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氢氧化钠为缩合剂,2,2′-二(邻-羟基苯氧基)丙烷(Ⅰa)分别与N-对甲苯基二乙醇胺二对甲苯磺酸酯(Ⅱa),N-对甲苯磺酰基二乙醇胺二对甲苯磺酸酯(Ⅱb)反应生成二苯型[16]环系氮杂冠醚化合物(1~2).2在过量苯酚存在下,用40%氢溴酸去对甲苯磺酰基得到相应的亚胺型氮杂冠醚(3).2,2′-二(邻-羟基苯氧基)乙醚(Ⅰb)分别与(Ⅱa)及N-苯基二乙醇胺二对甲苯磺酸酯(Ⅱc)缩合得到二苯型[18]环系氮杂冠醚化合物(4~5).以上5种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皆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2.
苯并四酰胺大环配体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1,2-双(2-溴-2-甲丙酰氨基)苯与叠氮化钠反应后,再用(NH4)2S在常温压下不,得到1,2-双(2-氨基-2甲基丙酰氨基)苯,改进了在压力釜中用用Pd/C)催化氢化还原的方法,使反应条件和操作简单易行,并避免了反应的危险性,探讨了苯并大环酰胺的关环条件,对反应中间体和大环四酰胺配体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的鉴定,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3.
以布龙酸(6-氨基-2-萘磺酸)为原料,经乙酰化保护基、磺酸基的氯磺化、胺化、水解去乙酰基,高收率地合成了6-氨基-N-取代-2萘磺酰胺类染料中间体,氯磺化试剂采用氯磺酸/氯化亚砜,6-乙酰氨基-2-萘磺酸,氯磺酸,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7:3,胺化时加入过量的胺,胺化温度为20-35℃,以20%,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为10-12,讨论了磺酰氯的胺化反应机理,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L-半胱氨酸为手性源,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硫手性大环配体,并进行了结构表征,L-半胱氨酸与二溴化合物反应生成双氨基酸,转变为双氨基酸酯后与双酰氯在高度稀释和无水条件下进行关环反应,制得含硫手性大环配体。  相似文献   

5.
以吐氏酸(2-氨基-1-萘磺酸)为原料,用发烟硫酸丙次磺化,丙水解,合成染料中间体6-氨基-1,3萘二磺酸,中间体与重氮苯反应得偶氮化合物,再用Na2S2O4断开偶氮双键,酸化,合成5,6-二氨基-1,3-萘二磺酸,它在乙酸钾存在下与FeCl3反应,合成抗光晕染料5,6二氨基-1,3-萘二磺酸铁络合物,合成方法简便,特别是合成5,6-二氨基-1,3-萘二磺酸集偶联,还原断链,酸化结晶于一浴,具有创新性和良好的环保效应,产物进行了红外、紫餐光谱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含量分析,产率高,产品含量>98%。  相似文献   

6.
详细报道了以工业布龙酸(2-氨基-6-萘磺酸)为原料合成染料中间体2-氨基-6-萘磺酰甲胺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与结构相符,并用液相色谱分析了产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天然(+)-樟脑经磺酸化、磺酰氯化和氧化得到(1S)-7,7-二甲基双环[2.2.1]庚烷-1-羧酸-2-酮.该化合物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的酰氯再与由(L)-氨基酸制备的氨基醇反应得到8个新的手性酰胺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酰胺醇的结构.这些酰胺醇可用于催化二乙基锌与苯甲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产物1-苯基-1-丙醇的化学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值)分别为48.4%~81.5%和0~24.7%.  相似文献   

8.
磺酰氧基卤代芳基醚是一种多功能化合物,在众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以2-碘间苯二酚为原料,经化学计量的双磺酰化、选择性单侧水解及与溴化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系列2-碘-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基醚。结果表明,双磺酰化产物的选择性单侧水解比2-碘间苯二酚通过单烃基化进行原料中2个对称羟基的选择性官能化更有优势。以低成本碱为水解试剂,探索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2,6-双(对甲苯基磺酰氧基)碘苯单侧选择性水解的影响,水解产物核磁纯度>99%,为对甲苯磺酰氧基碘代芳基醚的合成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和选择性高的方法。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与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9.
染料中间体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报道了以氨基G酸(2-氨基-6,8-萘二磺酸)和间氨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新型染料中间体2-间氨基苯磺酰胺-6,8-萘二磺酸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与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10.
以邻溴苯胺为原料,经过氨基磺酰化、烷基化后反应得到中间体,将所得中间体在Pd(OAc)2,PPh3催化下,以苯硼酸作为偶联剂反应得到目标产物N-对甲苯磺酰基-3-苄基-2,3-二氢吲哚。最后采用IR,1H NMR,13C NMR和MS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组氨酸分子3种最稳定构型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发现标题反应有a、b、c 3条通道,对于构型1和2,a是手性碳上的质子先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羟基异构后手性碳上的质子再以氨基为桥迁移,c是以羧基和氨基联合作桥实现质子迁移.对于构型3,a是质子只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质子顺次以羰基与氨基为桥迁移,c是质子顺次以羧基和氨基为桥迁移.计算表明:构型1和2的主反应通道都是b,决速步自由能垒分别为250.8和251.7 kJ·mol-1,来源于羟基异构后的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构型3的主反应通道是a,决速步自由能垒为250.8 kJ·mol-1,来源于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水溶剂效应使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决速步自由能垒降到109.1 kJ·mol-1.说明水环境对组氨酸的旋光异构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帕珠沙星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左旋氧氟沙星中间体(S)—9,10—二氟—3—甲基—2,3—二氢—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硼酸反应生成氟哇诺酮硼络合物,再进行10位氰乙基化、环丙基化、氰基水解和改进的Hofmann重排5步反应得帕珠沙星,总收率达52%.在完成目标产物合成的同时,对所使用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以5-羟基-2-戊酮为原料经过酯化、氯化及关环反应,得到中间体2-氨基-4-甲基-5-(2-乙酰氧基)噻唑,在浓H2SO4作用下,用NaNO2和NaH2PO2还原氨基,最后通过皂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甲基-5-(2-羟乙基)噻唑,采用IR,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下羧基与氨基间为单氢键的α-Ala旋光异构及羟自由基和氢氧根作用的反应。研究发现:α-Ala的旋光异构可在a和b两个通道实现,a通道为羧基顺反异构后,水分子簇作媒介质子以氨基为桥从α碳的一侧向另一侧迁移;b通道为水分子簇作媒介,质子从α碳向氨基氮的迁移与羧基顺反异构协同进行。在a通道,羟自由基水分子簇可致α-Ala损伤。势能面计算表明:水环境下,在a通道3个水分子簇作氢迁移媒介,决速步能垒为113.37 kJ·mol-1,氢氧根水分子簇的催化使该能垒降到64.45 kJ·mol-1;在b通道2个水分子簇作氢迁移媒介,决速步能垒为135.00 kJ·mol-1。羟自由基水分子簇致α-Ala损伤的能垒在水分子抽氢和羟自由基抽氢时分别为24.47和 80.60 kJ·mol-1。  相似文献   

15.
以1-苯基-3-甲基-5-氯-4-吡唑甲醛为原料,和对苯二酚反应生成1,4-二(1-苯基-3-甲基-4-甲酰基吡唑-5-基)氧苯.采用超声波催化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与常规加热法进行了对比.超声波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 R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氰化、硫化、成环、Duff反应4步得到中间体2-(3-甲酰基-4-羟基苯基)-4-甲基-5-噻唑甲酸乙酯,后经醚化、氰化、水解得到Febuxostat,产物经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上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Ala_2·Ca2+的手性转变有a、b、c、d 4个通道,a和b通道分别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和α-氢迁移到羰基氧接质子从氨基氮向α-碳迁移;c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α-氢向氨基氮迁移;d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Ala_2·Ca2+向Ala_1·Ca2+异构,再接Ala_1·Ca2+的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la_1·Ca2+手性转变的a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134.8 kJ·mol-1,Ala_2·Ca2+手性转变的d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235.3 kJ·mol-1;水分子的催化使能垒分别降至40.8和141.3 kJ·mol-1。结果表明,Ca2+对Ala的手性转变具有催化作用,水分子对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具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上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Ala_2·Ca2+的手性转变有a、b、c、d 4个通道,a和b通道分别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和α-氢迁移到羰基氧接质子从氨基氮向α-碳迁移;c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α-氢向氨基氮迁移;d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Ala_2·Ca2+向Ala_1·Ca2+异构,再接Ala_1·Ca2+的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la_1·Ca2+手性转变的a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134.8 kJ·mol-1,Ala_2·Ca2+手性转变的d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235.3 kJ·mol-1;水分子的催化使能垒分别降至40.8和141.3 kJ·mol-1。结果表明,Ca2+对Ala的手性转变具有催化作用,水分子对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具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氯吡嗪和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肼解、三氟乙酰化、闭环、氢化、缩合、脱保护基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新的稠合三唑衍生物:7-[3-氨基-3-(4-甲氧苯基)丙酰基]-3-三氟甲基-5,6,7,8-四氢[1,2,4]三唑并[4,3-α]哌嗪,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经IR、NMR、MS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