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有两个标准,符合他们的利益和思维方式时他们就打出国际法和条约的旗号,如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和思维方式,他们就可以践踏国际法和条约.西方一些反华势力一方面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一方面又利用各种方式支持达赖搞分裂中国的活动,他们从事这些活动时,就可以把英帝国主义在扩张过程中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束之高阁.<中英烟台条约>(1876)、<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0)、<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3)、<拉萨条约>(1904)、<中英续定藏印条约>(1906)、<修订藏印通商章程>(1908),这些不平条约即是英国侵略我国的见证,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些条约更是批判"西藏独立"论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鉴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不得已承认了幕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但其最终目标是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成为世界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制度,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建立常备军,为日本的修约成功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发展中实现了成为 强国的目标,并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的修的成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问,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永文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2):89-96,116
在清末新政大的环境里,《西藏白话报》诞生了,它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以西藏官员为主要传播对象,直接地参与了西藏的近代变革。而在内地创办的各种形式的报刊则间接地反映西藏的社会发展。这些报刊关注重大政治变迁、及时报道国家的治藏方略和政策得失,传达国内外关于西藏的信息。本文以《神州日报》、《时报》、《东方杂志》为个案,论述晚清报刊与中国西藏的关系,从而阐明西藏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称中国应改变视西藏为“藩属”。的传统观念,以“边地”视之。从“藩属”到“边地”,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反映了张荫棠对中国在藏主权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沙皇俄国曾经侵略中国西藏。苏联建立之后,宣布放弃沙皇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之后,苏联曾经在平息西藏叛乱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新刊布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录,有助于今天重新审视西藏问题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乾隆年间西方列强出现在中国时,中国士人坚守“华夏中心”说,将西方列强视作未曾开化的蛮夷,把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成果当作“雕虫小技”。这种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方有所改变。此时中国知识界开始正视西方列强的工业成就,但仍然秉持着文化上的优越感,并以“中体西用”指导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备受刺激的中国知识界方才开始正视西方文化,意识到它是有体有用,堪与中国文化并肩的文化,并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到五四时期,在内外因素刺激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激烈批判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至此“华夏中心”说被摒弃。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语文教育思想是错综复杂的,其间革除八股,崇尚实用,强调开通民智,培养普通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对语文教授法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是,读经存教仍然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改良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1904年英国军队开进拉萨,对西藏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从而使涉藏问题更加复杂化。面对涉藏问题,上海等地的各类报刊给予了及时全面的报道。杨庶堪等一批开明人士,虽处于相对闭塞的重庆,却能创办《广益丛报》,并通过该报把上海等地的各类报刊关于涉藏问题的报道继续传播到以重庆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广益丛报》揭露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报道中国政府治理西藏的得失;介绍民间对涉藏问题的关注;记载驻藏官员对外国媒体介绍治藏"新政";强调主权的不可侵犯。一百多条共四万多字的报道是我们今天研究晚清涉藏问题的重要资料,亦可以作为批判"西藏独立"论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民族地区,为我国人口最少的自治区,但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却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和平解放以后,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后,西藏经济社会逐渐追赶其他地区的发展,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向国家一体化靠近。追求中国梦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近代以来西藏百年变迁承载了各族人民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走向未来西藏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对国家和中华民族做出积极贡献,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国现代化中走进前列,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用中国梦理念构建话语体系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藏交通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因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做到环境保护与交通规划紧密协调,才能实现西藏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西藏交通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因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做到环境保护与交通规划紧密协调,才能实现西藏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思想文化界也异常活跃。在此背景下的诸子学研究呈现出复兴局面,其中墨学研究处于一波历史罕见的高潮期。对此曾有学者指称墨学受到学界甚至一般民众的广泛追捧,出现了家传户颂的情形,几如往日之读经。在这样的盛况下,墨学研究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参与群体空前广泛,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以西解中”之法风行,研究领域日益专门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清前期,清朝逐步实现了大一统,并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彼时,无论是直省地区还是藩部地带,皆是清朝的领土。在清朝统一和治理西藏的过程中,地处直省边缘、同西藏接壤的四川地区,成为清朝经略西藏的依托,在军事支撑、行政支援、后勤保障、交通联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下直省和藩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通过对清代二元并存疆域结构及四川在西藏经略中作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清朝治理西藏的经验和得失。  相似文献   

16.
围绕清末民初鼠疫防治,中西医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对抗局面。尽管中医在对鼠疫的治疗中显现出疗效的优势,但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对待鼠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隔离来切断人与人之间传染的链条,而这正是西医防疫的优势所在。论争的直接后果是政府基本采用西方的公共卫生体制,传统中医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基本失去了在国家卫生领域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李根生 《科技信息》2010,(17):109-109
中国的近代化少不了司法的近代化,而司法独立则是司法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清末新政中大理院的设立开始了中国审判独立的进程,经过清末民初法律精英的努力和政府的推动,中国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自己调查和研究的清末民初的史实,明确指出没有数学文化因素的文化是不存在的;同样地,没有数学教育因素的教育也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末顺直谘议局到民国顺直省议会,直隶省议员的工资呈增加趋势。从当时工资水平来看,远高于一般工人及农民,说明议员处于社会中上层。但是议员的工资低于行政官员的工资水平,又说明作为地方立法机关的顺直省议会,在地方权力结构的地位仍低于行政机关。由于财政枯竭,议员的薪水到后期往往长时期拖欠,致使议会的会务难以正常维持,成为近代直隶议会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经济生活的主导因素。它昭示着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生产力革命以及未来的经济格局。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必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藏在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明显滞后,实现西藏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从不断进步到全面繁荣、“从输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都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总结西藏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持续进步的基本经验,作为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西藏教育模式的依据和出发点,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寻求动力;并通过检查目前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从而为以制度变迁推动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基本模式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