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美国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认为数学只不过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和逻辑推理,毫无实用价值,因此觉得学习数学没多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吸引学生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美国数学教学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云 《高等数学研究》2008,11(4):113-116
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就微积分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探讨.介绍数学史、揭示数学美、强调应用、注重课堂多样性等,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情境教学,能够使抽象性、概括性强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能够给学生进行启发性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降低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解题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牛艳文 《数学之友》2014,(12):21-22
刚上高中时,学生普遍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把数学学好的自信心.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发现高中数学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易学,反而感觉枯燥,乏味,抽象.很多同学进入了数学学习的“困难时期”,甚至有些同学数学成绩出现了严重下滑.慢慢地,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谈新课标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范丽 《数学之友》2017,(8):60-61
数学课程是目前高中课程里面比较受关注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分数在高考总分里所占比承大,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中生畏惧数学,导致数学教学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中数学与小学、初中数学不同之处就在于,课堂内容更加紧凑,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提高.因此,想要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数学原理,探讨数学问题,全身心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7.
吴英 《数学之友》2013,(12):47-47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为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不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9.
葛余刚 《数学之友》2014,(12):28-29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更喜欢生动活泼、有趣直观的事物,而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一个有效的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富有趣味性、生活味,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情境流于形式,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使情境失去它应有的价值.鉴于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希冀通过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又将学习内容融进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改要着眼于认知结构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改要着眼于认知结构的组建王文彬(江西省南城师范学校344700)从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1].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他们头脑里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只有实现了这种转...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周超 《数学通讯》2007,(8):48-48,F0003
近年来,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颇为流行.其原因自二:一是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为编制各种数学游戏提供了方便;二是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游戏“玩”的味道较重,而“数学”的味道却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突出的特点是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提出了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课标》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标》多次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集合问题,看似细小,实则关系甚大.它不仅是高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同时,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也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许多创新型试题以它为载体,可以编制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创新题.如何正确地解决集合问题以及以集合为载体的数学其他问题,关键是读懂叙述该问题的集合语言.  相似文献   

15.
颜科 《数学之友》2013,(24):65-6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将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首次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则就提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学概念的过度延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数学概念的过度延伸朱文芳(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00037)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经常说要让学生概念明确.所谓概念明确,是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特征.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学生学习概...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志培 《数学通报》2005,44(6):20-21
1提供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1.1形象的感性材料 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往往是举个例子,进行“一次性归纳”,或者直接把概念提出来,作出解释,使学生能理解、记住.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究其根源,学生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学与“发现”思维训练彭树德(湖北省潜江中学433100)德国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发现比论证更重要”.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面,而应该想办法去探求,去发现这些结论.为培养学生这种“发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自...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结果.在近几年的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卷中,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创新试题大量涌现,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认知分析,就是指从认知的角度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加强认知分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和影响数学活动的诸因素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学生已有认知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