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子设计,增大邻菲罗啉平面结构,在不同位次引入-OH,合成2-(2-羟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2HIP)、2-(3-羟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3HIP)和2-(4-羟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4HIP)等三种羟基取代菲并咪唑衍生物。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以及扫描电镜等研究其在1mol·L-1HCl溶液中对低碳钢的缓蚀性能。三种缓蚀剂在低碳钢表面服从Langmuir吸附,缓蚀效率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超过了90%,且4HIP具有最好的缓蚀效果,最高缓蚀效率为96.36%。DFT理论计算探讨了三种缓蚀剂分子结构与缓蚀剂效率关系,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凌欢欢  李楠  杨帆  吉昕  夏勇  曹都  祁争健 《物理化学学报》2013,29(11):2465-2474
为获取具有活性官能团的接枝型、高性能荧光传感配合物,合成了2-(4-氨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CImPB-NH2)、2-(4-羟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CImPB-OH)、2-(4-羧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CImPB-COOH)和2-(4-硝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CImPB-NO2)四种配体,借助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PL)光谱、循环伏安法(CV)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上述四种配体与过渡金属元素钌(Ru)所形成的配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配合物均在可见光区域有较强吸收,发光范围覆盖绿色到红色光波段.在极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以2-(4-氨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为配体所构建的钌配合物([Ru(CImPB-NH2)(bpy)2]2+的荧光量子产率(Φ)较不含咪唑环的5-氨基邻菲啰啉合钌([Ru(phen-NH2)(bpy)2]2+)的提高了67%,以2-(4-羧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所构建的钌配合物([Ru(CImPB-COOH)(bpy)2]2+)的Φ可达29.8%,是[Ru(phen-NH2)(bpy)2]2+的18倍.理论计算表明:配体中取代苯环、咪唑环和邻菲啰啉的稠环共平面,形成共价大π体系,其有效共轭长度较邻菲啰啉母体有显著增加,配合物是以Ru为中心的近似八面体构型,理论计算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跃迁性质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上述研究有可能为接枝型、高性能荧光传感配合物的设计和筛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和对二甲氨基-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两种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并经过一、二维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方法的验证.利用1H NMR、质谱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以六~八元瓜环为主体,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为客体的作用体系,以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瓜环均与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发生相互作用,客体以较小的苯基一端穿过瓜环内腔直至苯基部分和菲咯啉部分分别露置在瓜环的两个端口外,特别是八元瓜环能容纳两个客体分子.而对二甲氨基-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仅能与七及八元瓜环相互作用,作用模式与前者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Pb(NA)L]n1,[Pb(CH3COO)L]n.nH2O 2(H2NA=烟酸,L=2-(4-硝基苯酚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1,10-邻菲罗啉为起始原料,经3步反应制得5,6-二胺-1,10-邻菲罗啉(2);2与3,5-二溴水杨醛缩合,合成了新化合物2-(2,4-二溴苯酚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4),其结构经1H NMR,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利用UV-Vis和荧光光谱研究了4在DMSO中对六种阴离子(X-=F-,Cl-,Br-,I-,H2PO2-4及AcO-)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4对F-,H2PO2-4和AcO-具有选择性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1,10-菲咯啉为原料,经氧化、缩合和络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核酸荧光探针--{2-(2-噻吩基)-1H-咪唑[4,5-f][1,10]菲咯啉-κN7,κN8}双(1,10-菲咯啉-κN1,κN10)镍(Ⅱ)配合物,总收率38.2%,其结构经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2个1,10-邻菲啰啉并咪唑衍生物阴离子受体2-(2-羟基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1)和2-(2-羟基-5-溴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2), 受体2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证.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及 1H NMR滴定研究了这2个受体对F-, Cl-, Br-, I-, H2PO4-和AcO- 6种阴离子的识别传感作用及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受体对AcO-, F-和H2PO4-有较强的传感作用, 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黄色; 对Cl-的作用较弱; 而对Br-和I-则无明显作用. 通过机理研究发现, 受体与F-, H2PO4-和AcO-形成1: 1的氢键超分子, 当阴离子的量超过受体的1倍以后, 咪唑氮上的氢转移到阴离子; 受体与Cl-以氢键形成超分子复合物, 而与Br-和I-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咪唑[4, 5-f]-1,10-邻菲罗啉配体L1~L3及其Ru(Ⅱ)配合物[Ru(L1)3]、[Ru(L2)3]和[Ru(L3)3],并进行了表征。这些Ru(Ⅱ)配合物在溶液中具有π→π*跃迁吸收峰和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吸收峰,其发光峰位约为590 nm左右。将Ru(Ⅱ)配合物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得到相应的温敏漆。Ru(Ⅱ)配合物在PMMA膜中的吸收峰精细结构消失,且在长波方向663 nm附近有新的发射峰,表明Ru(Ⅱ)配合物在PMMA膜中有聚集。温度升高后,Ru(Ⅱ)配合物在PMMA膜中的发射峰强度逐渐减弱。分别计算了在30~60 ℃和60~90 ℃区间内非辐射活化能Enr和温度灵敏度ST。结果表明,具有苯基取代的咪唑[4, 5-f]-1,10-邻菲罗啉配体的[Ru(L1)3]配合物,比咪唑[4, 5-f]-1,10-邻菲罗啉Ru(Ⅱ)配合物[Ru(L2)3]及烷基取代基的咪唑[4, 5-f]-1,10-邻菲罗啉Ru(Ⅱ)配合物[Ru(L3)3]具有更高的温度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以2-4-(1H-咪唑-2-[4,5-f][1,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HPIMPHC)和2-2-(1H-咪唑-2-[4,5-f][1,10]菲咯啉基)苯氧乙酸(HOIMPHC)为配体,水热合成了2种新型配合物[Zn(PIMPHC)_2]_n(1)和{[Pb(OIMPHC)_2]·4H_2O}_n(2)。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Zn(Ⅱ)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变形的八面体,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Pb(Ⅱ)的配位数为7,配位构型为变形的五角双锥,形成2D网状结构。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0.
以2-(2-吡啶基)苯并噻吩(2-(2-pyridyl)benzothiophene,btp)作为主配体,分别以邻二氮菲[1,10]并咪唑联苯酚(2-(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phenol,ipap)和3-甲基-6-苯基咪唑[2,1-6]噻唑(3-Methyl...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钌(II)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 [bpy=2,2’-联吡啶, H2iip=2-吲哚基-咪唑并[4,5-f][1,10]-邻菲罗啉]在DMSO溶液中对卤素离子的识别性质.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比色和荧光双重光谱高选择性识别F-.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钌(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基-咪唑并[4,5-f][1,10]-邻菲罗啉]在DMSO溶液中对卤素离子的识别性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比色和荧光双重光谱高选择性识别F-.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2个吡啶基菲咯啉衍生物2-(3-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1)和2-(4-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2),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与六元瓜环Q[6]、七元瓜环Q[7]的相互作用,以及体系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Q[6]、Q[7]与Gl以及Q[6]与G2均发生包合形成1∶1的包合物,并有荧光增敏作用;Q[7]与G2作用形成1∶2包合物,且对G2有荧光猝灭作用;Q[6]、Q[7]与G1的包合常数分别为3.00×104和1.86×104 L/mol;Q[6]、Q[7]与G2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64×104和1.01×103 L/mol。 随着体系酸性减弱,瓜环与客体作用减弱,在中性条件下,瓜环未与客体发生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2个吡啶基菲略啉衍生物2-(3-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1)和2-(4-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2),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与六元瓜环Q[6]、七元瓜环Q[7]的相互作用,以及体系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Q[6]、Q[7]与Gl以及Q[6]与G2均发生包合形成1∶1的包合物,并有荧光增敏作用;Q[7]与G2作用形成1∶2包合物,且对G2有荧光猝灭作用;Q[6]、Q[7]与G1的包合常数分别为3.00×104和1.86×104L/mol;Q[6]、Q[7]与G2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64×104和1.01×103L/mol.随着体系酸性减弱,瓜环与客体作用减弱,在中性条件下,瓜环未与客体发生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Cd Cl2(L1)]n(1)和[Pb(BDC)0.5(HBDC)(L2)]·2H2O(2)(H2BDC=对苯二甲酸,L1=2-(4-氨基苯酚)-1H-咪唑并[4,5-f]菲咯啉,L2=2-(4-N,N′-二甲基苯)-1H-咪唑并[4,5-f]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为零维结构,它们均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用高斯09程序PBE0/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Cd(Ⅱ)、Pb(Ⅱ)离子之间存在着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3个基于2-噻吩咪唑[4,5-f][1,10]菲啰啉(TIP)和2-(5-溴-2-噻吩)咪唑[4,5-f][1,10]菲啰啉(5-Br-TIP)的镉(Ⅱ)配合物1[cis-Cd(TIP)2(NO3)2]、锰(Ⅱ)配合物2[cis-Mn(5-Br-TIP)2Cl2]和镍(Ⅱ)配合物3[cis-Ni(TIP)2Cl(CH3OH)]Cl.CH3OH的合成、波谱和晶体结构表征。它们均为顺式1∶2单核配合物,其中1为8配位,2和3为6配位,TIP和5-Br-TIP配体在不同配合物中噻吩和邻菲啰啉并咪唑环之间的二面角有所不同,但都不大,在3.9(1)°~9.2(1)°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合物{[Mn(4,4′-oba)(Medpq)]Medpq}n(1),[Mn2(4,4′-oba)2(MOPIP)4]·2H2O(2)和[Cd(ox)(MOPIP)2]·2H2O(3)(4,4′-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ox=草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喹喔啉,MOPIP=2-(-甲氧基)-氢-咪唑[4,5-f][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表现为一个一维的双链结构。配合物2和3分别为双核和单核的零维离散结构,在π-π堆积和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杂环和二羧酸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室温下对配合物2和3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合物{[Mn(4,4′-oba)(Medpq)]Medpq}n(1),[Mn2(4,4′-oba)2(MOPIP)4]·2H2O(2)和[Cd(ox)(MOPIP)2]·2H2O(3)(4,4′-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ox=草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喹喔啉,MOPIP=2-(-甲氧基)-氢-咪唑[4,5-f][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表现为一个一维的双链结构。配合物2和3分别为双核和单核的零维离散结构,在π-π堆积和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杂环和二羧酸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室温下对配合物2和3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钌配合物[Ru(bpy)2(PNT)]2+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is-Ru(bpy)2Cl2·2H2O与PNT为原料合成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PNT)]2+(bpy=2,2’-联吡啶, PNT=2-[4’-(5-四唑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咯啉), 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热变性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水热条件下,以2,4′-联苯二羧酸(2,4′-H2bp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L)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o(2,4′-bpdc)(L)(H2O)]·H2O}n(1)和[Mn(2,4′-bpdc)(L)(H2O)]n(2),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展示了一维双链结构,两个配合物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