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轴向应力波作用下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屈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有限元特征值分析方法对应力波作用下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失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应力波理论和相邻平衡准则导出了圆柱壳轴对称动力失稳时的特征方程,在分析中同时考虑了应力波效应及横向惯性效应,把圆柱壳塑性动力失稳问题归结为特征值问题。通过引入圆柱壳动力失稳时的波前约束条件实现了此类问题的有限元特征值解法。计算结果揭示了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屈曲变形发展的机理,以及轴向应力波和屈曲变形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2.
金属材料的中子辐照硬化和脆化一直都是核能安全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认识预应变对中子辐照金属材料塑性形变和最终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微观机理,本文研究了10%拉伸预应变高纯铝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失稳应力和失稳应变等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辐照剂量越高,预应变高纯铝内部孔洞的尺寸和数密度越高,导致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越高,均匀延伸率和失稳应变越小,表现出典型的辐照硬化和脆化效应,但失稳应力与辐照剂量几乎无关.相同辐照剂量条件下,预应变引入的高密度位错能够显著降低辐照孔洞的尺寸和数密度,加之辐照退火效应的综合影响,导致预应变能够降低高纯铝屈服强度的增长率和失稳应变的下降率,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辐照硬化和脆化的能力,预应变还能够提高高纯铝的失稳应力,但整体而言预应变并不能提高高纯铝的延性.最后,基于J-C本构模型的中子辐照退火态金属材料的脆化模型能够直接应用于预应变金属材料,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塑性理论的增量理论和等向硬化模型,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具有中心裂纹的矩形板,在载荷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裂纹稳定扩展至失稳开裂的过程.用若干斜率不同的直线模拟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提供了数值分析的程序,证明了在裂纹稳定扩展中,塑性能与裂纹尺寸成线性关系.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最后简单讨论了关于裂纹扩展的不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属材料的中子辐照硬化和脆化一直都是核能安全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认识预应变对中子辐照金属材料塑性形变和最终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 及其微观机理, 本文研究了10%拉伸预应变高纯铝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失稳应力和失稳应变等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辐照剂量越高, 预应变高纯铝内部孔洞的尺寸和数密度越高, 导致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越高, 均匀延伸率和失稳应变越小, 表现出典型的辐照硬化和脆化效应, 但失稳应力与辐照剂量几乎无关. 相同辐照剂量条件下, 预应变引入的高密度位错能够显著降低辐照孔洞的尺寸和数密度, 加之辐照退火效应的综合影响, 导致预应变能够降低高纯铝屈服强度的增长率和失稳应变的下降率, 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辐照硬化和脆化的能力, 预应变还能够提高高纯铝的失稳应力, 但整体而言预应变并不能提高高纯铝的延性. 最后, 基于J-C本构模型的中子辐照退火态金属材料的脆化模型能够直接应用于预应变金属材料, 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有缝拱坝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振凯  周鸿钧 《实验力学》1989,4(2):161-167
本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周边缝拱坝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失稳机理,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一致性较好.最后,对不同周边缝拱坝的应力状态和安全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粘塑性薄壁管中复合应力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构关系一般理论为基础,导出了计及材料功硬化效应和应变率硬化效应的粘塑性薄壁管的本构关系及管中复合应力波的控制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在压扭复合冲击载荷作用下粘塑性薄壁管中复合应力波的传播特性与演化规律,分析了复合应力波的耦合效应以及薄壁管中粘塑性参数和功硬化效应对复合应力波传播与演化规律的影响,并对有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铝蜂窝结构单向压缩、失稳和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飞  李剑荣  虞吉林 《力学学报》2001,33(6):741-748
采用结构代表胞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在没相对密度范围的单型铝蜂窝结构在单向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失稳和破坏现象。我们推广了转角刚度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结构失稳和破坏的三种不同特征及相应 拗观力学机制,计算了结构代表胞元开始失稳分岔时的宏观应力σT,其值与有限元数值计算和实验得到的结构宏观极限应力σu一致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增置刚度法对废气涡轮增压器涡轮盘作了强度及变形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是根据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来判定的;在每一步计算时,作者用已算得的等效应力,在实验应力-应变曲线上插值计算相应的等效应变,以校正变刚度法的偏离误差。变形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接近。  相似文献   

9.
在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本文建立的剪胀性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使用相变状态参数描述剪胀性饱和砂土剪胀特性,克服了修正剑桥模型不能直接模拟剪胀砂土力学行为这一局限性。该模型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模型将剪胀应力比Md引入剪胀方程;另一方面,模型在塑性功基础上提出用与应力路径无关的硬化参数来替代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塑性体积应变增量。通过试验验证及与修正剑桥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较适合模拟剪胀性饱和砂土的力学性能,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较密实砂土的硬化及软化现象。模型共8个参数,用常规三轴试验就可获取。  相似文献   

10.
吕震宙  岳珠峰 《力学季刊》1995,16(2):145-151
本文建立了受剪应力表面裂纹塑性失稳扩展的可靠性分析模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模型对其综合变量J积分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在不同的无量纲裂纹尺寸和外载应力情况下,裂纹失稳扩展的失效概率分布规律,为工程检测和维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依据压力容器拉伸塑性失稳破坏特征,计算了旋转薄壁壳压力容器在弹/粘塑性材料下的塑性失稳破坏,文中就圆柱壳形、圆球壳形、抛物线壳形封头等压力容器的失稳状态,分别求出它们的应力应变。  相似文献   

12.
模型复合材料弹塑性界面应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纤维增强弹塑性基体所产生的界面具有弹塑性力学行为。考虑到一般材料的塑性变形都遵循幂硬化规律,对模型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弹性和应变硬化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及其应力分析。以纤维拔出试验为研究模型,将界面分成弹性区和塑性区。利用界面应力剪滞理论,分别建立弹性区和塑性区的界面力学基本方程。选择适当的位移函数满足基本方程及埋入纤维的边界条件,再按位移函数求出弹性区和塑性区的界面剪应力。推导出平均界面剪应力与纤维  相似文献   

13.
耦合蠕变损伤的Chaboche粘塑性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haboche粘塑性统一本构模型由于没有包含损伤变量,在应力恒定时只能得到不变的塑性应变速率,因此不能描述蠕变第三阶段的加速过程.该文按照Lemaitre有效应力的概念,采用Kachanov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了耦合损伤的Chaboche粘塑性流动方程和硬化方程,并链接到有限元软件ANSYS中,将之用于高温合金钢P91的蠕变寿命计算,结果表明耦合损伤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为该模型描述蠕变损伤和疲劳交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有环壳过渡段的锥—柱组合壳的应力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析方法计算了受静水外压载荷作用的有环壳过渡段的锥—柱组合壳中的应力值,并用瑞利法计算了其失稳临界载荷。计算结果说明,利用环壳过渡值锥—柱壳形成光滑连接,可使连接部位的局部应力值显著降低,并使失稳临界载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对即时密度的泡沫铝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圆柱形泡沫铝试件进行静态压缩和冲击实验,考察了泡沫铝的初始密度、孔径和尺寸等因素对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了基于相对即时密度的泡沫铝材料的塑性行为。实验所用泡沫铝试件包含四种尺寸,三种孔径及多种初始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初始密度对泡沫铝的应力应变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其他因素,如孔径、试件尺寸等的影响较小。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泡沫铝材料力学性能的描述方法,即用材料的相对即时密度与应力的关系来描述泡沫铝材料的塑性行为。该关系适用于静态和动态加载情况,只是两种情况下的参数不同。基于该方法,发现泡沫铝的塑性行为可以用单一的应力一相对即时密度关系描述,这一关系甚至不依赖于材料的初始密度,这将使泡沫铝材料塑性行为的描述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线弹性力学原理,用复变函数法求得在拉伸载荷下有限宽平板斜裂纹问题的K_Ⅰ和K_Ⅱ,并采用最大剪应变判据((d~2ε_θ)/(dθ~2)<0及(ε_θ)max与K_R相应),求得裂纹扩展角及当量Ⅰ型应力强度因子K_((?)q),再用能量准则求得失稳时的临界应力及裂纹容限.用此方法对几种初始角的几何斜裂纹有限宽平板的剩余强度作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中的数据和试验值相比,开裂角、临界应力及裂纹容限的误差均满足工程要求(2~7%).为进行二维薄壁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本文提供了剩余强度分析的工程方法及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饱和砂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具有显著的密度以及压力依存性,上述两点构成了描述砂土静力加载下变形特性无法忽视的因素.此外,在循环加载等复杂加载作用下,砂土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应力诱导各向异性以及相变转换特性.基于在e-p空间中存在唯一的临界状态线这一基本假定,通过在e-p空间中引入当前状态点与临界状态线的距离R来作为反映密度与压力依存特性的状态参量,将变相应力比以及峰值应力比表达为状态参量的指数函数,将上述应力比参量引入到统一硬化参量中可准确地反映初始状态下围压、密度对于单调加载下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能描述砂土剪缩、剪胀,应变软化、硬化等特性.采用非相关联流动法则,p-q空间中采用水滴型屈服面,塑性势面为椭圆面,松砂在单调加载下的静态液化现象也可描述.为反映循环加载下塑性体积应变的累积特性以及塑形偏应变的滞回特性,在循环加载下将状态参量R表达为应力比参量,并在硬化参数中引入描述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特性的旋转硬化部分,所提模型可有效地描述循环加载下剪切模量的衰减特性、刚度衰化性质、强度减小特性,在不排水约束作用下,则会产生往返活动性现象.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坝体抗滑稳定性计算,现在通用的极限平衡法指的是双斜滑动法.它把滑动体和阻滑体看作刚体来分析.对于坝体沿倾向下游的夹泥层产生深层滑动的情形,石膏模型试验表明失稳前坝趾处出现塑性区.本文用塑性力学原理分析失稳前的塑性区,得出了夹泥层上均质岩基及层状岩基安全系数与极限抗力的计算公式.文末给出大坝典型剖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实例及与刚体分析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统一粘塑性循环本构理论框架下,以Ohno-Abdel-Karim非线性随动硬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循环本构模型。模型通过引入塑性应变幅值记忆效应,并在塑性应变记忆项中加入恢复系数,提高了对循环硬化材料单轴棘轮行为的预言能力。将模型应用于316L不锈钢单轴棘轮行为的描述中,模拟不同平均应力、应力幅值下的棘轮应变,均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本文改进的本构模型能合理地描述循环硬化材料的单轴棘轮行为。  相似文献   

20.
自紧球形容器内残余应力的弹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材料的不可压缩性假设,研究了线性强化材料球形容器的弹塑性加卸载过程.通过把材料的包辛格系数考虑为等效塑性应变的函数,建立起了等向硬化、随动硬化和混合硬化模型下的自紧厚壁球壳的残余应力公式.算例分析表明包辛格效应对自紧残余应力有较大的影响,最后还通过计算研究了球形容器内残余应力在不同自紧度下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