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报道了4个含苯甲酰胺取代的水杨醛亚胺配体: N-(2-苯甲酰胺苯基)-水杨醛亚胺(L1)、 N-(2-苯甲酰胺苯基)-3-甲基水杨醛亚胺(L2)、 N-(2-苯甲酰胺苯基)-3-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3)和N-(2-苯甲酰胺苯基)-3,5-二溴水杨醛亚胺(L4)的合成, 采用 1H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 以L3与TiCl4·2THF为模型催化体系, 在最佳陈化条件(陈化温度为25 ℃, 陈化时间为30 min, 配体与TiCl4·2THF的摩尔比3∶1)下, 考察了L1~L4/TiCl4·2THF催化体系Al/Ti摩尔比、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和聚合压力, 以及配体结构等对乙烯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在水杨醛骨架上氧原子邻位取代基位阻的增大, 催化体系的活性及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均有增加, 其中以L3的催化活性最高, 达到224 kg PE/(mol Ti?h). 采用高温 1H NMR, 13C NMR, GPC-IR和DSC等对由不同配体L1~L4/TiCl4·2THF得到的聚乙烯样品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结果显示样品为线性高密度聚乙烯, Mn=5.9×10 4~11.9×10 4, 分子量分布(PDI)为21.9~72.1. 相似文献
3.
标题化合物SmCl_3(THF)_4(M_r=545.2)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dd 2。晶胞参数为a=9.211(4),6=16.436(6),c=29.666(12);V=4491(3) ~3;Z=8,D_c=1.61g.cm~(-3),F(000)=2184,μ_c=30.3cm~(-1)。最终的偏因子R=0.063,R_(to)=0.062。Sm~(3+)与三个Cl~-及四个四氢呋喃分子中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角双锥的空间结构,其中二个氯原子分别位于二个顶点位置。分子中有一个通过Sm~(3+)及Cl~-的C_2轴。Sm-Cl及Sm-0的平均键长分别为2.683(5)及2.469(11)。 相似文献
4.
5.
6.
7.
氯化钆与对-甲基苯基锂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产物之一为[Li(THF)_4][GdCl_4-(THF)_2],(M_r=738.2),在-70℃下进行X-射线衍射研究。其晶体属单斜晶系,P2/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3.263(2),b=8.474(1),c=14.961(0);β=99.72(1)°,V=1657.23(?)~3,Z=2,D_c=1.48g/cm~3,F(000)=750,μ_c=24.2cm~(-1),最终偏离子为R=0.0614。研究结果表明,本题晶体是离子型晶体,围绕Gd~(3+)的四个Cl~-离子和两个THF分子的氧原子构成畸变的八面体。Li~+周围的四个THF分子的氧原子构成一个近似的四面体。 相似文献
8.
9.
α-氯代乙苯/TiCl4/Ti(OiPr)4引发β-蒎烯活性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条件下,在CH2Cl2溶剂中以α-氯代乙苯为引发剂,TiCl4和Ti(OiPr)4混合物为Lewis酸活化剂,进行β-蒎烯阳离子聚合,单独使用强的Lewis酸TiCl4时,聚合反应在瞬间完成,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添加本身无催化活性的弱Lewis酸Ti(OiPr)4后,聚合反应减缓且聚合产物的分子量的分布变窄,当Ti(OiPr)4/TiCl4摩尔比为1/3时,产物的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线性增加,且分子量分布较窄,显示出活性聚合特性这种活性聚合特性由单体添加实验进一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结构化学》1991,(3)
<正> The bonding of complexes [EuCl3(THF)4] , [NdCl3(THF)4] and [UI3 (THF)4]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SCC-DV-Xa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F helps to construct a polyhedral molecule and therefore considerably shortens M-X distances. The behaviour of f-orbitals in bonding was studied and discussed herein. 相似文献
11.
12.
聚合物载体负载TiCl4/I-Bu3Al催化烯烃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聚合物负载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用于聚合的研究,研究了聚合物作为载体的催化和赤,并通过IR,DSC,元素分析和粘度法测定分子量等手段对催化剂及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包括合成聚合物负载的Ti体系催化剂和用所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乙烯、丙烯与丁二烯共聚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文献中出现了一些以歧化催化剂用于炔烃聚合的尝试[1-4],例如以WCl6-ph4Sn、MoCl5-ph4Sn体系进行炔烃聚合反应,均有活性。我们在烯烃均相催化歧化反应的研究中,试探了将此类催化剂用于乙炔聚合,结果是:(1)试验过的7种催化体系均能使乙炔聚合,生成黑色不溶的高分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得到的聚乙炔是顺式和反式结构的混合物,此外,部分乙炔尚三聚环化成苯;(2)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乙炔聚合和烯烃歧化的活性和选择性没有平行关系;(3)几种催化体系对乙炔高聚和环化三聚的选择性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14.
16.
17.
研究了(CH_3C_5H_4)_3Ln·THF (Ln = Sm,Ho,Tb,Yb)与环戊二烯高产率生成 (C_5H_5)_3Ln·THF的新反应。反应产物经过了元素分析、质谱和X射线的表征。产 物(C_5H_5)_3Ln·THF的特征结构参数,如五元碳环的碳原子与中心金属的平均距 离,五元碳环质心与中心金属距离,配位的四氢呋喃氧原子与中心金属距离,由于 “镧系收缩现象”,随着中心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 苯基 3 (4 硝基苯基) 5 (9 蒽基) 2 吡唑啉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分子的吸收不同于分子内"Ar—N—N=C—Ar"发色团与蒽发色团的叠加.其中"Ar—N—N=C—Ar"发色团的吸收系数增强了12倍,存在极大的增色效应,蒽的精细吸收峰也均红移了20nm左右.说明两者存在基态下的相互作用.优势构象理论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基态π电子轨道重叠的高位共轭效应引起的.该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该类分子激发态下发色团间的非共轭电荷转移以及能量转移,并为寻找更大吸收系数的该类化合物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以TiCl4为共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体系的络合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聚合物的GPC谱图分析以及紫外光谱测试证明了以TiCl4为共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体系中微量水与引发剂和TiCl4之间存在着络合竞争,提出了抑制水对阳离子聚合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