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先生,已离去我们十年了.在王竹溪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王竹溪于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6岁时赴上海求学,1929年夏在上海麦伦中学高中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深得系主任叶企孙先生的赏识.1933年夏,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该校研究院的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3.
1953~1958年,我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王竹溪先生给我们讲授热力学课程。王竹溪先生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是著名物理学家福勒的研究生,1935~1938年在英国学习取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他的工作以精确、严格、准确著称。1955年他多年撰写的教科书《热力学》出版,这是中国唯一的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4.
刘寄星 《物理》2012,41(12):821-822
2003年,我在《物理》发表了一篇文章,纪念我国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和生物学家汤佩松先生合作提出植物水势概念的历史功绩,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该文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刊登在2003年《物理》第32卷的第6期403—409页和第7期的477—483页.承读者和编辑部厚爱,这篇文章2005年经推荐曾获得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并被一本书(杨舰、戴吾三编,《清华大  相似文献   

5.
刘寄星 《物理》2003,32(6):403-409
文章介绍了我国生物学家汤佩松先生和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42年前在植物生理学方面作出的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贡献.他们于1941年先于西方科学家二十多年提出解释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理论,首先引入了水势概念.然而这项贡献一直被埋没四十多年才得到承认.文章分析了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工作的内容、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背景,讨论了其在国内外的遭遇的原因及今日应当从中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考取该校研究院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7.
王竹溪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执教多年.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并曾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竹溪同志,湖北省公安县人,早年就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是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开拓者之一的否勒教授的学生,回国  相似文献   

8.
李荫远 《物理》2012,41(7):450-452
在此文中,我只闲话家常式地写出我和恩师王竹溪先生的交往.至于先生学风的严谨、多方面的长才和高尚的人格无须我来多说了.  相似文献   

9.
郝柏林 《物理》2012,41(7):455-457
王竹溪先生的许多弟子,可能对本文题目感到诧异.一个最多只能算"门外弟子"的后学,怎敢妄呼"恩师"! 由于高中毕业就被派往苏联读本科,在那里从矿山经济改学物理,我在国内没有母校和师友.然而,在感情上,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是我的“母校”,王竹溪先生就是我最敬重的恩师.当然,最初的受教是靠自己钻研《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王竹溪先生关于遍历理论不是统计物理的基础;细致平衡可以保证总平衡,但总平衡不一定只由细致平衡保证;近平衡的三种非平衡过程的关系等种种论述,多年来指导着我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戴传曾先生,1991年 11月 18日已离去我们一年了.一年来,我们一直想念着他.在戴传曾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我们仅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戴传曾先生于19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期曾就读于宁波市效实中学.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二年级时转入物理系,受教于周培源、王竹溪、吴有训等著名物理学家.194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戴传曾先生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并进行科学研究.1951年他完成了题为…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是粉碎“四人帮”不久的时期.当时的科学园地还是一片劫后逢生的荒芜景象,广大科技人员陆续回到各种教学、科研阵地,以期为科学事业的繁荣昌盛大显身手.人们需要知识,需要学习,要了解世界,要跻身世界科学行列,要书……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国物理学会和科学出版社决定组织一套《物理学基础丛书》,作为广大物埋学工作者的普及读物.在严济慈、陆学善、王竹溪、钱临照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关心和扶植下,一个坚强出色的编委会诞生了,经过反复的论证,确定的丛书的宗旨是: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从编委会成…  相似文献   

12.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与核技术专家、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邓稼 先先生,1991年7月 29日已离去我们五年 了.在邓稼先先生逝 世五周年之际,我们 谨以这篇短文,向他 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 高的敬意. 邓稼先先生1924年6月25 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他出生后不久,其全家便自安徽移居北平.中学时期,他曾在北平崇德中学求学,抗日战争时期为避迫害而前往昆明,后在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高中毕业.1941年,邓稼先先生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受教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他学习刻苦努力,看书、做笔记都非常仔细,194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王竹溪、郑华炽二先生…  相似文献   

13.
沈乃潋 《物理》2012,41(7):457-460
1对计量学和基本常数研究工作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王竹溪先生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的特聘顾问,也是计量院热工处的顾问,这是因为王竹溪先生是热力学和温度方面的专家.在改革开放初期,计量院正在建立各方面的基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温度的国际68温标(IPTS-68).IPTS-68定义的固定点为:液氧(90.2—54.4K)、液氩(87.4—83.8K)、液氮(77.3—63.1K)、液氖(27.1—24.6K)、平衡氢(20.3—13.8K)等.IPTS-68温标技术鉴定会由王竹溪先生任主任委员,阎守胜先生任副主任委员.这个温标一直使用到1990年,由国际90温标(IPTS-90)代替.  相似文献   

14.
何祚庥 《物理》2012,41(7):453-455
今天来了不少老师、同学,当然也还有年轻的后辈,大家共同纪念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在会上发了一本王正行先生写得甚好的纪念王先生的一本小册子:《严谨与简洁之美》.精读一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黄祖洽 《物理》2012,41(7):452-453
我是1944年在昆明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物理系的,从大学二年级认识王竹溪先生之后,一直受到他的关心和指导,值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就我记忆所及,将王先生帮助和指导我的几件事写出来,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6.
曹则贤 《物理》2012,41(7):460-461
三国时,蜀将邓艾欲取成都,合众军士裹毡翻过摩天岭,见道旁石碑有诸葛武侯亲题字两行,已预知当日之事.邓艾叩头拜碑曰:"武侯乃神人也,吾恨不得以师事之.""恨不能师事之"自此成为后人对前辈高人的赞语.就中国物理学界论,王竹溪先生当得此誉.先生1983年辞世,当时杨振宁教授唁电称“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竹溪师的影响……”,李政道教授唁电则直言“中国失去了一位良师”,诚不算过誉.  相似文献   

17.
吴自勤 《物理》2005,34(9):680-683
Mott N F(NevillFrancis)爵士1905年9月30日生于英国Leeds.他的父亲和母亲曾一起在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物理系)J.J.Thomson研究组的实验室工作过,父母亲对他成为物理学家的影响远超过中学老师.他先在Bristol的Clifton学院学习;1924-1927年在剑桥大学StJohn's学院(成立于1511年)学数学和理论物理并发表散射理论方面的论文.1928年在Fowler(Dirac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1935-1938年留英时的导师)的安排下从剑桥到哥本哈根Bohr的研究所等著名研究单位作访问学者、继续钻研量子力学和原子碰撞理论.  相似文献   

18.
周培源教授风范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堂记趣 周培源教授是我国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周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理论物理学家.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彭桓武教授都是周老的学生.周老是怎样教导他的弟子呢?这里披露一些“秘闻”.1.第一课 我在中学念高中物理的时候,就听说全世界只有12个半学者能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47年9月,我以敬慕清华大学的民主风尚和学术空气的心情而转学到该校物理系二年级,在这里上的第一课,就是被称为“半个懂得相对论”的周培源教授所开设的理论力学.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普通物理,牛顿力学都念过三遍了,这能讲出什么新内容呢?然而…  相似文献   

19.
1942-1944年间,黄昆、杨振宁和张守廉三人是西南联大研究院的同班同学,分别师从吴大猷、王竹溪和周培源先生.他们三人都极有物理天赋;每天一起上课,下课后一起泡茶馆讨论各种问题,晚上又住在同一问宿舍,整天形影不离;三人还分享一个中学教师的工作,被称为"三剑客"  相似文献   

20.
钟毓澍 《物理》2006,35(6):517-518
郭敦仁教授离开我们已五年了,我怀念他.我们从一开始接触他时,就称他为郭先生,并且,以后也一直这样称呼他,因此,下面我仍然称呼他为郭先生.对于年纪大的老师们称呼先生,是当时对他们尊敬而亲切的称呼,例如,对王竹溪院士称呼王先生,对胡宁院士称呼胡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