081-1087
利用直接正交信号校正( DOSC)-小波包变换(WPT)-偏最小二乘法(PLS)(DOSC-WPT-PLS)新方法对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维生素B1、B2和B6三组分混合体系进行了同时测定.设计了 PDOSCWPTPLS程序执行相关计算,并将三种化学计量学方法(DOSC-WPT-PLS、WPT-PLS和PLS)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4种有效成分——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烟酰胺和泛酸钙的定量核磁共振氢谱(~1H qNMR)方法.选择延迟时间(D_1)为1.0 s、脉冲宽度(P_1)为3.0μs、采样次数(NS)为500次.以对苯二甲醛为内标,其质子峰δ10.12(2H)为内标峰;溶剂为氘代二甲亚砜(DMSO-d_6).定量峰的化学位移VB1选择δ9.60~9.90(~1H),VB2选择δ11.36(~1H),烟酰胺选择δ9.01(~1H),泛酸钙选择δ0.78(12H).通过标定VB1和泛酸钙对照品的纯度,测定各成分的零截距标准曲线斜率与理论值相符,说明可以直接用绝对定量公式计算其含量.测定各成分的回收率均接近100%,且重复性很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复合维生素B片中VB1、VB2、烟酰胺和泛酸钙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 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33~ 1 33mg·L- 1 ,0 33~ 3 33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1 6 3× 10 - 3mg·L- 1 ,1 5 2× 10 - 3mg·L- 1 。对 1 0 0mg·L- 1 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4 %和 2 0 %。  相似文献   

10.
核酸-桑色素-铝(Ⅲ)三元荧光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核酸对桑色素 铝 (Ⅲ )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以桑色素 铝 (Ⅲ )为荧光探针 ,考察该探针与核酸的结合反应 ,建立了新的准确测定核酸的方法 ,并研究了该三元荧光体系的作用机理。在 pH 8 5时 ,fsDNA ,ctDNA ,smDNA和 yRNA的浓度与桑色素 铝 (Ⅲ )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 ,响应范围分别为 0 2 5~1 5 0 ,0 2 5~ 2 0 0 ,0 10~ 1 6 0和 0 2 5~ 2 0 0 μg·mL-1,检测限 (3σ/K)分别为 3,2 ,2和 3ng·mL-1。测定了合成样品 ,回收率 93 3%~ 10 7 9%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 6 %  相似文献   

11.
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甲硝唑和维生素B6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建立了以0.1mol/LHCl为介质,采用三阶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甲硝唑和维生素B6的新方法,方法检测限为0.81μg/mL甲硝唑和0.16μg/mL维生素B6,二测定的线性范围均为1.6-22.4μg/mL,直接用于复方甲硝唑片剂中甲硝唑和维生素B6的测定,两种生物的测定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26和2.60%,回收率分别为93-102%和99-101%.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光度法同时测定铜钴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PAR-Cu,Co,Ni显色体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Levenberg-MarguardtBP算法,对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三组分金属配合物体系进行含量测定。在452-552nm的范围内,以14个特征波长处的吸收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并通过正交设计安排样本。网络仅训练781次即可达到要求,Cu,Co,Ni三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99.9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0.2%,0.1%。实验表明,该方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具有训练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度高等特点。该方法和光度法结合有望成为多组分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光度法同时测定三组分染料混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快速BP算法,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三组分的染料溶液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在200~590nm的范围内,以7个特征波长处的吸收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通过网络训练,复品红、结晶紫、藏红T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4%,0.67%,1.03%,三者的回收率在95.5%~104%之间。实验表明,该算法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可望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光度法结合定量测定混合染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塑料分类识别方面的应用。选用七种常见的塑料作为实验样品,获得每种样品的170组LIBS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获得前五个主成分的得分矩阵。用每种塑料样品的130组光谱数据的主成分得分矩阵作为训练集,建立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其余40组主成分得分作为测试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分类识别,其识别准确度达到97.5%。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进行塑料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分类识别,对塑料的回收利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Levenberg-Marquardt BP算法对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苯酚、间苯二酚的混合体系进行同时测定,在290-345nm的范围内,以14个特征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并通过均匀设计安排样本进行网络训练和计算,网络训练8次即达到误差精度要求(误差平方和小于0.01)。苯酚、间苯二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99.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1.3%。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中的误差反传学习算法对色氨酸、酪氨酸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进行解析,提出了同时测定这两种氨基酸的计算分析方法。以pH=7.15的KH_2PO_4-K_2HPO_4的缓冲溶液为介质,用224nm为激发波长,在290~400nm的范围内,以14个特征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进行网络训练。网络训练了12次即达到误差精度要求(误差平方和小于0.1)。以同样方法对复合氨基酸注射液进行测定,通过训练好的网络进行色氨酸、酪氨酸含量的计算,相对误差分别为4.0%和2.6%。实验表明,该方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具有训练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度高等特点。该方法与荧光法结合有望成为多组分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氘灯辐亮度值的新方法。构造3层神经网络结构,选取与氘灯辐亮度值有关的特性指标值作神经网络的信息输入,按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对样本进行训练,用已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预测待识别氘灯的辐亮度值。实例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氘灯辐亮度值预测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