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引入一个用来描述核遮蔽与反遮蔽效应的海夸克和胶子的重组因子,结合x重新标度模型,在保持核动量守恒的条件下,统一描述EMC效应,核Drell-Yan过程和J/ψ光生过程,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解析方法证明了部分子演化模型可为双重X重新标度模型提供物理基础,进而利用修正的Alteralli-Parisi方程描述小x区域的核遮蔽和反遮蔽效应,以改进部分子演化模型,使我们不必引入核遮蔽因子便可统一地描述EMC效应、核遮蔽和反遮蔽效应.最后,利用改进的部分子演化模型相当好地解释了核Drell-Yan过程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与核内夸克-胶子分布的有关实验现象:EMC效应、核遮蔽效应、核Drel-Yan过程和J/ψ光生反应等,以及解释它们的理论模型.The experiments of the EMC effect,nuclear shadowing effect,nuclear Drell Yanprocess and J/ψ production related to the quark gluon distributions in nuclei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s explaining them are briefly reviewed.   相似文献   

4.
含QCD修正的p-A碰撞Drell-Yan过程的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扰QCD αs级近似下,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计算了p-A碰撞Drell-Yan截面与p-N碰撞Drell-Yan截面之比,即核效应函数RQCD(xA,Q2).计算结果与没有QCD修正的R(xA,Q2)值比较,在0.03≤xA≤0.3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压低,与实验符合的情况有所改善.说明对核Drell-Yan过程核效应的研究,QCD修正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且在计入这种修正后,双重Q2重标度模型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用强子和弦级联模型,JPCIAE,研究(200A GeV)U+U中心碰撞中核形变对J/ψ压低的效应.结果表明:在两形变核的长轴都沿束流方向的碰撞中,J/ψ压低因子约为两长轴都垂直于束流方向碰撞时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LHC中,Pb-Pb以质心系能量5.5ATeV以及Ca-Ca以质心系能量7ATeV碰撞过程中的硬直接光生J/ψ和γ过程:A+A-A+J/ψ(γ)+X.结果表明该过程不仅可用于测量原子核中的胶子分布,还可以用以研究大R_t胶子以及重夸克的J/ψ碎裂机制.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LHC中,Pb–Pb以质心系能量5.5ATeV以及Ca–Ca以质心系能量7ATeV碰撞过程中的硬直接光生J/ψ和γ过程:A+A→A+J/ψ(γ)+X.结果表明该过程不仅可用于测量原子核中的胶子分布,还可以用以研究大Rt胶子以及重夸克的J/ψ碎裂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微扰QCD αs 阶(NLO)近似和核(A)的部分子分布函数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DQ2RM)下,讨论了p-N(A)Drell-Yan过程中K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K因子不能近似当作常数.它随靶核子中部分子相关的运动学变量xT(A)显著变化.在ISR和SppS能区,当2×10-3≤xT(A)<1时,K因子随xT(A)减小而显著减小;而xT(A)<2×10-3 时随xT(A)继续减小又显著增加.K因子对核(A)也有一定依赖性,这也是在xT(A)小时较为明显.这种认识对于在超高能对撞区利用Drell-Yan过程(或其类似过程)精确检验某些模型或物理量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关于LHC实光子核遮蔽效应的一些结果.证明了遮蔽随光子能量Er的增加而变强.给出了反应过程γ+A→V+A中的ρ,ω,φ总截面对质心系能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存在一个能量的临界点,在该点以上的核遮蔽强到足可以被测到.  相似文献   

11.
将新发表的J/ψ核吸收截面输入强子和弦级联模型JPCIAE,计算了200AGeV/c的P-A,O-U,S-U和Pb-Pb最小偏畸碰撞中J/ψ压低因子并与实验作比较.结果表明:增大的新截面难以改变核吸收机制不易解释Pb-Pb碰撞J/ψ反常压低局面.  相似文献   

12.
用解析方法证明了部分子演化模型可为双重X重新标度模型提供物理基础,进而利用修正的Alteralli-Parisi方程描述小x区域的核遮蔽和反遮蔽效应,以改进部分子演化模型,使我们不必引入核遮蔽因子便可统一地描述EMC效应、核遮蔽和反遮蔽效应.最后,利用改进的部分子演化模型相当好地解释了核Drell-Yan过程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改进的核密度模型,用唯象的方法找到了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核效应的参数公式,其中利用了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 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对强子与核的Drell-Yan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意的解释, 深化了对原子核内夸克分布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 核密度模型 核效应 强子-核Drell-Yan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进的核密度模型和动量守恒条件, 找到了核内胶子分布函数的核效应参数公式, 其中利用了已经建立的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 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核内胶子分布函数, 对轻子打靶核的J/ψ光生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意的解释, 深化了核内胶子分布函数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用建立在LUND模型特别是PYTHIA事件产生器基础上的描写极端相对论性核–核碰撞的强子和弦级联模型鳃─—JPCIAE研究了入射能量为200AGeV的pA和BA碰撞的最小偏畸事件中J/ψ的核压低.用两组J/ψ和强子形成时间合理的数值分别由正常模拟和类Glauber式模拟得到的J/ψ核压低因子可与NA38的相应pA和BA碰撞的数据相比较,但NA50Pb+Ph碰撞的数则解释不了.另外,正常模拟和类Glauber式模拟间的差别,进而动力学模拟和Glauber理论间的差别不容忽略.仔细研究了强子形成时间对J/ψ核压低的敏感效应.结果还表明:对于J/ψ核压低来说,介子吸收在pA碰撞中也起作用犹如在BA碰撞中一样.  相似文献   

16.
计算了pp和p碰撞中J/ψ的领头阶光生过程的产额。运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回顾了重夸克偶素产生的色单态机制与色八重态机制,并将它们分别用于处理直接光子过程和分解光子过程。通过与J/ψ产生的领头阶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光生过程对J/ψ产额的修正在大横动量区域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17.
计算了pp和pÞ碰撞中J/ψ的领头阶光生过程的产额。运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回顾了重夸克偶素产生的色单态机制与色八重态机制,并将它们分别用于处理直接光子过程和分解光子过程。通过与J/ψ产生的领头阶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光生过程对J/ψ产额的修正在大横动量区域变得明显。The production of J/ψ originating from photoproduction processes in pp and pÞ collisions at leading order is calculated. The color singlet and color octet mechanisms for heavy quarkonium production are reviewed within nonrelativistic QCD, and be used to deal with the direct photon and resolved photon processes respectively. Comparing with the leading order results of J/ψ produc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cation of photoproduction processes for J/ψ production become obvious at large p-T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nte Carlo产生器GCP,模拟了SPS能量下p-A和A-A碰撞中J/ψ粒子的产生和吸收过程.对J/ψ的吸收主要考虑了两种机制:强子环境下的核吸收和同行粒子对J/ψ的吸收.把Monto-Carlo模拟的结果和p-A和A-A碰撞中J/ψ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除了Pb-Pb碰撞外,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沈齐兴  晁明  郁宏 《中国物理 C》1997,21(5):408-412
讨论了实验室坐标系和螺旋度坐标系中不极化电子-正电子对撞产生J/ψ粒子的密度矩阵,指出,产生的J/ψ粒子只有螺旋度±1的分量对过程有贡献的结论是有条件的,且仅适用于实验室坐标系;在两种坐标系中应用矩分析方法时,将得到相同数目的矩,而且矩的表达式之间存在一个十分简单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0.
考虑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物理真空夸克凝聚效应,计算了碳核与碳核在质心系能量分别为630和200GeV时碰撞Drell—Yan过程的K因子,以及加入核遮蔽因子后非微扰效应对K因子的影响,并把计算结果与没有考虑夸克凝聚非微扰效应的K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微扰效应和核遮蔽效应对K因子影响很小。Considering quark condensat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QCD vacuum, the non-perturbative effect on the K-factor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C-C collision Drell-Yan process with and without nuclear shadowing respectively, at the center-of-mass energy √s= 630 and 200 GeV.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non-perturbative effect and the nuclear shadowing effect pose a weak influence on the K-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