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靶向海藻酸钠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将具有肝靶向性分子甘草次酸(GA)偶联在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ALG)上,合成了甘草次酸改性的海藻酸钠(GA—ALG);对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包封,制备了肝靶向载药纳米粒,并考察了GA—ALG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和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利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技术对GA—ALG结构和GA取代度进行了表征;对GA—ALG载药纳米粒的形貌、粒径、表面Zeta电位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较规则球形结构,其水合粒径为(214±11)nm.GA—ALG载药纳米粒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可持续释药长达20天;MTT结果显示GA-ALG载药纳米粒对7703肝癌细胞的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18β-甘草次酸A环开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方法在18β-甘草次酸A环上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A环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开环衍生物.初步研究了它们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对抑制HepG-2细胞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藤黄酸(1)为原料,分别与HBr和有机胺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藤黄酸衍生物(2~6),其结构经1HNMR,MS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2~6对人结肠腺癌细胞(RKO)、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卵巢腺癌细胞(OVCA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藤黄酸(N-丙基对甲苯磺酰胺)酯3,藤黄酸(N-丙基苯丙酰胺)酯4和N-色胺藤黄酰胺6b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1;33-羟基转位藤黄酸2的抗肿瘤活性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金诺芬衍生物,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认了其结构. 以目标化合物处理肿瘤细胞后, 采用四氮唑蓝盐(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总的泛素化蛋白(Ub-Prs)、 K48 位链接多聚泛素化蛋白以及蛋白酶体外源性特异性底物(GFPu)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金诺芬衍生物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功能来发挥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为人工合成的肾上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应激保护[1],增强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促进细胞分化[3]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经过氧化、酯化(酰化)、水解等反应合成了8个齐墩果酸衍生物,以MCF-7和A549细胞为靶细胞,紫杉醇和吉非替尼为阳性对照物,采用磺酰若丹明B(SRB)法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5a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母体齐墩果酸相当,化合物5d对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母体齐墩果酸。因此,化合物5a和5d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全新的嘌呤磺胺类衍生物, 并应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 嘌呤环C2位、 N6位和N9位的取代对活性均有较大影响, C2位引入苯磺酰基哌嗪片段后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化合物17d对3株肿瘤细胞PC-3, HCT116和K562 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强度与阳性对照药Roscovitine相近.  相似文献   

8.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合成了6种甘草次酸衍生物,用元素分析、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内、体外抗癌活性,均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尤其是化合物Ⅰa,Ⅰb口服效果比盐酸氮芥还好,表现出甘草次酸对氮芥有明显的增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甲氧基取代的4’-氨基二苯乙烯与4-溴甲基-5-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得到了4种新的二苯乙烯衍生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NMR、IR和元素分析确定。以HeLa、SMMC-7721、BGC-823和A549为受试细胞株,用MTT法测试了这4种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张生烈  李乾  张磊  孙昊鹏  尤启冬 《有机化学》2012,31(8):1450-1458
以藤黄酸为原料,经过C-32位选择性环氧化、高碘酸氧化、甲基化、Jones氧化、不同条件的酯化、酰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7个藤黄酸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证实,并采用MTT比色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7,8,13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活性显著强于藤黄酸.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叔胺改性甘草次酸[GA-N(CH3)2]修饰的海藻酸钠[ALG-GA-N(CH3)2], 并在温敏性琼脂糖的辅助作用下, 利用微流体技术获得了高通量、 单分散且粒径可控的ALG-GA-N(CH3)2微凝胶. 考察了Span 80含量、 疏水配体取代度、 样品浓度和水/油相流速对微液滴制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叔胺基改性可显著改善甘草次酸的亲水性; 在Span 80质量分数为2.0%, 疏水配体取代度小于12%, 样品浓度小于15 mg/mL, 水相流速为1.5 mL/h, 油相流速为6 mL/h条件下, 可获得高通量、 单分散及粒径为200 μm的适用于细胞包封培养的微凝胶球. 同时提供了一种三维培养肝细胞的新方法, 为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原料, 采用阴阳离子静电复合原理, 通过滴注法层层自组装成可搭载药物的缓释微球, 再按一定比例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溶液混合制成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 将缓释微球结构嵌入疏松多孔海绵状结构中. 研究了缓释微球的组分比对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的孔隙率、 收缩率、 亲水性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 微球结构相对完整, 多孔海绵状结构孔径为140~200 μm; 支架浸出液细胞毒性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未见差异. 缓释微球体积所占比例即组分比为10%的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孔隙率最高为68.2%~70.8%, 亲水性最好, 收缩率最低为4.4%~5.2%; 支架降解速率随缓释微球组分比升高而减慢, 组分比为20%的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综合性能更优; 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冻干成型前为液态, 具有良好可塑性. 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为缓释系统与多孔支架材料有机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系列N9位芳基取代嘌呤-8-酮类衍生物,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表明, 嘌呤酮环的C2位及N9位的取代对活性有较大影响, C2位引入对位由含氮六元环取代的苯胺, N9位引入对三氟甲基苯均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化合物12c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 人前列腺癌细胞(PC-3)、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R-Roscovitine.  相似文献   

14.
天然高分子电沉积技术为构建新型功能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契机.ZnO量子点(QDs)具备无毒、荧光稳定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工作基于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的配位电沉积技术制备ZnO QDs及其纳米复合膜;所采用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并且产物后处理简便,可以直接在电极上构建出ZnO QDs/海...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SA/AKP复合体系的氢键相互作用, 用X射线衍射仪、 流变仪及SEM研究了盐(NaCl)浓度对复合体系的结晶、 流动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SA/AKP复合体系中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分子间氢键的强度随复合材料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盐浓度的增加导致SA/AKP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加, 流动黏度先降低后增加, 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 SA/AKP纤维的SEM照片显示结晶的盐与纤维分离, 并且复合纤维表面沟槽结构逐渐减少, 表面更加致密光滑. AKP在SA/AKP复合体系中呈完全取向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 采用双丙酮丙烯酰胺(DAA)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 制备了海藻酸钠-聚双丙酮丙烯酰胺两亲性共聚物(SA-PDAA). 将SA-PDAA与聚乙烯醇(PVA)复配, 并进行静电纺丝, 制得SA-PDAA/PVA电纺纳米纤维. 通过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和荧光光谱表征了SA-PDAA的结构和性能, 通过黏度仪、 表面张力仪和电导率仪测试了SA-PDAA纺丝液的物理性能,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SA-PDAA/PVA电纺纳米纤维的形貌, 考察了SA-PDAA/PVA电纺纳米纤维的释药性能. 结果表明, DAA接枝到SA分子链上, SA-PDAA的临界聚集浓度为0.072 g/L, SA-PDAA具有良好的两亲性, SA-PDAA/PVA电纺纳米纤维具有均一的形貌. 改性后的SA可以有效地减缓药物释放速度, 提高SA-PDAA/PVA电纺纳米纤维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7.
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简称ACA微胶囊)为研究体系,建立了一种生理条件下ACA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破囊过程充分考虑了对囊内生物物质活性的保持.以微生物细胞PichiapastorisGS115和动物细胞L929为模型,以NaHCO3和Na3C6H5O7·2H2O为破囊液基本组分,考察了破囊液对ACA微胶囊的破囊效果及破囊过程对囊内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破囊操作可在30s内完成,破囊率为100%,微胶囊膜完全溶解,破囊后细胞存活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原位氧化聚合吡咯法制备了聚吡咯/海藻酸钠(PPy/SA)纳米球.聚吡咯/海藻酸钠纳米球的形貌和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进行表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方法进行测试.电化学测试表明,聚吡咯/海藻酸钠纳米球在1 mol L-1KCl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 A g-1时其比电容高达347 F g-1.与纯聚吡咯相比较,聚吡咯/海藻酸钠纳米球具有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